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教案 > 导航

认识数字3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6

认识数字3教案(篇四)。

学生要想适应当前的学习模式,教案的详略多少由老师的习惯决定。教案是要自己来写的因为课还是要自己来上。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认识数字3教案(篇四),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3以内的数量,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让幼儿知道2添上1是3,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3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画有3个茄子的课件图,3个苹果图等。

学生准备:3支铅笔, 3个圆形个粉笔,

教学方法: 带读引导游戏

教学教程:

一、 复习

1)从1数到2。

2)1.2的组成。

二、 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1)出示3个茄子课件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2只添上1只是3只。2添上1是3,这是茄子个数3。带领幼儿读。

可以用数字“ 3” 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 。、

板书: “ 3” 。 领读数字3。

说明:“3”字像耳朵会听话,两笔写成,第一笔写半圆,第二笔半圆。

(2)拿出3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 体问多少?

(3)出示茄子,让幼儿上台数出3茄子。

(4)出示小朋友,让幼儿上台数出3小朋友。

(5)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3的物体?

启发幼儿说出:三个橙子,三个文具盒, 三个橡皮)

三 、教学3的组成。

(1)学生拿出3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2和1组成3,1和2也组成3,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2和1组成3,就能想到1和2组成3。

师生活动:请3个小朋友上台练习(3)练习3的组成。

a、齐说3的组成。(2和1组成3,1和2组成3。)

b、教师提问:“2和1组成3,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3的分成。

四、师生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的小凳的有几条腿?

2、数数教室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是几个字?

3、用手拍桌子3下。

4、找朋友,在贴好的数卡下面摆学具。(出示课件)、

5、小结:一只小羊四条腿,小猫小狗四条腿,都可以用4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指导书写。

1、讲书写3的方法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3,交流后小结。

3、交流。

4、幼儿练习写。

六、活动拓展练习,编游戏巩固对3的认识。

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汇总11篇)


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汇总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师:每个格子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提问:

师:找到了数字几?;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哪个颜色里面?

幼儿: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4,在紫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0,在粉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6

二、数字的用途提问: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电话机师:车牌在车的哪里?

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幼儿:几日几日、礼拜一、礼拜二……

(2)遥控器师:遥控器有什么用?

幼儿:遥控器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看的电视。

(3)体温计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小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由数字0、3、2师: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

(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由数字3、6、

五、活动延伸:

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周围。

2、0--9数字卡若干套,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数字。

3、发放调查表:你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那些东西上有数字?你最喜欢的、家中最有意义的数字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都有哪些数字宝宝?

(幼儿说出数字,教师贴在黑板上。)

二、发现、回忆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关于“生活中的数字”的话题,知道了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今天有很多数字宝宝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幼儿讲述。

三、和自己有关的数字,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教师: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今天把它带来了没有?

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做数字宝宝玩游戏。

教师:数字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数字宝宝来玩游戏呢?

1、请小朋友帮忙把小椅子放到旁边去,分男、女两边。

2、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数字,贴在头上做数字宝宝。

3、请幼儿遵守规则:音乐开始,数字宝宝们可以跟着音乐跳舞,音乐停时要求两个数字结合起来,只能两个两个手拉手。

4、再次游戏,四个数字组合、五个数字组合、八个数字组合、十个数字组合,加大游戏难度。

五、结束:

教师:数字宝宝们,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尽情地去玩吧?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产生兴趣;

2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幻灯课件

3、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幻灯,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等等)

二、交流>调查表,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提问:我们上次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现在来说说看,你在什么地方发现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如:门上的数字是门牌号码,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月份与日期等)

三、寻找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 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 数量等 2 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 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能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图画纸、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有数字的物品,我们去参观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参观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1、提问:

(1)在观察时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2)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仔细观察,了解数字的更多作用。

(1)通过说明方式,幼儿交流、讨论。

(2)提问:观察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利用游戏,升华主题。

游戏《数字排队》:让幼儿自由选择数字,自由进行组合,并充分讲述。

三、结束部分:

想象作画,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这一活动。

一、活动内容:生活中的数字

二、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他们的不同用途。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物品(摇控器、钟、人民币等)

2、数字,在活动室内布置"数字王国"

3、指导幼儿设计一辆有车牌号的小汽车。

4、录象资料:如路牌、交通、餐饮业、超市、银行------

5、实物(操作用的铅笔,记录纸,数字卡等)

四、活动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他们的不同用途。

五、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猜一猜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小朋友,今天"数字王国"要召开一个数字展览会,你们想去参加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开着自己设计的小车去参加。(幼儿寻找自己课前设计的小车)2、启发提问:(1)小朋友找到自己的车吗?你是怎样找到的.?

(幼:我看车的颜色、我是看自己的车牌号ooooo)3、幼儿听音乐开着小车律动进活动室。

4、播放录音;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字王国。我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礼物,希望你们喜欢,但我有个要求。我希望小朋友去礼物中找到和我们车牌号有关的数字。

3、幼儿在准备好的礼物中寻找数字,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你发现哪些礼物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4、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这一环节由于"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比较枯燥,我班幼儿认数字认的较好,但对于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数字王国"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让孩子自由寻找实物上的数字,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中达到教学目的。)(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启发提问:

(1)你拿的是什么礼物?上面有什么?标在它们身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处?(如遥控器、钟、温度计等)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师小结:有了这些数字,真方便。

2、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一些数字,请小朋友看一看(观看录像边说: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顺序:路牌、交通、餐饮业、超市、银行--(这一环节利用教学媒体,展示生活中生活中有数字的图片,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三)想一想:当我们遇到以下麻烦或困难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呢?

