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三角形特性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2-1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模板。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中实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思维相当活跃,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课后自己静心的分析,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情境图选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对三角形利用的实例,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在引入这节课时,简短的几句话,引入情境后,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则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解决问题中,学习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留一片天地,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做如下几点改变:

1、课前预设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在学生自主验证结论后,应该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再次观察认识,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

3、课后练习在设计中要有改变,多元化一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2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画三角形的高。事实上,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许多同仁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毛瑟顿开,我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要小组合作?

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概念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认识简单的图形,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图形印象,能辨别出三角形,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有的仅仅是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很难将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也难以达到教师想要的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十分牵强。作为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认识过程。对于学生的要求适中,不能操之过急。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发挥作用,实现1+1>2的效果,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思考二:小组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积累了画高的感性经验,但是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学的难点。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必要。从实际情况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而是学生在辨析中把握画高的正确方法,使思维不断得到修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能量无限,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利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3

老师们,又一届秋实杯晒课,因匡老师女儿马上面临高考,所以我被迫冲到前线。当初因为时间的不确定,所以只有把内容尽量选在后面,且不会与其他内容发生太大冲突。当真正准备完这节课的时候才发现,这节课概念多,知识零碎,不容易讲好。这一课,知识目标比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内部的高”。当时展课后雪梅就在说这节课的容量太大,可能要上完内容很难,下来后我也在思考,究竟怎样取舍才合适,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哪一块都没有省略,似乎省略了哪一块课就不够完整。这与我的个人性格有关,一遇到选择性的问题,我就有些障碍。所以最后这节课还是没能上完,遗憾!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节课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节课我做到了:

(一)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二)“探究”式学习方式。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都有三角形,或者整体造型近似于三角形。一反面激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顺势揭示课题。

对于“三角形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其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且在画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着观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就是三角形?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前两个三角形的判断得出三角形是封闭图形,所以“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通过第3、4个图形总结出三角形必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里重点强调,“三条线段”“围成”。这时,孩子们就在自然而然的观察中自己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的理解及画法”,首先给三角形取名字,然后学习“顶点和它对应的边”。对于高的理解,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四年级上册时,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课学生对于高的认识是有基础。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判断哪幢别墅是长颈鹿的家,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接着,为了让学生清晰的展现原先思考中对高的表象,我出现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画法。在对比判断中使有点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来。然后再让学生看看书中对高与底的解释,使文字与图结合起来理解。但这些还不够,由于学生之间阅读理解的差异性,我又以最直观的方法——电脑演示画高,达到使所有学生都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画高这一目的。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刚上课时画的三角形上画高,运用一人画,一人看的方式,让同桌的同学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对于“三角形的特性”这一部分知识,我再次设计了一个大力士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至于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想不是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了作为课后研究。最后,让大家欣赏一些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体,与课的开头照应,说明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是否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留意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科学。课前设想得再好,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事了。本节课遗憾之处:在探讨什么是三角形一环节,节奏不够紧凑,稍显拖沓,造成了第二个遗憾,课堂作业未能处理完。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基础差,思维差,遗忘性较大,学习自觉性不够。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这些也是造成未能完成本课的原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这节课共有五方面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特征、概念、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以及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就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在备课的时候做了精心的准备,整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积极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中找出三角形,从而让孩子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十分密切,激发探索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得兴趣。

二、从生活中出发,感受数学之美。

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然后再用课件展示老师在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这一环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做好准备。而且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在学习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去探索知识。孩子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

(1)上课伊始,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图片,并留下疑问:“三角形有哪些特性,使设计师如此青睐呢?”激起学生探索的火花

(2)在探索三角形的特性这一环节,设计了动手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活动,让每名学生都亲身感受到三角形的不易变形和四边形的一拉就变形的特点。此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相信不用老师讲,学生们就会记忆深刻。但是,我的教学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十分感兴趣,思维仅仅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让学生再去回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也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利用这一特性想办法去修理生活中松动的椅子、歪斜的小树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热情很是高涨,教学重难点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也迎刃而解。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静静的反思,我感觉这节课和我自身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5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课始,由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引入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教师再出示收集到的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而且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画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找三角形的特征。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尤其是在画三角形的高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画三角形高的步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亲身

体验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不足之处。

1、教师的一些提问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去精心设计。例如,在教学给三角形用字母命名时,我这样问:“可以给三角形取什么名字?”学生一个个都不能按老师的预设去思考,有的说叫锐角三角形,有的说叫钝角三角形。课后想想学生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

2、对高概念的巩固还不够,所以学生画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从边到边作垂线,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高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记忆不牢固。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6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获得新知的方法,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画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认识三解形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出示图形,判断哪些是三角形,抓住“三条线段”、“围成”这些关键词,从而进一步学习巩固三角形的概念。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比较牢固。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画三角形的高时,通过让学生看教师演示,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高和底及一条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实验,探究、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两个难点:

一是学生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时,一些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

二是在画三角形高时,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清顶点,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7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上课前我先画了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说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2)如果要画这样的一个图形,需要注意些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边画边想要注意的地方?通过学生说出“线段” 和“围”,从面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了一些引入的方法,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一个难点: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相连”,这时我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条线段根据概念进行演示,让学生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备了三点才能真正围出三角形。这时,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简短 篇8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 “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

编辑推荐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通用6篇)


如何写出有逻辑性的教案呢?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几十年光阴,当有新的教学内容时,就会有一份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或许"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1】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画三角形的高。事实上,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许多同仁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毛瑟顿开,我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要小组合作?

