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教案 > 导航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3-04-15

[推荐]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合集。

我们花时间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等十几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

《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 我们要认的生字。

2、 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 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 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 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 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 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 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

句子和段落。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 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 指导生字书写

1、 认读要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2、 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分类,记忆生字

3、 观察生字的写法,哪一笔重要,哪几个字难写。

4、 重点指导“戴”“雀”“舞”

六、 作业 生字组词、抄写句子

七、 综合性学习

提出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预习提纲

1.收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那些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师生共同板题,借机提示“翠”的写法。)

2.你对这种鸟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 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 衬衫 疾飞 等待 逃脱

锐利 蹬开 一眨眼 腹部 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 : 色彩鲜艳或美丽 、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1)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3.总结: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

六、作业

1.练写生字。

2.有顺序的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背诵最后一段。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设想】

细读文本,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不是因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为什么追?因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追的时候太累了,心中时时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才有动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他才会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华,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孩子们前几篇童话故事未学。所以我在设计目标定位上把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去掉。

一、导入新课

1、喜欢看课外书吗?那一定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时都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2、除了看些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对夸父,你了解多少:

让我们跟随着夸父走进这个神话故事,相信学完后,你对夸父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132页,自由读读这个神话故事,读前老师提两条建议:

⑴ 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⑵ 读完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

手杖 虞渊 伏下 颓然 遗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时间

⑴ 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虞渊”。

⑵ 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

3、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为了光明,追赶太阳)

指导方法:这是一种好方法,有时文章的主要内容藏在题目里,我们可以借助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

“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 指名2~3位读。

⑵ 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4

Unit4Doyoulikepears?

partBLet’ssay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字母Rt,Ss,Tt,并让学生听懂,会说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rainbow,rain,snake,squirrel,tiger,taxi

2.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听听做做活动,来复习和巩固A-T的字母。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字母RrSsTt,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1、字母Ss的发音。Tiger中字母I的发音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学的字母。

【教学准备】

1.教师字母头饰、学生分组RST头饰。

2.教师和学生的五组大小字母卡片。

3.RST的字母描红卡。

4.教师给学生准备作为奖励的小礼物。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ABCSONG

Step1:Warm-up

1.Freetalk

Hello,boysandgirls,todayI’myournewfriend.let’shaveournewlessontogether.Areyouhappy?Metoo.Goodmorning,everyone;nicetomeetyou.和每组的学生一起(简单的交流,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和老师做好简单的师生互动。)

2.SingasongABCsong课件呈现

T:DoyoulikeABCsong?let’ssingtogether.standup,singanddance.okawouderfulsong.

T:Howmanylettersarethereinthesong?

T: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

T:Let’srecitethelettersfromAtoQ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给学生整体感知的内容,起到衔接上下的效果。)

Step2:presentation

T:nowlet’stoknowthreenewletterfriends.课件出示ler’ssay内容。

1、学习Rr

(1)先看课件学习Rr,利用头饰和学生打招呼,Hello,boysandgirls.S:Hello,bigR.

(2)教师领读R的发音。Rrhavetwochildren.lookattwonewwords.showcardsT:Whatcanyoufind?Yes,firstletteris“r”.

(3)老师领读单词以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渗透一点音标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接触。

(4)Canyoutellmebeginningwithr?redrabbitrulerreally..开拓学生的思维。

(5)ShowmeyourfingersandwritebigRsmallr.

(6)you’regroupR

(给学生分组,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本组位R组也正体现了本课的主题字母教学,给与学生的鼓励是该字母的小写字母,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操练了所学的内容。)

2、Ss,Tt的学习方法同上。

3、T:Howtowritethenewletters?lookandcopy

利用字母描红卡训练,先观察笔顺在进行描红。同时教师进行RrSsTt的板书。

4、Untiinow,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GroupRfromatog,GroupSfromhton,Grouptfromotot.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让学生尝到小组合作的力量。

Step3:practice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笑林广记》中的一则故事,并说说感受。

四.课时安排:

两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激烈的讨论)

2.今天,老师带来一篇争论的故事(补充课题),你们想知道吗?

3.看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呢?(谁和谁争论?他们在争论什么?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给课文标自然段号,并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③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

3.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

充饥味道烤鸭评理剖开可惜浪费

笨蛋抓住关键赞许煮熟真笨原谅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

采用多种形式读,并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待到精读课文时再理解。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把刚才分的段再想一想。

③交流分段。

第一段:(15)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争论的故事》。

第二段:(611)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后感想。

3.过渡:盛老师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

1.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谁和谁为了什么在争论?