1、启发提问:

(1)如果你在数字王国遇到坏人时,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幼:110)

(2)数字王国的房子着火了,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幼:119)

(3)数字王国里发现病人需要急救或需要帮助时,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幼:120)师小结:110、119、120、这些数字是我们生活中的特殊号码,平时没事不能随便拨打。

2、组织幼儿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这些数字,会怎么样?

3、小朋友在生活中还发现了那些数字?如果发现了,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告诉老师呢?(幼:写信、打电话等)(第二、第三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我充分调动了幼儿已有经验,猜一猜物体上的数字各代表什么意思、想一想还在那些地方见过数字、等。)

(四)、编写电话号码

1.幼儿为'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娃娃编写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老师应利用家长资源在与孩子收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前面再重点讲解一下几个特殊数字,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从活动中感受、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巩固对数字的认识,进一步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数字卡片:2、4、5、7、8。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活动数字一套,;每桌一盒印泥,电话卡若干张;号码纸。

(一)引题:

1、交流:你带来了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相互交流。

(二)迁移经验,感知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物图片。

3、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三)数字游戏——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感受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1、人手一张号码纸。

2、教师编号码,幼儿对号码,看是否和教师编的号码一样。

(四)幼儿制作电话号码。

从孩子自带的生活物品入手,便于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提供给每个幼儿交流表现的机会,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意识。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生活中有数字的图片,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体验数字对生活的重要。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生活中离不开数字,车牌号、街道号、手机号码、红绿灯的时间、服装的号码等都是数字。数字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好奇与探究的欲望。本活动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带领幼儿观察、对比,发现数字在生活中传递给人们的不同信息,探究数字的不同作用,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数字在生活中代表的不同意思。

3.感受、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找一找、画一画生活中带有数字的物品,将实物或绘画作品带到幼儿园。

2.在教室中投放含有数字的物品,如食品袋、钱币、时钟、温度计、遥控器、台秤、大小不一的鞋和衣服等。

3.《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7,“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活动建议:

一、组织谈话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已发现的数字以及它们代表的意义。

1.提问:你在哪里发现了什么数字?

小结:小朋友们在门牌、衣服、手机、钱币、遥控器、挂历、钟表、电话等物品上都找到了数字。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数字的不同意义。

提问:你找到的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我们找到的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示电话号码,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尺寸,有的表示住址。

二、引导幼儿找一找班级中物品上的数字,进一步了解数字的不同作用。

1.提间:我们班里有没有数字?在哪里?什么物品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幼儿的交流随机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讨论。

例如:幼儿说到鞋子上有数字,教师随机提问:鞋子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哪个数字的鞋子大、哪个数字的鞋子小?还有哪些服饰上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

小结:鞋子、衣服上的数字越大,说明鞋子、衣服也越大。

3.提到过小的数字时,教师可用投影仪显示,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讨论数字

例如:食品袋上有什么数字?“保质期:20xx年12月22日”代表什么意思?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什么?硬币和纸币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小结:数字可以表示温度高低、服饰大小、钱币面值、保质期、物品重量、营养品。三、请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22-23页,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提问:书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0”表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特殊的号码?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生活中可以没有数字吗?为什么?

小结:数字的作用可真大!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地点、车牌号、服饰大小、食物的保质期、货物的价格、物体的长短和重量以及特殊的号码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朋友。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8)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找数字的兴趣。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仔细看看,在图画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树林里能找到数字1。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图画里能找到数字2,

*海鸥在大海上飞翔的图画中能找到数字3.

(1)你能看出来,这张图片上每个格子里有几双鞋吗?

1双,2双,3双,4双。

(2)请你在这张图片上找出数字1,2,3,4。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1)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1、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几个气球呀,一定要仔细看呀!(看完后,幼儿相互交流)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再去找数字宝宝好吗?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场地上画有1-4个点的小动物家4个。

3.学具人手一套、动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点卡。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

1.听音乐《骑小车》去参观动物村,依次出现投影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家,让幼儿说说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可以用几的点卡表示?动物家的标记是几个点?

2.尝试按动物的数量模仿动物叫几声。

3.幼儿按点卡数找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并拿相应数量动物爱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作适当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个萝卜。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教师注意幼儿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点卡找相应数量动物的家,并送相应数量的食物给动物。观察幼儿的尝试活动,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

脖子上戴着1-4点卡的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组合玩“小猫小狗小刺猬”游戏,结束课题。

玩法:四位小朋友一组,请一位小朋友手捂着眼睛蹲在圆圈中央,其余三位孩子手拉手边走边念儿歌: “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当念到“谁”时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动,让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说出被摸着的是几个点的谁。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9)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中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中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理解数字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2、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五、说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数字表示的不同意义,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认读数字。——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随意抽取数字卡片,幼儿认读数字。

2、说说生活中的数字:了解生活中的数字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1)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字。幼儿介绍寻找到的数字并说说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2)认识特殊的数字“119”“110”“120”“114”,请幼儿说说上述数字所表示的特殊意义。

3、讨论活动:知道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提问:如果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理解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没有门牌号会有什么不便?