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概念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认识简单的图形,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图形印象,能辨别出三角形,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有的仅仅是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很难将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也难以达到教师想要的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十分牵强。作为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认识过程。对于学生的要求适中,不能操之过急。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发挥作用,实现1+1>2的效果,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思考二:小组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积累了画高的感性经验,但是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学的难点。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必要。从实际情况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而是学生在辨析中把握画高的正确方法,使思维不断得到修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能量无限,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利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2】

学生对三角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从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开始,并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到三角形?从而激发了学生探讨三角形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资源并互动升华推进教学促进生成。在对三角形稳定性研究中让学生先猜想为什么要在那些地方用三角形,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与四边形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对椅子腿的加固路边的小树固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很多地方自己觉得不足,值得反思。对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后再抽象到三角形中来,这样效果势必会更好。在教学中生生互动做得也不到位。在互动升华的过程中点拨回应还不够有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3】

为了更好地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突破重难点的研究,本节课属于原始课堂,没有采用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仅仅使用传统黑板和教具来实施教学,看看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怎么样。

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难点是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本节课我还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创造合理的情境让他们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处产生体验,从而来掌握知识。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如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2)学生自主探究和课本定义学习相结合,因为不管是三角形的定义还是三角形的高,我都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探究进行归纳,同时条件有限,只能教师给出定义后,再让学生在进行理解。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三角形的高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抽象到三角形中来,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单纯直接从定义出发来学习三角形的的定义和三角形的高,学生未必能不能深刻体会它们的含义尤其是高的定义,并还能理解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点在本节课上未能达到应有效果的,而且在整节课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少,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归纳还不够,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注意和加强。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4】

在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执教了《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在准备这节课是我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完善学习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了比较深刻的体验。课后我通过和听课老师和家长的课后交流,他们认为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努力之处

1.歌曲和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我精心收集了不少有关《三角形》内容的歌曲,最终通过筛选我加入了《三角形的故事》这首歌曲,它不仅歌词精彩,画面生动而且符合数学的知识性,学生根据音乐的内容很自然地猜出课堂要研究的内容。同时三角形视频的加入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它图形一起装点着美丽的世界,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三角形的研究。

2.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特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探究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努力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活动一:动手制作三角形。

小组准备了制作三角形的材料,有:三角板、彩色卡纸、剪刀、小棒(或吸管)、细绳等,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做三角形,学生进行了许多精彩巧妙的方法展示,比如:a.用纸折或剪;b.用小棒摆、c.用绳子围;d.用身体围等,尤其是林文轩想到的用绳子将吸管串起来形成的三角形和巩镓慧、王辛泽用脚摆出的三角形让我印象深刻,我看到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闪光。

活动二:动手画三角形。

在画三角形中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和不同方法地展示,然后课件中电脑小博士又进行了展示,接着我也在黑板上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先在不同方向点3个点,再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一个三角形就画好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了画三角形的不同方法,获得对三角形深刻的认识。

活动三:探究三角形的高。

我创设以下情境引出高:小松鼠和长颈鹿很喜欢三角形,它们住在正面是三角形的房子里,请猜一猜,长颈鹿住的是几号房?说说你的理由。请学生上前来指一指并说一说,他们很自然的就正确找到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然后尝试画高,并请学生讲解画高时要注意的问题:高要画成虚线,同时加上垂直符号,再标出底和高。

活动四: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稳定性是在抽象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在探究特性中,“比比谁的力气大”男生和女生的拉框架的比赛吸引了孩子们的思考,他们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探究仅停留在表面,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请学生用牙签摆一摆:a.你能摆出几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b.你能摆出几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最终他们发现:用同样的三根小棒,无论怎样摆,只能摆出一种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有稳定性;而用同样的四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所以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3.置身生活,感悟价值。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们要善于为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生活氛围中积累活动经验。课堂中当学生用实验证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时我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利用这一特性例子,向学生展示了衣架、自行车、篮球架、太阳能热水器、电线杆、双人漫步机它们都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告诉他们其实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仅我们人类善于利用,有些动物似乎也懂得三角形的好处,袋鼠休息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尾巴上,它的尾巴被称作“第三只脚”,尾巴和它的两只脚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然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再找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课堂最后,我出示了一组三角形的图片,内容有: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320多米,有120多年历史,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法国的罗浮宫是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距今已有800多年。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高136.5米,相当于40层摩天大厦高,塔身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总重量约为684万吨,是埃及国家的象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人类是充满智慧的以及三角形的魅力,他们由衷地感受到三角形功不可没!

4.善用评价,鼓励学生。

课前我请所有来听课的家长每人用心制作了一颗精美的小星星,精心设计了评选表现之星的环节,受这个活动的带动,所有的学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尤其王小易的妈妈更为有心,她给每一个孩子发放了一颗小星星,奖励所有孩子的表现,对学生是个莫大地鼓励,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倍受鼓舞。

二、努力之处

1.增加画图示范环节。

在教学画高这一环节虽然学生尝试画高,课件也进行了演示,但是我也应该再亲自示范来画高时,完整地演示高的画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科学把控教学时间。在小组展示汇报时我应更好地把控时间,这样可以有时间对习题中的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画高的方法进行训练。

弗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办法是做”,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充分体验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5】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获得新知的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画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认识三解形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出示图形,判断哪些是三角形,抓住“三条线段”、“围成”这些关键词,从而进一步学习巩固三角形的概念。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比较牢固。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探究、感知,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能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使我有了很多收获,同时,学生的收获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培养。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上出有自己特色的数学课。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篇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成功之处:

1.从认识角引入,让学生通过角的变化引出三角形,利于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特别是角不是封闭图形,而三角形是封闭图形,从而得出“围成”的含义,经过对比分析,学生非常容易的说出三角形的意义。

2.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总会出现个别几个学生不会画高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本内容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画高的方法“两重合,高虚线,标直角”。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理解画法还是存在问题,经过板演发现学生不会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底,不知道如何放置三角板,在本子上比划来比划去,感觉思维短路一般。

2.对于“围成”的解释没有强化学生记忆,导致同步学习上的填空出现很多错误。

再教设计:

针对以上两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重点强化画高时放置三角板的过程,并要求学生抄写本节课的知识点。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集锦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集锦,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

2、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2】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3】

本节课我是通过“提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寻找三角形——应用三角形”这样一个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的。但我的重点是在三角形的应用上,因为很多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所以找三角形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如果不认识三角形就无法找出来。我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把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说了一下,使幼儿对以前自己已有的一些模糊的概念更清晰了,在这里,我强调了“摸”的环节,因为大多数幼儿都是看到三角形的抽象图形,而在脑海中形成了表象,让幼儿通过“摸”来感受三角形,会使他对三角形的印象更深刻。在应用三角形的环节中,我设计了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来拼画,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他们非常感兴趣,一下子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使数学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数学、感受数学、并学习数学。不足的是再有一些这样的环节就更好了,达到巩固的效果,而且重点会更鲜明些,比如可以加上为xx设计房间这样的环节,可能会更生活化。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甲生:有△ABC、△ABE、△AEF、△AFC(师板书在黑板上)

乙生:有△BED、△ADE、△AFP、△PFC(乙生补充)

丙生:还有△ABF、△AEC(丙生进一步补充,在叙述时,有同学将三角形符号“△”口叙掉)。

注:可喜的是能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逐步补充完善,从而找出了图中所有的10个三角形,在此出现了第一个亮点,部分同学初步具有思维全面性的意识。

3、师:

演示①将用透明胶连接的三条硬包装带围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演示②演示动画课件: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述演示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甲生: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乙生:我认为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并举出反例指出了甲生叙述不严密的地方)。

师:将乙生叙述板书在黑板上。

注:在此出现了第二个亮点,同学们已经在注意几何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4、师:请问同学们观察P118页,屋架彩灯线路图,BC边装红灯线,AB、AC两边上装兰灯线所需线的长短。

生:兰灯线比红灯线长。(兰线长>红线长)

5、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三边的大小,然后分别计算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大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通过画、量、算、比较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同意他们的结论。

师;将生的语言板书在黑板上,并点评。

注:在此课堂上出现了第三个亮点,同学们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6、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规定的尺寸做三角形(①6cm,8cm,10cm. ②7cm,9cm,18cm ③、13cm、18cm、35cm ④16cm、17cm、18cm)将尺寸写在黑板上。

生:小组积极动手,相互配合,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能做成,有的不能做成。

师:对同学所做“三角形产品”进行回收、展示,并提出问题,通过做三角形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的尺寸能做成三角形,有的尺寸不能做成三角形,还有的做成后像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条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七、学生自学P119例1(同伴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八、小组推举代表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收获进行小结。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5】

1、我用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与发展”,各个流程之间衔接紧凑,使本来比较零散的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当旧的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悱”和对问题的探讨之中。

2、数学来源于实际并运用于实际。我在揭示课题时从实际入手,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也从实际入手,在练习时也设计了一道实践题。这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教学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在给三角形分类时,让学生先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等。

4、在教学层次上,我深入浅出,讲练结合,方法力求灵活多样,效果好。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6】

本次公开课我的教学内容是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其中包含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底和高、三角形特性等四个基本知识点。在教学时,我将会画三角形的高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课前我让学生自学了本节内容,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名称这两个简单知识点以提问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让学生找出三角形概念中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在讲授三角形高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探索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最后让学生拿出四边形、三角形教具,动手拉一拉,体验三角形的不稳定性。

看似简单的内容,但要上好这节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经过老师们听课后给出的`反馈,我也发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组活动题目设计过难

课前我认为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学会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所以在小组活动环节将难度提高,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可有的学生一条高画的都不正确。

二、学生讲解、表达能力需要加强

有的学生明白如何做题,但却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够准确,给组员讲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讲解,今后还应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学生不会预习

学生预习不深入、不透彻,只是完成了导学案当中的填空题目,并没有思考如何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填出了高的概念,但却并不会画高,今后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并不是照着书把空缺填完整。

四、教学设计没有把握住学生易出错问题教学

学生对于高的画法比较模糊,教学时可以出示一些错的高的画法,让学生判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印象,同时也提醒他们画高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于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使我的数学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高质量教学。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篇7】

本节课安排在完成整册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的合作,将本册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始终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

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课堂轻松无压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力争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课堂上教师带动学生诵吟古诗、欣赏美图、拼摆图案、动手构图,所有的这一切既遵循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原则,也让学生在老师创始的情境中达到轻松复习的目的。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的复习氛围,而且所有的知识均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并加以练习应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设计中将知识的复习中穿插入语文的故事诵读、美术的绘图欣赏等等,使各个学科自然的贯穿在一起。另外知识的各复习环节,均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加体验到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内涵。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精选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画角教学反思模板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1

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我觉得一节课里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在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索画法。从大展示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家庭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家庭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其实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零刻度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由于本单元过于抽象,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抽象数学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摸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带入课堂,让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个位是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2

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认识各种角,第二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画角,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需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时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很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该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交流,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现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

《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现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根据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现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现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3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把重点放在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2、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4

画角的步骤,

第一步,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相应度数的刻度线处点一个点。

第三步,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角的认识经已经比较丰富,所以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以尝试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方式。先让学生想办法富一个60的角,再让学生画75°、105°的角(这些角学生是可以助三角尺来画出的),并在画的过程中体会画角的基本方法(要高一个顶点两条边)。最人让学生画出一个40的角,引出使用量角器画角的必要性。之后是学生试着画角,对于困难的学生教师让其自学教科书中的富角方法,然后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画角的方法。后全班交流、归纳、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从课堂反馈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概括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5