(板书: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大雁的吃法)齐读第二自然段。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板书:争论不休)

相机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在读、评议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出示: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改为陈述句。,没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改陈述句大雁也是行的。(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4.引读第四、五自然段。

从对话中,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生)

当他们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

5.齐读盛老师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和形声字进行记忆。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试着复述、表演生老师讲的故事,并想想其蕴涵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充饥味道烤鸭评理剖开可惜浪费

笨蛋抓住关键赞许煮熟真笨原谅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

1.读读以上词语。

2.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课文的有关内容。

3.指名复述盛老师讲的故事。

4.指名表演盛老师讲的故事。

5.出示填空题:(指名口头填空,教师用红粉笔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争论不休,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大雁早已飞走了。

6.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第二段。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吧!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互相讨论讨论。

2.现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师生交流。

3.你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我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读这四句话,要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学生读一句,教师出示一句。谁能告诉大家,最后这儿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用上两个省略号呢?(表示后面还有很多喝多感想没有写出来。)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赞许的意思。为什么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7.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8.小结并再次出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9.《笑林广记》对事态人情之讥讽,秒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但笑过后也能令人深思,有所感悟。

四、练习说写一个片断: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一次争论》、《课间游戏》要求自选一题或类似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人物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

五、作业设计。

1.合作编课本剧,并排演,准备参加表演比赛。

2.读《笑林广记》中的故事,概括所读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蕴涵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雁来

想射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时机,

争论不能浪费时间,

评理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雁飞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2、障碍赛跑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的转体动作和障碍赛跑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和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器材设备:海绵垫子若干块。

教学过程:

一、玩玩乐乐

1、小游戏

2、跟我学小组合作练习自锻练习,师生共同练习.

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1、连续前滚翻

2、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3、星星擂台赛学生寻找答案

学生示范

学生自述观点

学生选择方法

问题探讨:

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练习,问题探讨信息收集

师生演示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观察辨谈区别,学生自锻.

三、游戏

障碍赛跑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8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量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比较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49x5=218x4=581x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22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 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步行汽车飞机自行车

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

1800千米5千米16千米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知识介绍:

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

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我们伟大祖国东西长4500千米,南北长5500千米。

编辑推荐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老师,如果您是天上美丽的太阳,我们就是地下可爱的小草,是您给予我们新的生命。要想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一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师上一堂精彩的课的关键。怎么样才能写出来教案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画图软件和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的基础上,用画图软件中的文字工具插入文字而制作图文并茂的海报作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才能,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操作,掌握对输入文字进行彩色处理及修改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在画图软件中对输入文字进行彩色处理及修改的方法。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五、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小猴淘气去百灵国学习。可是,不知为什么,百灵国成了一个只有图画的世界,大家都不能说话,只能用文字交流。原来是小动物们不爱护环境,太阳公公把声音和文字收走了。太阳公公说,只要小动物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宣传环境保护,就能找回声音了,今天可是最后期限了。”“别急,我能帮助你们。”小猴说。可以只有图片,没有文字,怎么宣传环保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设计意图:创设美好的童话故事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任务一:给自己选择一幅宣传环境的背景图片,并在画图中打开。

由于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上学期已学习,本节课中,可以让学生比比谁能快速的用画图软件打开一幅漂亮的背景图片,教师从学生中选择一名动作快的同学,把他的图片广播给在家看,然后激情,这么美的风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能配上优美的宣传文字,就更能起到宣传的作用了,从而引出下一个任务,给图片输入宣传文字。

2、任务二:输入宣传文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怎样在打开的图片中输入文字”这个问题读书,然后尝试操作。

此时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生自已自学的基础上,请动手能力强,掌握新知快的同学任小组长,互帮互助。

3、任务三,修改文字和更改文字色彩。

在图片上输入文字是一个基础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个提高任务。

童话情境,小猴在输入文字时,不小心有个字打错了,而且他觉得只用一种颜色不好看,请同学们帮帮他。

以此激情,学生小试后,让学习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方法,汇报学习过程,老师给予奖励,并小结他的方法。给予优化,推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本课中必须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问题,而在图片中输入文字作为本课的基本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此环节通过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快速全面的收获新知。而图片上输入文字的修改以及更换颜色,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小猴提难的方式过度自然,教学上采取优秀学生演示,教师优化小结的方式来突破。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童话情境:小猴说:“同学们,运用你们学会的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帮助百灵国找回声音吧!”教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百灵国是因为破坏环境才被太阳公公收回声音的,只有宣传环境保护才能帮助他们拿回自己的声音?发挥你们的想象与才能,设计出一幅能感动他人,教育群众的环保作品吧!”学生自选图画,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上图片上,比比谁的宣传作品更优秀。并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宣传用品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还要谈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宣传。”学生展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最后通过童话情境,结束本课:动物们欢呼:“声音找回来了,百灵国又漂亮了,小猴你真棒。”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5、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2)

一、课题

初识表格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掌握表格各部分的组成,初步了解表格的结构及其特点;

3.初步了解表格制作的三种方法,能熟练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制作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4.了解并掌握在表格中输入文字的方法,能根据需要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5.通过表格制作过程中“猜测—尝试—看书—讨论—巩固”等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五、教学难点

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投影显示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这是一张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二第三节是什么课?星期四第五节呢?

(学生回答)

师:(投影显示用表格表示的课程表)这也是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三第四节是什么课?星期五第二节呢?