小结:数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数字可以表示联系电话,可以表示时间,可以表示成绩,可以表示地址等,生活中不能没有数字。

4、设计名片:数字的应用。——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设计名片,让每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1)幼儿自选纸张设计名片,要求正确书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与好朋友相互赠送名片。

七、活动预测效果:

本次活动我利用复习认读数字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800字


编辑特意为您准备了“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希望能帮到您。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老师上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的意思,用简单的短句表达出来。

2、喜欢看大图书,并在猜测和验证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猜测引起幼儿兴趣

1、师出示大图书,提问:看到了什么?(会长鱼的树)

猜猜树上怎么会长鱼?

2、师出示文字:小猫、咪咪、鱼、大树、小松鼠、笑、哭,提问:看看哪些字你认识的?

高兴的时候会怎么样?什么时候会哭?

看着这些字,猜猜书里会讲些什么?

二、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师逐页翻书,用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小猫咪咪在干什么?

书上的符号是什么意思?(想象的符号)

小猫咪咪昏头昏脑的时候,小松鼠在干什么?它会说什么呢?

树上的鱼是不是真的?小猫知道鱼是假的,心里怎么样?后来小猫是怎么做的?

小松鼠看到小猫咪咪真的钓到了大鱼,是怎么样的表情?它又会说什么?

2、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边听故事录音,边翻书

师提醒幼儿从封面开始,找到故事的题目。然后听好录音,讲到什么地方就翻到什么地方。

3、师提问:世界上真的有会长鱼的树吗?树上的鱼是从哪里来的?

4、师:书上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提出来问问大家。

三、幼儿自主阅读讲述图书内容

请小朋友自由结伴,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同伴或老师听。

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大熊猫的谜语。

2、听教师讲知道大熊猫的习性。

3、通过幻灯片边看边说认识大熊猫。

活动准备

1、谜语卡片

2、大熊猫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老师来出个谜语,看那位小朋友能快速的才出来?

2、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打一动物)

3、哇!小朋友们太棒了,这么快就猜到了!

4、我们今天就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二、说说大熊猫

1、现在老师给你们放幻灯片,我们边看边说说吧!

2、看大熊猫的身体胖嘟嘟的,有黑白两色的体毛。

3、大熊猫脸上的眼睛像被打了,有黑黑的眼圈。

4、大熊猫行走是八字形,它的爪子看起来好锋利啊!

5、大熊猫后面还有短尾巴。

三、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1、大熊猫看起来懒懒的,很可爱。

2、大熊猫有胖胖的身体,爬起树来一点也不笨,喜欢嘻嘻玩耍。

3、大熊猫主要吃竹子,有时还吃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4、大熊猫吃竹子时会手脚并用,一起剥竹竿。

四、小结

1、在看一遍幻灯片,让孩子自己描述一下大熊猫。

2、说说谜语,让孩子学会记住。

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耳朵的特点。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系统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使幼儿初步形成类的概念,从而有概念思维及简单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较大的彩色动物图片、白板、毛绒动物耳朵头饰、单面胶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彩色动物图片,让幼儿辨认,并能有序的观察动物耳朵的特点过程中的对话:

师:今天有一些动物朋友要来我们班级作客,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呀?

幼认识!有大象、小猫、兔子、小狗、小熊...

师:真聪明!如果这些动物按门铃时,我们只能从猫眼里看到他们的耳朵,那我们还能认出他们来吗?

幼:......(安静下来,若有所思)

师:老师请大家先来好好的认识一下这些动物朋友的耳朵好不好?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呢?

幼:兔子耳朵长长的...猫的耳朵很尖很小...大象的耳朵灰灰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现在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说好不好,先说形状,(教案出自:教案网)再说颜色,颜色还包括外面和里面两种,小朋友们先说外面再说里面。

幼: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外面是白色,里面粉红色...小猫的耳朵尖尖的,外面是黑色,里面是肉色...大象的耳朵扁扁的,很大,外面是灰灰的,里面是白白的...

二、教师收起彩色动物图片,在白板上画出动物耳朵的图形,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用单面胶纸将彩色动物图片的耳朵部位遮住,再拿出准备好的毛绒动物耳朵头饰,请一部分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客人,另一部分幼儿找出对应的脸谱交给他们。教学活动在游戏中结束。

活动分析:

从感知觉记忆思维这三个方面来看,幼儿通过此活动学会了有组织的观察事物,并记忆下来,还能根据此经验判断不同动物耳朵与脸是否相符。首先,我准备的教具彩色动物图片和毛绒动物耳朵头饰无疑都是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他们很容易注意到这些可爱、鲜艳的物品,并很乐意按照我的要求,去观察动物的耳朵。起先他们的观察很随意,很无序,有的说颜色,有的说形状,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能够有序的按照规则观察特征。观察过程给了他们短时的记忆,(教案出自:教案网)第二阶段,我收起图片,在白板上用单调的线条画出耳朵形状,幼儿可以再认,使他们的记忆得以巩固。最后,玩了一个配对的游戏,毕竟毛绒头饰与彩色平面图片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是幼儿通过观察显然已经能够获得类的概念,也能很快的使用反向思维为耳朵找到对应的动物脸,说明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概念性的思维,当有幼儿配对错以后,有幼儿可以指出错误,并纠正过来,可见,他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判断。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精选


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我才没有迷失方向。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何才能将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篇1)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learning aims:

1、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本单元的单词:hamburger \cola \hot dog\ cent \dollar

2、能听懂会说: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drink?