每一板块的设计都很有层次性,突出每一板块的主体。做到分层练习,层层递进。大量的角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角有更深的印象:通过第3题可以让学生在折一折、看看的活动中,利用直观形象来说明这三类角的关系,巩固2个直角=1个平角,4个直角=2个平角=1个周角的认识;通过钟面分针的转动形成各种各样的角,着重让学生通过对角度数的了解,正确的进行判。第5小题是结合学生对五类角的认识及对它们度数范围的理解,系统的概括角的分类,进一步明确分类的依据。第6、7两题是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角度数的`了解,明确对于这类角可以用三角尺进行度量,通过对这两题的对比,发现除特殊角度外,其余角度更需要量角器进行度量,并且巩固练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用两副三角尺画角学生比较有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画图不是特别较熟练,量角的度数不够精确,需要多练;或者画出来的角顶点不是尖的而是圆的。

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学生能对角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如何求一些角的度数有了自己的方法,但是还不够熟练。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所画的角是否正确。将内外圈不分,将钝(或锐)角画成了锐(或钝)角。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检验方法。学生当分不清量角器的内外圈画出角后,要马上用学过的角的分类的知识回头检验自己的角画对没,使学生形成及时估计、检查的习惯。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6

《画角》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角》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角》教学反思1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画角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定义和各类角的大小区域,其知识迁移点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画角的共同点,即“两重合一对准”。教材的例题出示了画角的三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垂直”和“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出示了画角的三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5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和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里,我结合前后知识,在画角前给学生加了一步:估计。先想你要画的角有多大,是什么角,比如要画65度的角,用手比划一下大约多大,画完后再看看自己前面估计得怎么样,这样就会让学生在画完角后自己检查出错误。例如:里外圈的混淆,把65度画成115度,本来自己估计的是小于90度的锐角,而画成了钝角,那肯定是画错了,自己检查出错误并改正。另外,在画完后,我也加了一步:检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画的角是不是要求画的度数,然后标上弧度和度数。这样,才完成画角。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画角的正确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检验的好习惯。本课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画角》教学反思2

画角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对画角的步骤掌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真正能够理解画角的本质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出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分散教学难点。由于用量角器量角和用量角器画角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是使用量角器,都是用量角器中心对准角的顶点,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量角时看另一边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而画角首先要心中有角,先在要画角的地方点一个点,再和原来画出的射线的顶点连接就画出了一个角。所以,在具体的设计时,我先进行量角的复习,说量角的方法这样就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于采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画角的过程,并通过自学质疑,可以进一步体会画角的步骤。这样处理以后,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体现了新课不新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画角》教学反思3

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认识各种角,第二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画角,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需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时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很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该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交流,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现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

《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现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根据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现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现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画角》教学反思4

曾经听过四年级《角的画法》数学,在教学中一直觉得画角是个教学的难点,其实也是学生的难点。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对于我班学情,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甚至有的学生凭感觉直接画两条射线组成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订正。在画直角时,我有意找两名采用上述方法画角的同学板演。然后让学生议一议,“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更不用说凭感觉的了;接着让学生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学生尝试后,老师示范画直角,直角画法就此规范。

然后我让学生画60°的角,学生仍选择用三角板的方法去画。接着我让学生画65度的角,学生发现用三角板画不出来,从而引出用量角器来画角才能画出。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75度和100度的角,每次都叫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叉检查,掌握好的当师傅,师徒一起评价,获取优秀等第,学生热情很高。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基本都掌握了。

《画角》教学反思5

在《角的分类和画角》这节练习课上,我努力突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

二、突出每一板块的主体。做到分层练习,层层递进。

三、注重学生的'拓展。不单是复习各类角的特点,也拓展各类角的顺序和特殊角的关系,重点是注重估算和估算方法的渗透,象锐角和钝角,不仅估出度数,还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作为参照去验证估的是否接近或准确。

四、使学生会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画角。象10度、45度、105度,明确象三角尺上的角或拼成的角可以用三角尺画,非常简便、准确。象10度这样的角只能用量角器画。

五、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化。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因为时间分配没掌握好,导致课堂小结比较匆忙。等下次练习课,我会注意这样小结:

1、总结学习方法。

2、总结技能技巧。

3、总结注意事项。

及时总结使学生不仅参与学习,更从中知道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画角》教学反思6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出错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1、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2、学生在画角时,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3、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4、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课堂上总结了画角的步骤,但没有示范画一个角。这是最大的失误。

2、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最好选择量角器上没有图案,刻度比较清楚的,这样会更有利于量角和画角的准确。

3、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4、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画角》教学反思7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把重点放在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2、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画角》教学反思8

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习,从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度数,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工具画图,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重点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有大有小,理解锐角、钝角不是指某一度数的角,是指某一固定范围的角。并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操作中体会I周角=2平角=4直角。

教学“画角”时,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先让学生尝试画60°的角,大部分学生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

1、两重合(中心点与顶点重合,射线与0刻度线重合)

2、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因为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只让学生们做了少部分的练习,学生容易把内、外刻度线混淆,导致画角错误。

我觉得这节课练习不够充分,本节课课时安排就是要将角的分类和画角两部分完成,我按照课时安排去进行讲课,时间十分紧凑。但因为孩子们初接触量角器以及画角,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觉得在讲课的同时,应该分出大量时间让同学们在课上练习,才能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在下次讲这节课时,我可能把这一部分分成两个课时去讲,使同学们能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及时操作进行巩固。

《画角》教学反思9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学生课堂上的“耶!”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角的步骤,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画角是否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他们动手画角。但是,就在上课的一刹那,我改变了预设的方案,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因为学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础,可能他们会自己摸索出画角的方法,如果不会,再采取方案一,自学教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于是问:“你们会画60°的角吗?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画,再动手。”(没有选择教材的65°,而选择了60°,我想学生可能会现不同的画法,比如用三角尺画。)听说能画角,学生比较兴奋,想了一会儿,个个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了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汇报时学生出现了:王宁:“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画的。”把他的作品反馈在实物投影上,确实是60°,但是角的顶点这儿画的不太理想。陆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画的,先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着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着射线,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这个点再画一条射线。”陆雨婷的说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学生的能力。“你们喜欢那种画法呢?”学生说的不一。“既然这样,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70°的角吧!”学生动手画了起来,汇报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用量角器画角,我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用三角尺画呢?”学生都说用量角器画比较方便。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70°角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看书,我说:“其实你们的画法和书上的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学生开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学生的高兴劲,我知道他们此时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那么我呢?当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看书以后,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还有补充,画好以后还应该检验,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多好的的孩子啊!我从心里感叹着。另外:当出现要求画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时,会出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