(学生回答)

师:通过这两张课程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除了课程表,你还碰到过哪些表格?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表格,如课程表、作息表、值日表…通过表格,可以使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表格。(出示课题)

(二)表格的组成

师: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看看课本后再回答。

教师小结:

1.在表格中,横的称为“行”,竖的称为“列”。你能够数一数课程表有几列几行吗?值日表有几列几行?

2.在表格中,任意的一个方格称为“单元格”。你能够找一找课程表第 2 行第 3 列、第 4 行第 4 列是什么课吗?信息技术课、语文课在哪个单元格呢?

3.在表格中,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入点”。我们一般都在“插入点”位置开始输入资料。

4.表格的名字叫做“表名”,用来简单说明表格的用途、内容、类型等。你能给这些表格取个合适的表名吗?

(三)表格的制作

师:在制作表格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Word 中制作表格的功能可能藏在哪儿?

学生猜测:

1.“表格”菜单栏中的“插入”—“表格”选项;

2.“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中;

3.“表格”菜单栏中的“绘制表格”选项或者“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绘制表格”按钮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单击相应按钮与选项。同时归纳出“菜单命令法”和“快捷按钮法”“手动绘制法”。

师:你喜欢使用哪种方法制作表格?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张表格。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撤销操作,然后再看看课本,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之后再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位同学分别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根据学生演示操作情况分别加以指导,特别强调术语的规范性。

(四)输入文字

师:如果要在表格中添加文字,应该怎么操作?

(学生尝试)

教师小结:要在某个单元格中添加文字,可以先用鼠标单击这个单元格,把光标移动到这个单元格中,定位后就可以输入文字了。除了可以用鼠标单击移动光标以外,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来移动。

(五)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程表并按要求添加文字。

2.扩展练习:你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制作一张成绩单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表格,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表格。但要制作出一张漂亮的表格,还需要同学们了解并掌握更多关于表格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才行。)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教师巡视每个学生,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4)

本课从学生发展观出发,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现代教学思想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以活动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使用和感悟画图中喷枪工具的基本方法及画出画的效果。

学生在前面的部分章节中已经对画图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美丽的家乡和学校。还能运用各种涂色工具着色。大部分学生都能灵活完成一幅图画了。部分操作能力稍差的学困生还有一定的难度。

1.复习刷子和铅笔、油漆桶工具

2.练习并掌握喷枪工具

3.掌握画图的基本知识: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以及白云淡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喷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近大远小的效果、白云淡化的效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哪些操作?

生:画树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1;我用刷子画的

生2:我用铅笔画的

师:你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再画一棵树吗?

师:不错,大家都画的很好,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涂色了。你用什么工具涂色的。

生:油漆桶(用颜色填充工具)

师:我刚才发现这个同学在涂色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我用油漆桶一涂树冠,结果整个画布都成了一种颜色了。

师:谁能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生1:用油漆桶涂色必须在封闭的图形里进行。

生2:他涂色的时候没有画成封闭的图形。

师: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解决?

生1:清除图象

生2:那样太费事,还得重新画图。

生3:应该是使用菜单栏的编辑项里的撤消。

师:说得真好,那么大家想一下,撤消最多能使用几步?

生:3步,撤消最后操作的三步。

师;大家表现非常好。

师;刚才大家已经画好了一棵树,如果让你装扮一下这张画,你将如何装扮?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就来装饰一下这棵树。

(学生开始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画云用的是什么工具?

生1:刷子工具。

生2:铅笔工具、画出来之后,用油漆桶填充。

生3:用喷枪工具画。

师: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用喷枪工具。好,我们现在先试用一下喷枪。用喷枪画图,感觉喷枪画出来的效果。

(学生选择工具箱中的喷枪工具,画图)

师:喷枪的样子跟颜料桶比较接近,我们要注意区分。喷枪有三个选项,从小到大的喷枪头。那么我们该怎样使用它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可以单击(单击三次,每一个选项一次),可以拖动(拖动两次,一次是快速的,一次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下两次拖动鼠标所出现的效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快会淡,慢会浓。喷枪可以单击可以拖动,只能画特殊效果的图,不能填充颜色。颜料桶却只能单击不能拖动,只能填充颜色。

师:喷枪工具画出来的画给你是什么感觉?

生自主发言

师:我们知道了喷枪工具的用法及使用规律,那么喷枪工具怎样才能完成一幅画呢,大家继续操作吧。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画的非常好,请他为大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我在天空的部分用蓝色进行填充,然后用再淡点的蓝色画云。

师:哦,想的很不错,这些云“是显非显”,说明是(教师用手势做出一个很远很远的动作。)的云。

师:你真聪明(教师用手抚摩孩子的头,并树起大拇指。)

师:我们的视力是有限的,所以,远处的东西看上去就不太清楚,朦朦胧胧,还很

生:很小。

师:你也非常聪明。

师:那么近处的云又怎么画呀?