I want to…

How much is it? It’s…”等句子。

3、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情境对话。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and show the learning aims

1. Say “Hello” to the children and talk about som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2.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板书课题) First, please look at our learning aims.(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教师慢慢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1. T: Now I feel hungry and thirsty. I want something to eat and drink. 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食物和饮料,并板书在黑板上)

2. Ask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① Try to read by themselves.

②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③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in their own small groups.

3. (The teacher points to the words in the blackboard):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使用这种方式逐一把单词带入句型中,给学生进行重点句型的大量听力输入)

4.Pair works: Ask and answer with the key sentences.

①What do you want? I want….

②How much is it? It’s ….

Step 3: Learn the text

T: Today Daming , Simon and Simon’s father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the meal. The dialogue tells us the story.

1. Put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Listen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waitress and the customers.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new words.

3.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ere are they? Is a hot dog really a dog?

What does Daming\Simon\Simon’s father want?

4. Pause after each sentence for the children to repeat.

5. Practice in group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4 Finish a task

1. 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 in 5 minutes.

2. Group works: Suppose you are in the restaurant and going to have a meal. Then make a dialogue.

3. Copy the new words three times. (要求:①在四线格内书写 ②用手写体书写 ③书写要认真、细心、端正、漂亮)

Blackboard Writing: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New words:hamburger , cola, dollar, cent, enjoy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How much is it? It’s ….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篇2)

活动背景:

20008年4月份的一天,有的孩子吃完饭坐在教室的前面小声的聊着天,一位小朋友突然叫起来:“老师,墙上有蜘蛛。”我走过去一看,果然在墙角上方,有一个小小的蜘蛛。孩子们都抬头看着墙角,叽叽喳喳的叫了起来:“哦,我也看到蜘蛛了,”“张老师,蜘蛛有角吗?它怎么不会从墙上掉下来?”“老师,我在卫生间也看到蜘蛛了。”我又想到近几日,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几个小朋友结伴到树上或者草丛里寻找蜘蛛网,而且有的幼儿还用小手捏着一样东西跑来对我说:“老师,你看蜘蛛网。”看到孩子们对蜘蛛这么感兴趣,我想:为何不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来认识蜘蛛呢?这不正满足了《纲要》中的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精神吗?另外,《纲要》还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于是,我就选择了“有趣的蜘蛛”作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对象和学习内容,我想通过探究活动,让幼儿了解蜘蛛的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和蜘蛛网的形成,并且知道蜘蛛也是一种卵生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蜘蛛的生活特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课的兴趣。

2、通过观察活动初步了解蜘蛛的捕食过程及蜘蛛网的形成,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蜘蛛的标本(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蜘蛛标本)。

2、蜘蛛的图片和蜘蛛网的图片。

3、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为孩子们准备关于蜘蛛的VCD光盘。

经验准备: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参观科技馆观察蜘蛛的形态。

2、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上网查找与蜘蛛有关的图片并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蜘蛛的生活习性和蜘蛛网的形成。

3、教师带幼儿一起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寻找蜘蛛网,观察蜘蛛的捕食过程。

环境创设:把一些蜘蛛的图片贴在环境墙上。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在哪里见过蜘蛛?它长得什么样子?

2、教师出示蜘蛛标本,请幼儿观察蜘蛛。看看蜘蛛的身体上有什么?(蜘蛛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蜘蛛的头上有几只眼睛?(8只眼睛,也有6只、4只、2只也有的没有眼睛)。蜘蛛有几条腿?(八条腿,腿上有毛)。

3、幼儿自由提问、其他幼儿解答。给幼儿一个展示的平台。

我们看了蜘蛛,而且有的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现在你又什么问题就问问你的小伙伴或者老师,听听他们时怎么解答你的,好吗?

4、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蜘蛛。

(1)激发兴趣。

教师:刚才你们真棒!不但会提问题而且也会解答问题。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蜘蛛的动画片,听一听人家是怎么介绍蜘蛛的好吗?

(2)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刚才在动画片里我们看到听到蜘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房屋的墙角)。

(3)蜘蛛喜欢吃什么?(昆虫)

(4)当蜘蛛饿了的时候,它怎样才能吃到食物?(靠蜘蛛网)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5)针对有的幼儿的说:蜘蛛的丝是从嘴里吐出来的,有的幼儿说:蜘蛛的丝是从屁股里拉出来的这一问题,请幼儿展开讨论:“蜘蛛的丝是从哪里来的?”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介绍蜘蛛的丝是怎样吐出来的? 教师小结:在蜘蛛的屁股末端,有几对“小型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那里“加工”后,从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的丝一样。粘液刚刚流出来是,还是一种粘乎乎的“胶水儿”,但当它一接触到空气,就变成了硬的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蜘蛛丝了。

5、教师小结:蜘蛛是一种卵生动物,它喜欢吃昆虫,它的身体上有头、胸、腹。头上有八只眼睛,也有的蜘蛛有六只眼睛,四只、两只的。蜘蛛有八条腿,腿上有毛。它喜欢生活在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房屋的墙角等地方。蜘蛛非常能干,常常自己捕食食物。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在户外寻找蜘蛛网并观察蜘蛛捕食的过程。