于是教会学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为内圈70度对应外圈110度的位置,内圈80度对应外圈100度的位置,内圈75度就对应外圈105度的位置。

《画角》教学反思10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怎样画角。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我采取让学生以尝试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猜一猜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再小组合作用三角板拼一拼,画一画,归纳出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然后让学生回忆角的度量方法,接着想办法画一个65°的角。学生试着画角,然后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画65°角的方法。哪一个同学画得好,还有哪一个同学不会画,让组员帮助他,小组总结并写出画角的步骤。

接着,在初步掌握画角的方法之后,我要求每小组画学过的五种不同的角,边画边讲,其它三人边听边纠正评价,力争让所有同学都能熟练的画角。

最后,请画得较好的小组演示画角,并说一说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总结了画角的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标出角度,再检验。强调在检验中先判断是哪种角,再测量角。让学生体验画角时要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除了用量角器,有的可直接使用三角板。

《画角》教学反思11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角的画法的探究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兴趣。在课堂开始,通过回忆前面所学知识,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出角的度数,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在组织学生掌握“画角“这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的大脑中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牢固的印象。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得出结论。

对于一些特殊的度数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来画,但对于一般的角我们就只能用量角器来画。下面大家思考怎样画一个65度的角?

(小组交流、生汇报)

1:我们可以先画一条边,然后画另外一条边。

2:怎样才能在65度的前提下画另一条边呢?

3:我们可以拿量角器量出来。

针对学生们的争论,我开始总结画法。最后,让知识得到了升华。把画角的方法编成一个顺口溜,再一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彻底的理解。

根据画法编出画角的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教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

《画角》教学反思12

经过学生的自我尝试后,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借助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因此我请我班学困生1到黑板上示范画,行动才能说明一切嘛。生1画角的顺序是:

1、在量的中心位置(凹槽处)点个点,做角的顶点。

2、将向下平移,画出角的一条边。

3、根据度数,确定辅助点的位置。

4、连接角的顶点和辅助点,画出另一条边。

看了生1的示范,学生有话想说。

生1:画顶点不用尺的,直接点。

生2:量角器老是移来移去,挺麻烦的生3:我们画第一条边要几步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我们归纳为:定顶点、画边、找点、连边。教材中安排的练习是: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和135°的角。为了更好地帮助解决学生深刻理解画角的方法,纠正学生对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混淆不清的现象,我将题目改为: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画出2个40°的角。个别学生由于不会看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把前两个角,一个画成40°,一个画成了140°。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相差那么大。不用我多讲,学生自己就知道错了,直懊恼自己太粗心。一定要遵循:0°在里圈就要看里圈刻度,0°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刻度了,千万不能混淆不清。

《画角》教学反思13

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课前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学生很新鲜,画得认真,看得认真,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更正。在画直角时,我故意找一名用直尺画得同学,评议直角的画法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接着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最后我让学生画60度的角,学生仍选择两种方法去画,评议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一些角,组织学生评议,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都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好,课后我反思,这与纠正学生过去画角的错误做法关系很大,学生自己在纠错的过程中发现画角的方法比教师的讲解的作用要大得多了,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很重要的。

《画角》教学反思14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在我所所教的班级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图形的空间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上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自己尝试,动手操作,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自学,初步尝试画一个65°的角,不管他们画得怎样,先不进行指导,再由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画角方法,这时再完善画角的具体方法,通过观察和自己原有的一些理解,很好地把知识内化;

2、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徒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这节课还有些地方需要主要的地方:

1、关于学生看内外刻度方面,学生看得不是很好,其实当学生画65°的角时,这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是什么角,锐角还是钝角?并用手势比出角,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找出正确的度数,对学生理解内外刻度就会好很多,也避免了把65°的角化成135°的角了。

2、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画角》教学反思15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上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总的来说,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画角这个内容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漂亮的五角星图案,使得学生眼前一亮,并适时地设置了一个矛盾:五角星同学们大都会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同学们会不会画?那该怎样画呢?及时将学生对五角星图案的兴趣引导到画五角星这个话题上来,然后出示五角星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条线段长度相等;二是五个顶角都是36度。由此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画角。在这样的悬念下,学生学习画角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画角的方法,教材上是直接呈现如何借助量角器画一个65度的角,同教材配套的媒体资源中也有相关的课件,同样是直接将画一个角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但在备课中,我考虑再三,还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而是分以下几步引导学生探究出画角的方法。①让学生先用小棒或手势比划大约36度的角,这一步看似有些多余,其实不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后面的画角作铺垫;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当学生比出角后,我问:怎样检验你所摆的角是不是接近36度?学生有的用三角板上的30度比,说应该比30度稍微大一点儿;有的用量角器比,检验出是不是36度,从而使学生明白: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需要用到三角板或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③根据所摆的36度角,同桌互相帮助试着在纸上画一个36度的角。因为前面在检验角时有经验,将量角器如何对准所画的角,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在几个关键地方作记号的方法,正好班上有两名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中心部位是一个小孔,这为画角作记号提供了方便。可以直接在中心点、零刻度线、36度刻度线处分别画一个点,然后将中心点分别与另两个点连接起来就画成了一个36度的角。教学中我以这种方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从而找到其它量角器也可行的方法,就是先固定其中的一条边,可以是画点,也可以是画线,再找到另一条边所在的位置,最后将第二条边连出来。画角的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尝试、汇报、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应运而生,尤其是借助实物投影及时地将学生的方法和问题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老师没有给学生演示,没有给学生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但在本节课中,角的画法却从学生的摆、量、画等操作中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来,关于角的画法,其本质就是先固定一条边,再根据角度确定另一条边的位置,然后画出另一条边。固定一条边的方法既可以将边画出来,也可以像本节课中学生所展示的那样先确定顶点,再点出零刻度线和另一刻度线的位置。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得到了突破,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发展。用传统的木制三角板、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时,既觉得笨重(用劲儿小了要往下滑,用劲儿大了又不好调整),又觉得不直观(由于不是透明材料做成的,有时候还需要将图中的线条进行延长),老师将作图工具在黑板上翻过来、转过去,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还是“看不懂”,本堂课中引用实物投影,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展台上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看得也非常清晰、明确。