生:画的大些

生:画成白色的

师:说的真好。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这也是画画的常识。大家试着画一下。

(学生画,教师巡视。)

师:我刚才还发现有一位同学也画的很好。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有的云是先用白色涂,然后用蓝色在上面装饰一下。有的是先用蓝色画,然后用白色装饰一下。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我觉得这样画出来的云才会有随风而散,白云淡离的那种感觉。

师:你描述的真好,太了不起啦!

师:大家试一下吧。

(展示学生作品)

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装饰了树,用不同的工具画了不同的事物,并学会了用喷枪画不同样子的云。看着大家的作品,我觉得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5)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

说起信息技术,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现在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应用实例,一起感受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新授

1、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哪些通信手段,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使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与亲人朋友通话,发短信祝福。

②收看电视可以了解世界万象,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③通信卫星可以把电视节目、电话、电报、传真等信号内容传送到世界各地。

2、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计算机有哪些功能,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计算机告诉运算的特点可以对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图进行分析处理,预报天气以及台风、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

②通过网络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远程可视通话。

③条形码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商品的信息。

④atm自动柜员机的应用。

3、功能强大的微电子与传感技术

①微电子技术让电脑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

②先进医疗仪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

③机器人的应用。

三、小结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送、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好信息技术。

四、总结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6)

《小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飞毯》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教材分析:《画飞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课。本课是为了学习使用工具进行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美的素养,同时本节也是为了以后学习编辑图形以及画图奠定基础的。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现阶段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所以设计课程时应循序渐进,由线入深。学生们都有强烈学习绘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有纸上绘画的经历,电脑绘画将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关闭和保存文件的方法;初步认识工具箱的的各种画图工具;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掌握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2)  过程与方法:能过让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图的作用,激发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画画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和填充工具的使用规则。

难点: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规则

5、教学准备:课件

6、课时:一个课时

7、课型:新课

8、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喜欢画画?画画都需要使用到哪些工具?

       2教师展示由画图软件所绘出的作品,并告诉学生这些画的完成并没有用到之前到他们所回答的工具,并让学生猜用了什么工具

       3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画图软件)

4教师提问学生想不想学习这个新软件

5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课题

(2)  出示目标

教师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

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与关闭;

2初步认识工具箱的的各种画图工具;

3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

4掌握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5懂得保存文件。

(3)    自学指导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看课本第一课,限时5分钟。

(4)  先学

        给学生5分钟时间看书,教师巡视

(5)  后教

1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

  a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

  b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c教师让同学们一起复述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的步骤。

2初步认识画图软件界面

  a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图软件界面(工具箱、颜料盒和画布)

  b教师演示调整画布大小的操作(强调不能用放大镜放大画布)

  c向学生讲解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区别

3保存文件

a教师随意在画布上用铅笔工具画一个房子,再关闭窗口(此时会弹出对话框)

b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理解对话框中的意思

c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提问是否保存文件)

d教师演示保存文件的操作。并向学生传递要学会保存自己作品的意识,教师再演示在E盘中新建以自己班级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4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a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直线工具画出飞毯的轮廓

         b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c当有学生有操作失误的地方,教师提问,如何修改错误

         d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e教师让学生分析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区别,再强调撤消命令只能连续后退三个操作

         f教师请学生给飞毯涂上不同的颜色

         g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h当有学生有操作失误的地方(比如发生颜色的泄露),教师提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i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所画图形没有封闭)教师再提问如何补救

j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师生共点评(先撤消再修补漏洞,最后再涂色)

k请学生上台演示保存文件至E盘并命名为“飞毯”

(6)    实操

1教师布置任务:首先,在E盘中建一个以自己班级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然后,请同学们设计一条飞毯(颜色自搭),并保存至自己的文件夹并命名为“飞毯”。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写字板和画图的综合运用。

2、画图和写字板中数据交换(将写字板中的文字复制到画图中或将画图中的图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任务;

制作贺卡送同学、老师。

教学重点:

将图画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校,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有我亲爱的老师,有我喜欢的朋友,还有……今天,我要借用这小小的电脑,通过“写字板”和“画图”的结合,写一篇有插图的漂亮文章,来倾诉我的内心世界。

二、画出我心中的学校

①进入“画图”软件。

②利用工具箱中的画图工具画出心目中的学校。

③用文字工具A,选用适当的文字字体、大小、颜色,在相应的位置上写上乐学、文明、和谐、进取。

④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输入文件名我的学校,保存图画。

⑤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全选],选中整幅画。

⑥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将画复制到“剪帖板”中。

三、在写字板中插入图片

①进入“写字板”软件。

②输入文章题目我的学校,设置好字体、字号及颜色,并将题目居中。

③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刚才在画图中画的图就出现在“写字板”中了。

④单击图片,拖放图片周围的8个黑点,适当改变图片的大小。

⑤和设置文字的位置方法一样,设置图片的位置。

⑥输入描写学校的文章,并排版。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保存形式和文件类型。

2、会创建文件夹,能保存文件。

3、认识存储器、磁盘、光盘,了解存储容量

过程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评讲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1、信息存放形式、存储器与存储容量。2、文件类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到图书馆去借书时,看到图书是按不同类别存放在不同的书架上的,整整齐齐的,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在计算机中,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或光盘中的,这些文件也可以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二)新授