2、在活动区里,提供纸、笔及一些废旧物品,如:泡沫板、毛线等,供幼儿制作蜘蛛网。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要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好奇心是人尤其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好奇、好学、好问、好探究是孩子们的特点。而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的好奇心,鼓励、支持并引导幼儿去探究、去发现,并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经验。

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我们生成了“有趣的蜘蛛”这节课。在活动前,孩子们一直都对蜘蛛充满了兴趣,他们常常远距离的观察着蜘蛛,偶尔发现一个蜘蛛网,哪怕是蜘蛛丢弃不用的,他们也还是乐此不彼的讨论着,兴奋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让孩子们在了解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无论是看标本、看光盘,孩子们的兴趣点一直都在延续着。一开始当我把蜘蛛的标本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他们个个都叫了起来,无论是激动的还是害怕的,都反映出了他们的快乐,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观察蜘蛛。这样的一个环节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观察的兴趣。在观察时,有的孩子在专注地数着腿,有的在看它的眼睛,胆大的摸摸蜘蛛腿上的毛毛·····看光盘时,孩子们不断的发出惊叹声:哇,原来蜘蛛的样子这么多呀!蜘蛛的网真漂亮!我不喜欢蜘蛛,它看起来挺害怕!尽管这样,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听着、看着。他们的种种好奇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整个活动都在有序中进行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找到了探究的乐趣。在问题的设置上,我注意到问题的开放性及问题的有趣性,问题的设置总是由易到难。如:蜘蛛的身体是什么样?蜘蛛有几条腿?蜘蛛的丝是从哪出来的?同时我也注意提出问题能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的欲望。

如:蜘蛛的网结实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那些网呢?因而有生成了另一个主题内容《有趣的网》。

老师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传播着,更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是一个给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的导演者。留给孩子充分提问、表达的机会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有幼儿问:“老师,蜘蛛的丝是从哪吐出来的?”“那你们说说蜘蛛的丝到底是从哪吐出来的呢?”我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其他幼儿。“老师,我知道。我和爸爸一起上网,爸爸告诉我,蜘蛛的丝是从它的屁股那拉出来的。”张振刚说完,孩子们就笑了起来。“那其他小朋友上网查了蜘蛛的丝从哪出来的?”戴歆予说:“我妈妈告诉我,蜘蛛的丝就是从它的屁股那拉出来的。”其他的还在一听就明白了蜘蛛的丝从哪出来的这个问题。“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蜘蛛有几条腿?”“那谁能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张自豪小朋友高高举起了双手“我来告诉你,蜘蛛有八条腿。”“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蜘蛛厉害吗?当它遇到敌人时,它会怎么办?”“蜘蛛有毒吗?”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逐步深入,我们又随机生成了许多内容。如:《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等等。我想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会继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把此项活动深入下去,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得到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而完成“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这一基本使命。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篇3)

【学习目标】:

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A. am ,is B. is , am C. is , is D.am, am

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 B. I am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m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m _________ 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 ________

name 's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_________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

2、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到草地观察小草,获取一些小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谁来说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幼A:我喜欢狗尾巴草,因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这是蒲公英,它的叶子像锯子,花是黄的,以后会变成白色的小绒球。

幼C:这是一种可以吃的草(荠菜),可以包馄钝吃,白色的小花像满天星。

幼D:这小草断了,会流出“牛奶”来叫羊奶草。

评析:幼儿虽未完整的介绍根、茎、叶、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叙述中,有的幼儿用方言说小草的名字,这些有趣而直观的名字,教师没有否定它,而是改为大家根据小草的特点来讨论,给小草起个适宜的名字,再用口语表达。然后让幼儿用手按一按,光脚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再用鼻子闻,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就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叫别人。

4、让幼儿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脚在草地上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

有的幼儿说湿湿的、滑滑的,有的说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说脚地有发痒的感觉。

5、引导幼儿闻一闻青草的气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是采用灵活和开放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时候的关系。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幼儿说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饲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动物的食物。

2、观察草坪几周围的野草,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种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气新鲜。

评析:通过引导使幼儿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固土、保湿等作用

3、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经验谈谈草还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4、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还能做药材。

评析:这主要是使幼儿了解到草与人类、动物、环境的生态关系,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做出保护益草的行为。

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除草呢?

幼儿A: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了。

幼儿B:花园里长出了杂草,花园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所以,庄稼地和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除掉。

四、对小草进行创作活动。

1、将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野草和野花进行盆景制作。尝试简单的插花艺术。

2、用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进行粘贴活动。

3、用彩纸折制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评析:这一活动环节,通过美工活动自然而然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草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1、小草是农村幼儿熟悉的植物,对中班幼儿来说,既要正确认识小草,又要了解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活动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有一定的浓度和难度。正因如此,幼儿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所以活动的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2、整个活动遵循循渐进的原则,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室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三,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第四,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中班教案认识颜色(篇5)

设计意图:

好奇心是中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明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这节课,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2、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瓶盖、颜料。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师:水宝宝是透明的。现在,要把瓶子里的水变漂亮,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水宝宝变色了,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从桌子上拿一个瓶子,(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师:请幼儿从桌子上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

(老师鼓励孩子用力摇一摇)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3.集中讨论,探索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哪个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教师出示瓶子,并进行示范讲解。