4、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徒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角教学反思模板 篇7

“角的画法”一课教材上只是呈现了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按老教法老师只要教给学生如何用量角器画出一个65°的角即完成了教学任务,然后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而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成为一名熟练的技工,而心智得不到开发,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得不到落实。如何激活教材,使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怎样体现学生的探究?我努力做了以下探索:

1、开发教材,为学生搭建新知迁移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方法。但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用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指定度数的角”这一活动应运而生。这一开放性活动,激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悟了画角的实质:先找到一个对应的已知度数的角,再画。知其所以然了,更复杂的探究活动就有了方向:找到量角器上65°的角,先用活动角摆一摆,再设法把他画到纸上去,再借助量角器画出来。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才能找到新知建构的生长点,才能巧妙地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顺利发生,从而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成为可能。

2、开放时空,促进学生主动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挥、探究、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让我们来画一个65°的角吧!”挑战性的问题一抛出,刚刚热烈的课堂安静了,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提供的学具,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看到了量角器上的65°的角,学生自己找到了画角的好帮手——量角器。寂静之后的课堂,充满着思维的碰撞。在相互的启迪中,巧妙不一的各种方法诞生了。学生享受了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集锦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编写教案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不妨阅读一下“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1】

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习,从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度数,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工具画图,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重点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有大有小,理解锐角、钝角不是指某一度数的角,是指某一固定范围的角。并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操作中体会1周角=2平角=4直角。

教学“画角”时,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顶点不够尖。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学生先画两条边,再把两条边延长,相交成一个点。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先让学生尝试画60°的角,大部分学生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两重合(中心点与顶点重合,射线与0刻度线重合),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把内、外刻度线混淆,导致画角错误。

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准确判断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什么角。但判断1时、2时、5时、10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时,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引导学生把12时看作是一个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但是部分学生空间观念没有形成,一定要有实物,学生才能准确计算。

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概念较多,很容易遗忘或混淆,还需要多练习。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2】

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好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生日,再来说祖国的生日,让学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引导下理解欢庆,国庆的意义.接着在美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安排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比着读,用自己的方式背一背,请你来当小老师的教学环节,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能始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3】

今天我们教研活动,我讲了一节课《画角》,本节课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特殊的角多种画法,到指定的角画法一般步骤的总结。这节课我总体认为是比较失败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目标不清晰。好像旨在让学生学会那个步骤,自己在总结,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没有与学生的已知经验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学生是在老师硬碰硬的说教中学习画角的。

2、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我认为孩子的画角,也就是画任意角学生已经很熟悉了。也没下功夫去研究,学生在画角时,最基本的画法都有出入,更不用说再学习新知了。

3、画图语言和操作的不规范。每次上完了画图操作课,学生总有一大片不会画的,还有只出现结果过程模糊不清晰的,这主要原因是我的操作不规范,学生更不能很好的操作规范的操作。

4、学生的练习体验的少。学生掌握的内容很可能会因为练习的少而出现不扎实,的现象。

5、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画角关键是会用量角器找角的度数,而我的重点却在总结步骤上。

因为自己的失误点比较多,我又对可进行了重新设计。

先让学生体验任意画角,找到一般的方法,再开始进行准确的有度数的角的画法的教学。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4】

《画角》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角》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角》教学反思1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画角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定义和各类角的大小区域,其知识迁移点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画角的共同点,即“两重合一对准”。教材的例题出示了画角的三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垂直”和“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出示了画角的三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5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和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里,我结合前后知识,在画角前给学生加了一步:估计。先想你要画的角有多大,是什么角,比如要画65度的角,用手比划一下大约多大,画完后再看看自己前面估计得怎么样,这样就会让学生在画完角后自己检查出错误。例如:里外圈的混淆,把65度画成115度,本来自己估计的是小于90度的锐角,而画成了钝角,那肯定是画错了,自己检查出错误并改正。另外,在画完后,我也加了一步:检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画的角是不是要求画的度数,然后标上弧度和度数。这样,才完成画角。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画角的正确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检验的好习惯。本课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画角》教学反思2

画角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对画角的步骤掌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真正能够理解画角的本质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出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分散教学难点。由于用量角器量角和用量角器画角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是使用量角器,都是用量角器中心对准角的顶点,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量角时看另一边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而画角首先要心中有角,先在要画角的地方点一个点,再和原来画出的射线的顶点连接就画出了一个角。所以,在具体的设计时,我先进行量角的复习,说量角的方法这样就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于采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画角的过程,并通过自学质疑,可以进一步体会画角的步骤。这样处理以后,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体现了新课不新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画角》教学反思3

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认识各种角,第二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画角,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需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时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很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该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交流,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现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

《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现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根据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现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现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画角》教学反思4