(板书:第八课保存文件)

1.文件和文件夹

师:在通常情况下,文件是保存在文件夹中的。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文件,每个文件有自己的名字,叫文件名。

(板书:文件名)

师:文件名可以用字母、数字、汉字或符号表示,通常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

(板书: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

(演示)

(1)打开含有“Clouds.bmp”、“蛙鸣.wav”文件的文件夹。

(2)师:大家看到的“Clouds.bmp”和“蛙鸣.wav”文件,其中“Clouds”“蛙鸣”是文件主名,“.bmp”“.wav”是文件扩展名,分别代表不同的文件的类型,“bmp”代表图片文件,

师:在Windows98中,不同的文件或文件夹用不同的图标表示。

[试一试]

你能从“C:WindowsMediaDing.wav”中看出文件名是什么?主文件名和扩展文件名分别是什么?文件的类型是什么吗?

师:可以看出文件名是“Ding.wav”,属于声音文件。

2.创建新文件夹

师:同学们在计算机里看见有像文件包一样图标,它表示是文件夹,就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我们可以把文件放在文件夹里。

(板书:创建文件夹)

师:我们的小朋友想不想拥有自己的文件夹?下面就带大家去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演示)

(1)打开“我的电脑”;

(2)打开“D:”;

(3)选择中文输入法;

(4)单击“文件(F)”菜单,指向“新建(N)”、“文件夹(F)”命令。

(5)在,输入“小明的文件夹”,单击窗口空白处或按回车键。

(板书:打开D盘—选择输入法—“文件(F)”菜单—“新建(N)”—“文件夹(F)”—输入文件夹名—单击)

[练一练]

用下面的方法,以自己的姓名建一个文件夹。

(1)打开资源管理器。

(2)在D盘下新建该文件夹。

3.存储器

[提问]

(1)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在计算机中用来保存信息的设备叫什么?

师:存储器。

(2)存储器常分为哪几种?

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器两种。

(3)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师:常用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和光盘等。

师:不论是软盘、硬盘还是光盘等存储容量有大有小,我们用字节的多少来表示容量的大小。在存储信息时,一般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字节用Byte或B表示,1B表示一个字节。此外,还用KB、MB和GB分别表示千字节、兆字节和千兆字节。它们之间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板书:存储容量:用字节表示KBMBGB)

师:我们常用的3.5英寸软盘的容量为1.44MB,大约可保存几十万个汉字;计算机内存的容量通常是几十兆字节以上;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目前家庭使用10G~30G硬盘;一张普通光盘的容量在600兆字节以上。

[议一议]

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师:软盘、硬盘、光盘等。

[读一读]

师: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使用磁盘时盘要注意防潮湿、防磁化、防弯曲、防高温;硬盘还要防震动,不要用手触摸软盘薄膜以及光盘的读写面。

(三)小结

以“这节课我学会了……”或“我知道了……”形式进行总结。

(四)作业

(1)在软盘中以自己的姓名新建一个文件夹;

(2)启动“画图”程序画几棵小树,文件以“小树.bmp”为名先保存在C盘的“MyDocuments”文件中;

(3)再保存到软盘上该文件夹中,并检查是否保存到磁盘上了。

##结束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智能ABC输入法”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快捷输入词语以及特殊词语、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输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整个词语和“保存写字板里内容”的方法。难点是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解决新的知识和问题,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探讨学习,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知识前已经学会了键盘操作知识,能够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数字和符号。因此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演示并加以指导,教学本节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本节信息课的教学中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平日实际操作训练很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从写自我介绍入手,通过创设“想与远方同学交朋友吗?怎样介绍自己?”等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操作,引导学生在“小试身手,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和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输入自己的爱好和特殊词语“西安”等,以及巩固练习做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版”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在小试身手的比赛中和任务驱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微机室和多媒体环境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象)先跟图上小朋友打声招呼。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扬平日用心读书,善于读书的学生。

2.(课件出示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并把它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认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想一想:

1.想给大家具体介绍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输入法”能一次输入多个字的拼音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课件出示小窍门)你知道吗,为了提高速度,可以连续输入整个词语的拼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通过讨论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三)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学习输入整个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试着输入词语:游泳、下棋、看书、打乒乓球等。

2.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找到词语“游泳”但没有整个词语“下棋”,教师随机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3.教师讲明白原因。

4.(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更快)小试身手。

(1)打开“写字板”,在里面输入自己的爱好。

(2)输入词语:历史、古都。

(3)输入词语:莲藕。

教师提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想想解决办法。注意输入姿势端正,两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禅”输入。

学生会发现输入词语“莲藕”时有困难,教师借机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号,如“西安”的拼音“xi’an”,“莲藕”的拼音“lian’ou”)。随后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中,

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再示范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1.教师示范保存方法。