老师手里有一瓶红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在请幼儿进行操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首先去跟其他颜色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不然其他颜色就不跟你当朋友呢。换好瓶盖宝宝后一定要用力把它拧紧,不然当你在变魔术的时候水就会都倒出来了。

3.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4.小结(1)个别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2)对"魔术"进行验证。

四、延伸活动:《找颜色》

师:今天我们小熊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颜色。

让我们去教室外面找一找其他漂亮的颜色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精选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每一份教案都是老师的心血。教案不是为了应对课堂的,而是为老师上课做准备的,你积累了多少高质量的教案模版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精选”,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1

2.按照颜色给物体进行配对。

2.红、绿、蓝三个纸盘、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分辨红、绿、蓝三色圆形卡片的异同。

1.这些卡片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铅画纸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

(1)“今天,陶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

(2)“哇!到了,是玩具城。里面有很多的玩具,现在跟陶老师进去看看吧。”

(3)“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想玩吗?现在你可以去选一样你最喜欢的玩具玩一玩,还可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玩具,这么好玩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的?”

2、请个别幼儿拿着玩具告诉大家,玩具的名称及颜色。

3、出示天线宝宝波儿,展示红颜色。

(1)“快看,谁来了?小波也来玩具城了。”’

(2)“波儿你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红色的玩具呀?”

4、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你们除了有红色的玩具,你还在哪里见过红颜色?”

5、游戏“捉迷藏”。

(1)“玩具城的玩具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不玩?”

(2)“那请小朋友跟陶老师低下头,蒙上眼睛,等老师数完十,玩具宝宝都会藏起来,然后请小朋友去找一找,找到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玩具,在那里找到的?”

(3)幼儿玩游戏“捉迷藏”,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玩具。

(4)“想不想再玩依次。不过这次玩具宝宝说要给小朋友提个要求,去找红色的玩具。”

(5)幼儿第二次游戏。

6、游戏“洗相片”。

(1)“上次,我们还给好多玩具拍了照。今天,我们把它洗出来看看,好不好?”

(2)“老师已经把小朋友拍的底片放在了桌子上,还给小朋友准备了洗照片的红色颜料,洗照片的时候用毛笔蘸上红色颜料在你的底片上来回的刷,注意刷的时候要顺一个方向,全部刷满后,你拍的照片就洗出来了。”

(3)老师边讲边示范“看看,陶老师拍的好看吗?“

(4)辅导幼儿洗照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现在请你们把你们的照片洗出来让大家看看,洗的时候注意刷的方法,还要保持桌子、身上的干净。”

(5)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7、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到户外去寻找漂亮的红颜色。

“拍的真好,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好多红色的玩具,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到外面去找一找,然后把它拍下来。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2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认识颜色》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活动中感受色彩的美,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活动《认识颜色》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活动中感受色彩的美。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片若干,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盒子。

2自制PPT。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放映PPT:各种颜色的图片。(包括水果,植物,动物)游戏活动《买车票》。老师解说游戏规则,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根据颜色放进盒子里。作业:根据今天学习的颜色,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本文扩展阅读: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3

人一生下来就能辨别光,其次就是辨别颜色,最后才能辨别形状。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小朋友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各种美丽的颜色对小朋友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

小班幼儿一般在入园前就认识了红、黑、白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不过由于我们班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色彩方面的家教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一小半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半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日常活动与课堂教学、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刚开学的三个月,我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会停下来指着某种东西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颜色?”启发他们说出颜色名称,当然只限于红、黄、黑、绿这几种颜色。然后再让他们去找找有这种颜色的其他物体,对这种颜色进行巩固,小朋友对这几种颜色都掌握的较好。等小朋友掌握了红、绿、黑、黄这几种颜色后,我接着教他们认识蓝、橘黄、咖啡、紫色,由于这几种颜色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很少出现,因此我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如:语言活动《彩色村庄》,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紫、绿、红、黄四种颜色,再让幼儿把蔬菜宝宝送到家里去,进一步熟悉这几种颜色。另外我还通过科学课《认识橘子》,运用实物橘子让小朋友观察颜色再进行涂色练习来教小朋友认识橘黄色,效果也很好。

语言活动《彩色村庄》的最后一环节是“送蔬菜宝宝回家”,孩子们都忙碌的把自己拿的蔬菜放到相应的彩色房子里,这时候,陈晓敏见徐天龙把番茄放在紫房子里了,就大叫起来:“老师他送错了。”大家都跑来看,也纷纷叫道:“送错了,送错了。”龙龙急了,把番茄藏了起来,我过去看了看,问小朋友:“龙龙为什么会送错?”孩子们纷纷回答:“番茄穿的是红衣服,应该送到红房子里!”“紫色是绿色宝宝住的。”我听了连连点头,又忙替龙龙解围:“龙龙一定是不小心送错了,我们来看,龙龙现在不会送错了。”在我的鼓励下,龙龙把番茄送到红房子里去了。没想到这个突发事件倒让小朋友很快记住了紫色,再也不会混淆了。可见小朋友的监督作用还是挺强的。这样小朋友认识颜色又多了一种学习方法――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XX。)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5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尝试通过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XX。)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我认为这次活动设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

2、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活动看一看、拿一拿、辩一辩强化幼儿的感官。

不足:

我设计的问题过于单调、乏味,不新颖,请专家老师给以指点。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6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说明:能够意识到色彩美是幼儿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观的,但是,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为重要。幼儿时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认识活动就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