曾经听过四年级《角的画法》数学,在教学中一直觉得画角是个教学的难点,其实也是学生的难点。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对于我班学情,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甚至有的学生凭感觉直接画两条射线组成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订正。在画直角时,我有意找两名采用上述方法画角的同学板演。然后让学生议一议,“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更不用说凭感觉的了;接着让学生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学生尝试后,老师示范画直角,直角画法就此规范。

然后我让学生画60°的角,学生仍选择用三角板的方法去画。接着我让学生画65度的角,学生发现用三角板画不出来,从而引出用量角器来画角才能画出。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75度和100度的角,每次都叫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叉检查,掌握好的当师傅,师徒一起评价,获取优秀等第,学生热情很高。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基本都掌握了。

《画角》教学反思5

在《角的分类和画角》这节练习课上,我努力突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

二、突出每一板块的主体。做到分层练习,层层递进。

三、注重学生的'拓展。不单是复习各类角的特点,也拓展各类角的顺序和特殊角的关系,重点是注重估算和估算方法的渗透,象锐角和钝角,不仅估出度数,还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作为参照去验证估的是否接近或准确。

四、使学生会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画角。象10度、45度、105度,明确象三角尺上的角或拼成的角可以用三角尺画,非常简便、准确。象10度这样的角只能用量角器画。

五、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化。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因为时间分配没掌握好,导致课堂小结比较匆忙。等下次练习课,我会注意这样小结:

1、总结学习方法。

2、总结技能技巧。

3、总结注意事项。

及时总结使学生不仅参与学习,更从中知道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画角》教学反思6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出错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1、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2、学生在画角时,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3、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4、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课堂上总结了画角的步骤,但没有示范画一个角。这是最大的失误。

2、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最好选择量角器上没有图案,刻度比较清楚的,这样会更有利于量角和画角的准确。

3、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4、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画角》教学反思7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把重点放在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2、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画角》教学反思8

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习,从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度数,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工具画图,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重点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有大有小,理解锐角、钝角不是指某一度数的角,是指某一固定范围的角。并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操作中体会I周角=2平角=4直角。

教学“画角”时,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先让学生尝试画60°的角,大部分学生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

1、两重合(中心点与顶点重合,射线与0刻度线重合)

2、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因为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只让学生们做了少部分的练习,学生容易把内、外刻度线混淆,导致画角错误。

我觉得这节课练习不够充分,本节课课时安排就是要将角的分类和画角两部分完成,我按照课时安排去进行讲课,时间十分紧凑。但因为孩子们初接触量角器以及画角,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觉得在讲课的同时,应该分出大量时间让同学们在课上练习,才能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在下次讲这节课时,我可能把这一部分分成两个课时去讲,使同学们能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及时操作进行巩固。

《画角》教学反思9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学生课堂上的“耶!”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角的步骤,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画角是否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他们动手画角。但是,就在上课的一刹那,我改变了预设的方案,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因为学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础,可能他们会自己摸索出画角的方法,如果不会,再采取方案一,自学教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于是问:“你们会画60°的角吗?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画,再动手。”(没有选择教材的65°,而选择了60°,我想学生可能会现不同的画法,比如用三角尺画。)听说能画角,学生比较兴奋,想了一会儿,个个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了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汇报时学生出现了:王宁:“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画的。”把他的作品反馈在实物投影上,确实是60°,但是角的顶点这儿画的不太理想。陆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画的,先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着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着射线,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这个点再画一条射线。”陆雨婷的说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学生的能力。“你们喜欢那种画法呢?”学生说的不一。“既然这样,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70°的角吧!”学生动手画了起来,汇报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用量角器画角,我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用三角尺画呢?”学生都说用量角器画比较方便。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70°角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看书,我说:“其实你们的画法和书上的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学生开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学生的高兴劲,我知道他们此时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那么我呢?当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看书以后,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还有补充,画好以后还应该检验,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多好的的孩子啊!我从心里感叹着。另外:当出现要求画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时,会出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

于是教会学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为内圈70度对应外圈110度的位置,内圈80度对应外圈100度的位置,内圈75度就对应外圈105度的位置。

《画角》教学反思10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怎样画角。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我采取让学生以尝试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猜一猜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再小组合作用三角板拼一拼,画一画,归纳出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然后让学生回忆角的度量方法,接着想办法画一个65°的角。学生试着画角,然后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画65°角的方法。哪一个同学画得好,还有哪一个同学不会画,让组员帮助他,小组总结并写出画角的步骤。

接着,在初步掌握画角的方法之后,我要求每小组画学过的五种不同的角,边画边讲,其它三人边听边纠正评价,力争让所有同学都能熟练的画角。

最后,请画得较好的小组演示画角,并说一说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总结了画角的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标出角度,再检验。强调在检验中先判断是哪种角,再测量角。让学生体验画角时要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除了用量角器,有的可直接使用三角板。

《画角》教学反思11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角的画法的探究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兴趣。在课堂开始,通过回忆前面所学知识,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出角的度数,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在组织学生掌握“画角“这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的大脑中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牢固的印象。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得出结论。

对于一些特殊的度数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来画,但对于一般的角我们就只能用量角器来画。下面大家思考怎样画一个65度的角?

(小组交流、生汇报)

1:我们可以先画一条边,然后画另外一条边。

2:怎样才能在65度的前提下画另一条边呢?