2.学生自主操作。

(四)巩固提高,动手实践

课件出示要求: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姓名、年龄、性别、学校、班级、特长、爱好、座右铭等。写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学结成小组,大声朗读“自我介绍”,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写“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板”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交流收获,教师评价鼓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及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特殊词语的使用方法。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输入的又快又好。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练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恰当、及时的评价往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通过练习反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相互交流收获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后进生采取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7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所应当的,做一份好的教案也算是老师的专业技能。教案可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素材,那么正式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7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1】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结合统计与可能性的学习,安排了学生很感兴趣的这两个活动。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在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二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的方法,制定游戏的规则。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活动体验,恰当评价自己和同学,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课后反思:

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未知道情况下,先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猜测,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自主学数学很好的方式。这时课堂上出现了争议,还各自阐述了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场面很有味道,然后在这种争执下进行实验,那是最有效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对摸牌活动的要求作了明确交代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演示,这样能确保有的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完成的活动,如记录、制图等。并在多次实验后,也就是结果呈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实验的结果,然后进行拓展性探究,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既能明确一定的道理,又能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听后随想:

这节课是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摸牌和下棋游戏中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有大有小。袁老师每一个环节都把规则说的很清楚,一个环节一个小结并补充相关的内容,所以整堂课在有序有效中进行。摸牌游戏,袁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四种花色,各2张,从四种花色的牌摸到的次数跟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再让学生添加2张红桃,分为2类:一类是4张红桃,另一类是4张其他花色的牌,让学生猜想,这样红桃花色的牌摸得的次数比其他花色的牌明显多,能使学生感受由于条件变化会引起可能性的变化。下棋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尽管老师说的很清楚,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不理解,正方体上涂红色的面比涂黑色的面的个数多,红色面朝上在棋盘上走的格子比黑色面朝上走的格子少,最后结果却是拿红棋的人经常获胜,袁老师根据这种情况详细的分析了原因,并打了比方:用学生刚学的倍数关系,学生很信服。这堂课学生能从中获得很多感受,对可能性的大小有更多体会。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首先,下棋打牌基本人人都会玩,但玩法不一,所以我先给这次活动制定了一个目标,使学生基本明确需要验证的知识,然后对摸牌和下棋活动的要求做了明确的交代,安排具体、清楚,保证这次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活动后能更加的明确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操作练习。要是单纯的讲摸牌所出现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才摸到各种牌的可能性怎么样,学生的兴致很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准备好牌,并且小组分工后,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牌的游戏,使学生在摸牌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相等的情况。探索部分同学们掌握了以后,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可能性,同时通过课件出示几个可能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这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是一节活动课,且让学生自己带扑克牌来,学生有一点兴奋,还有一些学生还认不清扑克牌的四种花色,所以在讲要求的同时也花了一点时间去让学生认识牌上的花色。在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时候,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的挺好的,但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加四张红心牌进去,或许学生的兴致达到了高点,这时候课堂的纪律有点乱了。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渗透化归思想。②操作与书写结合,探索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加强估算意识。③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④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教学重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探索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笔算方法(十位没有除尽的情况)

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联系生活情境,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新课的引入,创设了班里常见的分铅笔的情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探索笔算方法。其次是练习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估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铅笔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3.动手操作与竖式书写相结合,帮助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本课没有将操作与算理的讲解分开,而是融为一体。边操作边讲解,每一步算理都与操作紧密结合,使得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易懂了。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3】

不断创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课后反思

复习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构建,并体现出知识的扩展、延伸和挖掘。因此,一个单元结束,上一节单元复习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都公认复习课最难上。说难上,主要是因为很难上出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其实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复习资源。

谈起钻研教材,可能人们都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可这一点确实相当重要。特别是如果没有系统教学过要复习的内容时,教师必须把要复习的部分原来是怎样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细细钻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利于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自身也加深对知识来龙去脉的认识,所谓要知根求源。

二、明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

复习课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所有准备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上好语文要做到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我想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要做到这三点。总之,一心一意为的就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提高。

三、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效率。

1、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

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复习目标以及生源情况,去精心筛选。练习还需要精心设计,要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从而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得到求知的满足。选择和补充的习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的题目。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如设计的题组练习842、843、845、846和848,先估计,再计算,最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既有两两比较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又有所有题目一起比较,渗透了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关系。

(2)题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明确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觉得题目的解答离不开实际生活,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本课的解决实际问题中,补充了两题有余数问题的除法题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是进一法还去尾法。

(3)一题多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以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故在本课的复习中,选择了租船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提供不同的租船方法,并在比较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前面计算部分所花的时间较多,这部分内容没能在课上完成。

(4)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的题目。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如在练习除法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揭示规律,虽然,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还可能掌握比较模糊,如果将这里的数字进行改动,便于学生口算的,可能参与的学生会更多一些。但是这个过程对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他们有了提高自己的机会,这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2、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认真研究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对那些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习困难生,通过同伴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在复习中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复习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的行列中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思、说、做、评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提高复习效率。

3、创设轻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创设和提供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我想,如果在每一次复习课中,我们都能不断创新,不断挖掘,那么复习课学生不会觉得乏味,教师自己也不会厌倦,相信复习课会成为我们都喜欢的课型!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4】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改进措施: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5】

一、认识周长。

1.理解边线。

师:今天老师有机会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所以我特意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蜡笔小新、史奴比、机器猫的头像)老师把它们藏在了你课桌中的1号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剪下来。(学生动手剪)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样剪的?