说明: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即时效果,而是为了给幼儿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活动应该定位于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结果的兴趣。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要通过活动,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所以,设计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

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

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

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1)调色活动。

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

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7

根据《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表面的、缺乏概括能力的,因此,为幼儿设计开展的活动应该是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学习《指南》后,我在活动设计时努力打破学科界限,突出活动的有效整合。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花有哪些颜色呢?”的问题,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兴奋、惊奇,孩子们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他们对各种各样的颜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尝试着开展一个关于颜色的活动。整个活动是以小动物为线索层层推进,整合了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的内容,活动以孩子的参与和操作探索为主,试图让孩子全面系统地了解色彩。

1、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各种颜色的认识。

2、能利用色彩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活动。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让幼儿能准确说出是什么颜色。

各种颜色的头饰、地上画好的圈、各种颜色的水粉色及宣纸、各种颜色的玩具、6种小动物及小动物的家。

1、《颜色大风吹》的游戏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大风吹,把小朋友们分成六组,每组戴不同颜色的头饰,我们先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头饰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老师说:红色头饰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内,其它颜色头饰的`小朋友则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师检查有没有错,再替换不同的颜色。

2、这个游戏好玩吗?小朋友们表现的那么好,现在请你们帮个忙行吗?行!你们看小猪它们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红颜色的,那它们家放什么颜色的玩具?红颜色的,小猫的家是什么………,瞧!这么多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给分一分,把各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小动物的家里。

3、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咱们去做客,那咱们带什么礼物叱?噢,有了,老师教你们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画送给小动物们。幼儿进行染色游戏。

5、小朋友们戴着自己的礼物到小动物家做客——进行区域游戏。

科学区进行调色游戏,观察颜色的变化。

语言区,提供有关于红色的图片,想一想,红色的物体并说出它的作用。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红、绿色。

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

教具:红绿颜色卡片,两座房子,两只小兔子,两样颜色的萝卜图片多个。红绿两种颜色球的图片,红花几朵、绿草图片多个、绿图形多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颜色。

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两张卡片,这些卡片都是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

二、学习按颜色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咱们小班来了两位客人,是谁呢?(出示穿红衣服的小兔子),小朋友们叫它红兔子。同样方法出示绿兔子让孩子认识或和绿兔子打招呼。师:今天,小兔子要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它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兔子的新房子(出示红绿房子粘在黑板),并把红绿兔子送进新房子里。

(2)师:小兔子们爱种花,红兔子爱种红花,绿兔子爱种绿草。(出示红花绿草找边讲边粘世上去)。

(3)教师出示两个红绿色球的图片问个别幼儿是什么颜色?并让幼儿送给兔子玩。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兔子们也喜欢拍皮球,红兔子喜欢拍红色的球,绿兔子喜欢拍绿色的球。谁来给他们分球呢?(找两名幼儿送皮球)。

三、集体游戏《喂兔子》。

师:红兔子和绿兔子呢,在草地上又是种花又是拍皮球突然觉得肚子饿了。怎么办啊?(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办法)。师:小朋友们,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呀?(萝卜)。我们去拔一些萝卜给兔子吃吧。

(教师出示多个萝卜的图片撒在地上),引导幼儿观察萝卜的颜色,让幼儿说出萝卜的颜色并把萝卜按颜色分别送给两只小兔子。师:可是红兔子爱吃红萝卜,绿兔子爱吃绿萝卜,小朋友一定要把红萝卜送给红兔子,绿萝卜送给绿兔子好吗?幼儿和老师一起拔萝卜,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拔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最后请幼儿把萝卜送到相应的兔子家里。边送边说:红兔子吃红萝卜。

四、结束游戏《颜色找家》

师:今天小班小朋友表现真好,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小图形,拿到红圆形的小朋友成了红宝宝,拿到绿圆形的小朋友成了绿宝宝开着火车去外面做游戏。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 篇9

小班活动设计:颜色精灵

执教人:张 芹

活动目标:

1、巩固 幼儿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颜色精灵各一个,四个精灵的房子

2、红黄蓝绿颜色的图片和玩具

3、空白房子涂色纸,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什么颜色吗?

二、基本部分

1、到颜色王国去玩。

小朋友,老师带领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好不好?在路上遇到了谁?红黄蓝绿四色精灵藏在哪里了?找出来,请他们跟我们一起做游戏。

2、游戏:让颜色精灵回到自己的家。

(1)出示四座小房子,让幼儿猜一猜是谁的房子?为什么你会这样猜?(小房子的房顶、门、窗各涂着红黄蓝绿色)

(2)大家一起叫颜色精灵出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老师敲门,幼儿一起喊:红色精灵,快出来„„。

(3)为什么他们不出来?打开门看看吧,原来是粗心的小精灵走错了家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

3、游戏:帮颜色精灵找朋友。

(1)红色精灵说了,谢谢小朋友帮助他回到自己的家,可是他自己在家太没意思了,想找好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说一说,红色精灵的朋友会是什么颜色呢?想一想,都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黄蓝绿同上)

(2)老师这里有好多红黄蓝绿色的图片和玩具,小朋友愿意帮哪位颜色精灵找朋友,就把他的朋友放到他面前的篮子里。组织幼儿分组有序找朋友。

4、装饰新房子。

(1)颜色精灵很高兴小朋友帮他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可是原来的房子太小了,好朋友都来了太挤了,他们设计了新房子,可是新房子没有颜色不漂亮,想请小朋友帮他们装饰一下。你喜欢哪个颜色精灵就给他装饰房子。