3:我们可以拿量角器量出来。

针对学生们的争论,我开始总结画法。最后,让知识得到了升华。把画角的方法编成一个顺口溜,再一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彻底的理解。

根据画法编出画角的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教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

《画角》教学反思12

经过学生的自我尝试后,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借助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因此我请我班学困生1到黑板上示范画,行动才能说明一切嘛。生1画角的顺序是:

1、在量的中心位置(凹槽处)点个点,做角的顶点。

2、将向下平移,画出角的一条边。

3、根据度数,确定辅助点的位置。

4、连接角的顶点和辅助点,画出另一条边。

看了生1的示范,学生有话想说。

生1:画顶点不用尺的,直接点。

生2:量角器老是移来移去,挺麻烦的生3:我们画第一条边要几步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我们归纳为:定顶点、画边、找点、连边。教材中安排的练习是: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和135°的角。为了更好地帮助解决学生深刻理解画角的方法,纠正学生对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混淆不清的现象,我将题目改为: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画出2个40°的角。个别学生由于不会看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把前两个角,一个画成40°,一个画成了140°。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相差那么大。不用我多讲,学生自己就知道错了,直懊恼自己太粗心。一定要遵循:0°在里圈就要看里圈刻度,0°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刻度了,千万不能混淆不清。

《画角》教学反思13

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课前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学生很新鲜,画得认真,看得认真,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更正。在画直角时,我故意找一名用直尺画得同学,评议直角的画法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接着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最后我让学生画60度的角,学生仍选择两种方法去画,评议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一些角,组织学生评议,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都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好,课后我反思,这与纠正学生过去画角的错误做法关系很大,学生自己在纠错的过程中发现画角的方法比教师的讲解的作用要大得多了,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很重要的。

《画角》教学反思14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在我所所教的班级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图形的空间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上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自己尝试,动手操作,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自学,初步尝试画一个65°的角,不管他们画得怎样,先不进行指导,再由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画角方法,这时再完善画角的具体方法,通过观察和自己原有的一些理解,很好地把知识内化;

2、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徒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这节课还有些地方需要主要的地方:

1、关于学生看内外刻度方面,学生看得不是很好,其实当学生画65°的角时,这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是什么角,锐角还是钝角?并用手势比出角,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找出正确的度数,对学生理解内外刻度就会好很多,也避免了把65°的角化成135°的角了。

2、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画角》教学反思15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上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总的来说,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画角这个内容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漂亮的五角星图案,使得学生眼前一亮,并适时地设置了一个矛盾:五角星同学们大都会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同学们会不会画?那该怎样画呢?及时将学生对五角星图案的兴趣引导到画五角星这个话题上来,然后出示五角星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条线段长度相等;二是五个顶角都是36度。由此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画角。在这样的悬念下,学生学习画角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画角的方法,教材上是直接呈现如何借助量角器画一个65度的角,同教材配套的媒体资源中也有相关的课件,同样是直接将画一个角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但在备课中,我考虑再三,还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而是分以下几步引导学生探究出画角的方法。①让学生先用小棒或手势比划大约36度的角,这一步看似有些多余,其实不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后面的画角作铺垫;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当学生比出角后,我问:怎样检验你所摆的角是不是接近36度?学生有的用三角板上的30度比,说应该比30度稍微大一点儿;有的用量角器比,检验出是不是36度,从而使学生明白: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需要用到三角板或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③根据所摆的36度角,同桌互相帮助试着在纸上画一个36度的角。因为前面在检验角时有经验,将量角器如何对准所画的角,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在几个关键地方作记号的方法,正好班上有两名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中心部位是一个小孔,这为画角作记号提供了方便。可以直接在中心点、零刻度线、36度刻度线处分别画一个点,然后将中心点分别与另两个点连接起来就画成了一个36度的角。教学中我以这种方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从而找到其它量角器也可行的方法,就是先固定其中的一条边,可以是画点,也可以是画线,再找到另一条边所在的位置,最后将第二条边连出来。画角的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尝试、汇报、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应运而生,尤其是借助实物投影及时地将学生的方法和问题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老师没有给学生演示,没有给学生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但在本节课中,角的画法却从学生的摆、量、画等操作中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来,关于角的画法,其本质就是先固定一条边,再根据角度确定另一条边的位置,然后画出另一条边。固定一条边的方法既可以将边画出来,也可以像本节课中学生所展示的那样先确定顶点,再点出零刻度线和另一刻度线的位置。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得到了突破,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发展。用传统的木制三角板、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时,既觉得笨重(用劲儿小了要往下滑,用劲儿大了又不好调整),又觉得不直观(由于不是透明材料做成的,有时候还需要将图中的线条进行延长),老师将作图工具在黑板上翻过来、转过去,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还是“看不懂”,本堂课中引用实物投影,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展台上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看得也非常清晰、明确。

4、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徒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5】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把重点放在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2、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6】

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课前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学生很新鲜,画得认真,看得认真,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更正。在画直角时,我故意找一名用直尺画得同学,评议直角的画法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接着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最后我让学生画60度的角,学生仍选择两种方法去画,评议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一些角,组织学生评议,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都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好,课后我反思,这与纠正学生过去画角的错误做法关系很大,学生自己在纠错的过程中发现画角的方法比教师的讲解的作用要大得多了,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很重要的。

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篇7】

每一板块的设计都很有层次性,突出每一板块的主体。做到分层练习,层层递进。大量的角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角有更深的印象:通过第3题可以让学生在折一折、看看的活动中,利用直观形象来说明这三类角的关系,巩固2个直角=1个平角,4个直角=2个平角=1个周角的认识;通过钟面分针的转动形成各种各样的角,着重让学生通过对角度数的了解,正确的进行判。第5小题是结合学生对五类角的认识及对它们度数范围的理解,系统的概括角的分类,进一步明确分类的依据。第6、7两题是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角度数的`了解,明确对于这类角可以用三角尺进行度量,通过对这两题的对比,发现除特殊角度外,其余角度更需要量角器进行度量,并且巩固练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用两副三角尺画角学生比较有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画图不是特别较熟练,量角的度数不够精确,需要多练;或者画出来的角顶点不是尖的而是圆的。

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学生能对角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如何求一些角的度数有了自己的方法,但是还不够熟练。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所画的角是否正确。将内外圈不分,将钝(或锐)角画成了锐(或钝)角。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检验方法。学生当分不清量角器的内外圈画出角后,要马上用学过的角的分类的知识回头检验自己的角画对没,使学生形成及时估计、检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