生1:我选的是机器猫,我把边上的白纸剪掉。

师:也就是怎样剪的?

生2:我是照着轮廓剪的。

师:也可以说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师:老师还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剪的。(出示学生没有沿边线剪的作品)你觉得哪个剪得好看?(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样剪得。)

师: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剪的。和大家一样,也是沿着边线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体上的边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和图形,你能找到它的边线吗?(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选择的是剪刀的边线。

师:哦,真不错!

(其他学生说一说)

3.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把生活中的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一些图形,你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吗?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来描一描。

(生打开书,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

师:他描了多少边线?

生:围了一圈。

师:她是描了一周的边线。(板书:一周)

师:一起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描的。(电脑展示)

4.揭示周长概念。

师:其实,同学刚才摸了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学生指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

师:这个半圆呢?

(学生指半圆的周长。)

师:请你选一个图形说一说,指一指。(同桌活动)

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长在哪里?

(学生分别指出了信封、练习本、钢笔的周长。)

师:钢笔选择一个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长。

师:老师在我们常熟实验小学里拍了一些镜头,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谁的眼力好,找得准,找得多。

(出示树叶、树干、画、钟面、操场跑道等图片)

师: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周长?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长,是最外面的那条线。

生2:我找到了树叶的周长,就是它的轮廓线。

生3:

师:顾老师觉得我们三(4)班的同学真得很厉害。

二、测量周长并计算。

师: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币、明信片)

师:你认为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长最长,硬币的周长最短。

生2:我认为五角星的周长最短。

师:最长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个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生:可以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长。

师:每个小组已经选定了一样东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学生小组活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是怎样测量的。请你们来交流。

(请一组学生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测量出这些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测量出两条边,因为它们相等,就可以了。

师:只测量2条边的同学请举手,有没有测量4条边的?

生3:我们有另一种办法,是用线把明信片裹起来,再量一量线就可以了。

师:用尺量的请举手。用绳子围的请举手。有的同学用直尺量,有的用线围(板书量、围),都得到了这张明信片的周长。若要选择一种方法,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生:用直尺量。

师:同学们,测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先把线把五角星围起来,把多余的线剪掉,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2:我们只要量出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因为10条边一样长。

师:测量硬币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用线把硬币围起来,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在测量五角星时,我们用了量一量和围一围的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在测量硬币时,我们只能用围一围的办法。

师:在测量这样的直线图形的时候一般用尺量比较方便,而测量象硬币这样的曲线图形用围的方法比较好。你的方法用对的请举手。

师:老师给你一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吗?可以直接报出答案。

(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师: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生:都是算的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个正方形,没有边长数据。)

师:有的时候不需要测量也可以。(出示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师:把你的纸拿出来看一看。请你算一算它的周长。

生:44=16(厘米)

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仅方法多,还能从中选择最好的办法,学会了算周长。

三、应用。

师:顾老师建议,不妨我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图形。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绳子。它们的长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来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它的周长是60厘米吗?

(学生先自己围一围,再上台展示。)

(有一组学生在围的过程中发生重合)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段重合了。

师:下面的同学围成的图形周长是60厘米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图形,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都是60厘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因为绳子是一样长的。

师:当周长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图形。

师:我们常熟实验小学(3)班的同学,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书签。后面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书签就在你的2号信封里,请你课后把这个书签剪下来,并测量一下它的周长。

因开放而深入――《认识周长》教学随感顾惠芳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教材。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进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最近,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颇有感触:

1.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边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图形――找物体一个面的边线――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找到生活场景中的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自己指出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看到了几十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得益于对举例的开放。

2.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不至于费时太多,教学中我安排三个图形――圆、五角星、长方形同时让学生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3.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展示意义建构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围一围的活动,让学生用60厘米长的绳子围一个图形。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围成的图形有:心形、近似圆、椭圆、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它们的周长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那些图形的周长都比60厘米小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是多少?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这是对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学习的回顾、总结、提升

开放让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开放让概念凸显本质,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6】

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除了大家刚才说的方法(说清楚上午、下午和晚上)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计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法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预报表,请你观察这张表,看从中都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像节目预报表这样,按一天24个小时来计时的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进一步感受24时计时法。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说播出时间。

你能用两种计时法说一说《焦点访谈》的播出时间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互相说说

通过这一环节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启学生的思维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现、去认识。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先自己观察思考,再交流,一方面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学习。

师可提问:“那一天中有没有两个7时呢?还有两个什么时间?”

“哦,所有的时间都有两个,那我们在计时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究竟是上午还是下午、晚上之类,不然会怎么样?”

教师可有目的的与学生对话,适时提类似“你知道19:00是晚上几点吗?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已经会把两种计时法互相转换了,了不起!请你回忆一下,你在哪里还见过利用24时来是计时呢?