(2)发给幼儿空白房子涂色纸和油画棒,指导幼儿只要把想小房子的房顶、门、窗涂成相应的颜色。也可以随意装饰。

三、活动延伸:

幼儿作品贴到墙上,大家一起评比。

活动目标

认识红、黄、蓝三色。

促进身体移动、伸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

搭配小种籽「顏色小精灵」、神祕箱、红、黄、蓝色球、红、黄、蓝掛牌、红、黄、蓝图卡。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神祕箱,摇一摇,请幼儿猜猜看神祕箱中有什麼东西。

2请一位幼儿将手伸入神祕箱中摸摸看是什麼东西?形容给其他的幼儿听,如:摸起来圆圆的……,让幼儿猜猜看是什麼东西。

3请另一位幼儿,从神祕箱中抽出一颗球,老师依球的顏色向幼儿介绍其顏色名称,如:红色,请幼儿找找看,自己身上哪裡有红色,如:衣服图案、袜子……等,再从教室中找找看,哪些物品是红色的,如:时鐘、积木……等等,依此方式介绍红、黄、蓝三色。

4与幼儿进行小种籽「顏色小精灵」的游戏:

(1)将全班的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分别帮幼儿掛上顏色掛牌。

(2)老师拿著顏色图卡说口令,幼儿听口令来做动作,如:红色蹲下、黄色、蓝色一起跳舞……等。

(3)玩过几次之后,可换幼儿当「小老师」说口令。

评量

能说出红、黄、蓝三色的名称。

能听口令做出正确的动作。

活动结束

收集红、蓝、黄以外其他顏色的物品,与幼儿一起欣赏,并认识顏色名称 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和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红色、黄色、绿色盒子、卡片、旧报纸以及环境布置,同时又考虑了幼儿已有接触过颜色的生活经验。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第一个红盒子展示在幼儿面前时,我故作打不开状,引导幼儿说出:“红盒子红盒子快打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绿盒子绿盒子快打开”“黄盒子黄盒子快打开”,以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当在最后一个盒子中找出红、黄、绿三个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这种颜色吗?说一说你还看过这种颜色的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幼儿对颜色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

(二)找颜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找太阳宝宝”的游戏,我将太阳宝宝拟人化地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激发幼儿去寻找太阳宝宝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能亲身体验寻找太阳宝宝的乐趣,我布置了一个大花园,让幼儿在这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去感知、去寻找,当幼儿找到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宝宝的颜色,帮助幼儿将太阳宝宝贴在身上。

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是孩子发展的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找一找、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三)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对于刚入园仅二个月之久的小班幼儿来说,要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快速找到与自己身上,太阳宝宝颜色相同的大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游戏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旧报纸,旧报纸上分别画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圆,对能力弱的孩子、胆怯的孩子,我则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则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寻找与自己颜色相对应的大圆,从而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观察、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8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经过仔细筛选“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相关的信息已被经典范文网编辑梳理归类,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特别是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单元教材的核心,对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分数在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分数很陌生,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成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学起来会比较困难。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能自己创造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6、教具和学具准备

基于以上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我作了以下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2张。

二、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孙悟空、猪八戒的野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怎样分食物才能让两人都满意?要求学生拍手表示每个人分到桃子、西瓜的个数,并且知道两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同时板书(平均分)。当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月饼个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学习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月饼,小组合作探究,每个人分多少月饼?用什么数表示?最后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总结并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再引导学生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修正个体的思维,展示了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2、寻找生活中的,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3、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的,并展示学生作品,最后总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丰富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4、判断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5、引导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

第二层次:认识几分之一

教师提问:认识了,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任取一张纸,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这里安排小组交流,然后动手操作,再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揭示课题,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最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取不同图形的,引导总结出: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第三层次: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92页例2,掌握一个正方形的的不同折法,然后从91页主题图中发现几分之一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不仅考虑到“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下列练习:

1、基本练习: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重点,加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2、发展练习:

(1)通过不同的画面联想几分之一。巧克力一题,可以联想到、、,这是一块巧克力,也可以说是8块巧克力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从分一个物体到分一群物体的一个巧妙的过渡,为以后单位“1”的认识作了一个埋伏。

[设计意图:此题也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

(2)每部分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明明是分成了3份,为什么是、呢?

[设计意图:再次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

(3)欣赏短片,发现分数。这是一个广告,其中一个男孩分出一半来给第9个小朋友。如果是平均分的话,这一半是谁的,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渗透了单位“1”发生转变,表示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此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既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自我反思

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总结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随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2】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提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提问: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7】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篇8】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只是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即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和各部分名称以

及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

(1)教师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2)教师提问:另一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 。

学生汇报:把得到 的贴在黑板上。

(4) 教师提问: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 ?

(5)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形的 吗?为什么?

2、认识 。

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写作 。

学生互动:互相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 。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 ,在图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 的。

分组汇报,并把学生得到的 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1)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 呢?

(2)你能说这个 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明确: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把谁平均分,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老师提问:你能再任意说一个分数吗?你们所说的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老师边明确边板书: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4、 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页的例3.

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 > 。

生2:我发现 > 。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课堂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2、邻居家的奇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涂满了颜色,请你想一想,每种颜色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