谈话:24时计时法方便、简明、不易出错,所以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常用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中四种事物,学生交流,重点说出情景中显示的时间。

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例如,学校下午放学是几时几分,我晚上几时几分睡觉

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

3、3、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7】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36+254=490   490-370=120    ------

550-330=220   120+220=440   ------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5、指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7、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教师巡视并进行相应指导。

8、指名汇报改写后的算式并板演。

9、现在谁来说一说改写后的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下面该算什么?这里又求的是什么?

10、(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2道小题40×5-162)同桌讨论一下,如果遇到这道题,你会怎样解决?

11、同桌讨论运算顺序并交流汇报。

1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运算顺序方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3、生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从这幅图上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生交流汇报。

3、你能用你所学会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

6、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混合运算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

7、(教师板书混合运算的算式):这个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说出先算除法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8、(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1道小题24+48÷6)同桌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9、(教师指黑板上的4道综合算式)仔细观察这4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两级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10、生总结,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1、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一题的3、4小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二题,指名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答。在交流汇报的时候,表扬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同时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从而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解答。

3、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三题。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2、3、6题。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一、     探索规律。

1、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3篇)


出于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以下内容: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助手。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最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钟声叮叮当》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美丽的黄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1235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3/4×—×│×—×│__×│×—0‖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系列


三尺讲台伴终生,一支粉笔传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把教学内容整合进教案里。教案能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您抓住了教案的哪些精髓呢?今天栏目小编给您分享“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相关主题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1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xx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2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UID131381帖子48精华1积分3310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小时注册时间20xx-7-29最后登录20xx-8-2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报告回复TOP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3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10)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芦()借()放()蒌()

户()惜()牧()楼()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山行》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介绍(教师)。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语。)

3.句子的理解。

(1)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2)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朗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就是杨万里所写的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的或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用短短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画了下来。你们看看这幅插图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敕勒歌》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图片。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它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3.能解释指定的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4.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实验目标: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已知,理解这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能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绘山光水色的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的着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瀑。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四个山名。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老师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三个生字的音。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讨论:烟这里指云雾。可以观察插图。山峰上经常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射在云雾上,就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由于紫烟轻轻飘动,所以诗人说生紫烟。生,在这里就是发生,产生的意思。生紫烟就是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说理由。

小结:这个生之用的特别好!他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的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也许香炉峰正是由此得名。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远远看去。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大河挂在山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指导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这个挂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说明山势陡峭,水流得又急又快)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飞流直下写水流地飞泻。三千尺,不是一个确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形容瀑布极长,挂的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样?引导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山是绿的挂在绿色总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顶紫色的雨雾缭绕,颜色多么绚丽夺目;再加上静止的山峰,飞流的瀑布,正是动静相配,这画面多么神奇!诗人看呀,看呀,看入了神,嫌这样的描写还不够尽意,又用一个疑字展开想象。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是可能是的意思。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层。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个字用的最好?(落与挂一样用的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落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阿!)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生、挂、飞、落等词的形象描绘,不难看出,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和奇特的想象,紧紧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云烟的缭绕等特点,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写出了庐山瀑布喷涌而初、倾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从而给人以祖国山河壮美的感受。

6、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学生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颂、热爱之情。

7、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瀑疑要写的左窄右宽。

瀑的右下方不是水

练习用钢笔描红这首诗的生字。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附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能有感情地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那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字的读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重点抓住鸣、上两个动词让学生体会两种鸟儿的不同特点。黄鹂的叫声悦耳动听,它们成双成对地在刚抽嫩芽的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白鹭从稻田里、水沼边一个接一个的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上字准确地描绘出一行白鹭翩然飞上天空是优美从容的姿态。整个画面黄、翠、白、青,色彩绚丽,鸣、上,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出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的四周,使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框起来)是谁透过窗框在欣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欣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停泊在岸边的船只)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万里船,是说成都与东吴之间路途遥远,是虚指)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正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诗句想象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象一下,一个人面对巍峨的高山,会说些什么,可能想些什么,当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再学习李白写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利用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亭、旷

其他生字怎么记,请同学们说说记字方法。

三理解诗意

1、齐读课题。说一说大家的理解。

学生说。

教师讲:李白为什么要去敬亭山,他在敬亭山看到什么景象,我们一块儿读读课文。

2、齐读第一句,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说。

教师讲:说得不错。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州。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宣州时写的。当时他正在各地漫游,生活很不安定,饱尝了人间辛酸,体会到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从第一句诗中看出他孤独、寂寞的情感。

3、齐读第二句,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

教师讲:这句描写诗人看不厌大山,表现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分组讨论讨论。

学生说。

教师讲: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背诵课文。(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去背诵)

五默写课文。(教师可提出具体要求,如:不写错别字,注意标点符号等)

六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尽

孤云闲观察

两不厌

只有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看一看哪列火车长?

同一个字连用两遍组成的字有:()

同一个字连用三遍组成的字有:()

三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