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

发表时间:2023-07-2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既回顾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使孩子们复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但是,只有这些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使孩子们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样按键更准确、更快速。因此,教学中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小数加减发的一步计算小数加法:情境导入——分析、了解购物单——自主提问,口算解题——笔算

感受笔算的复杂——用计算器计——探索用计算器按键的方法——小结方法

小数减法:快速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猜想: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用计算器计算。

此外,对“练习与巩固”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利用计算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我补充了小明家收支起情况的统计表——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不过,在教学中,我总觉得我的课堂中缺少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却不得而知。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中总有许多遗憾,有一种没有尽兴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一节不完美的课。距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张继安校长在听完课之后对我的教学做了相应的分析,他指出我教学中的优点:1.0.80的按键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按键的过程,比较、小结出最好的方法;2.在学生自己知道按键方法之后,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提炼;3.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从而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是实际的需要。同时,张校长还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1.例题的教学中,出示购物单,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解读,了解购物单,让学生多说说从购物单中知道了什么;2.教学用计算器按键时可以询问“一共按了多少个键”,让孩子观察、思考,明确按键的次数越少,计算得越快;3.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是用于生活的。教学时,可结合收银员结账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想到。我特别的佩服张继安校长,他每一次帮我分析时,总会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可能在我们教起来毫无特色的设计,到了张校长说的时候,就会与众不同,本来还无生气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或许,我的教学中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这种灵魂是由教师的“智慧”和对教材的钻研构成的——这也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的“遗憾”。不过,正因为有遗憾,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步完善。

每一次,进步一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二次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五(2)班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相对于第一次在五(3)班的教学,我结合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在教学中做了一些修改:

1.舍弃了“练习与巩固”部分的拓展题。

2.在教学中让孩子更全面的认识了购物单,孩子不仅说出了有哪几种物品,还说出了各种物品的数量和单价,以及金额的计算方法,说出了超市的购物小票的单价、金额等通常是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他们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3.教学例1时,在孩子们说出“0.80”的不同按键方法之后,我分别询问“一共按了几次键”,使得孩子们比较那种按键方法更快速,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此外,结合我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我还做了以下的改进:

1.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后,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孩子们在遇见具体问题时,能够进行算法的比较和选择,达到有效计算。

2.我昨天在超市购物,结合我的购物小票: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方便面21.80

饼干42.50

酸奶17.00

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李老师买了2包方便面,超市的收银员可以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1:扫描两次录入。

生2:我有一次在超市购物时看见,收银员是扫描之后再乘几,我觉得她应该扫描一次,再在电脑上乘2。

师: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呢!李老师还买了4包饼干,如果你是收银员,你会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我会扫描一次,再乘4。

师:(询问其他同学)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师询问五六个同学,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方法,而不是扫描4次呢?

生:因为那样扫描的次数多,比较麻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非常活跃,而我也深深的感到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散发出魅力!

这一次的教学,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但是我的心中不再有“遗憾”。因为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因为自己的教学思考,这堂课中,我是在享受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探索,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平时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来,我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我,因为他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2】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3】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习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具体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现在提出要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比较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4】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劳丽诗和李婷的竞赛成绩,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如:10.02+1.7),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5】

有具体实际意义的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能较快地根据实际意义来计算,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自然过渡并无存在难度。但是在练习中出现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及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对于“相同数位对齐”开始乱了阵脚,尤其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在教学中,发觉在没有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之间,小数部分的数位无从讲起,也怕超越了教材。幸好学生喜欢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那就给算式一个具体情境在讨论“相同单位对齐”,因为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也就是0的计算又涉及小数的性质,为我们教学笔算小数带来了很大困惑。我的处理办法还是把算式搁置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其实,这里也已经向学生渗透小数的基本性质。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6】

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7】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8】

小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是一致的,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新知,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版【篇9】

在20xx国培乡村教师工作坊活动中,我做为主备人,要准备一节课堂实录课。我们组选择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因这节课是本学期第八单元的内容,比较靠后。为了录课的需要,我选择了开学这两天提前讲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我讲了这节课,因这节课以前讲过多次,虽然有点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我认为还是应该能顺利进行,结果这节课不仅拖延了时间,整节课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我自己觉得引导不动,只好自己讲。结果这节课效果不佳,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不足

做为一名教师,认为这节课以前已经讲过,在备课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只简单考虑了这节课的整体思路,而在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并没有具体设计。在讲课时创设的情境是喜洋洋早餐店招收银员,条件是先计算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的和,谁能计算出来才能成为一名收银员,想通过这个情境复习一下整数的加法,然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早餐店买早餐的例题。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由这个情境引入小数的加法有点牵强,联系不紧密。

二,课堂语言需要精炼

一节好的优质课,精炼的语言是必备的。学生听后便明白意思,知道怎样做。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设计出怎么问,学生会怎么答。由于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准备不足,导致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在提问时总是说得啰嗦,学生还是不懂。启发性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比如在问:一杯豆浆和一个馒头一共要多少元?启发学生用整数加法来计算,然后再得出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我就引导得不好,啰嗦问了几遍0.5元等于什么?0.7元等于什么?看着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只好直接讲0.5元=5角,0.7元=7角,导致浪费了很长时间。

第三,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我们的数学课堂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衡量一节课是不是成功,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们提倡小组合作。今天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好些学生都是抄书上的算式,自已并不明白。在小组合作时,不知道怎样讨论、探究,组长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基础差的学生就不参与。

思考后,我决定要上好这节课,必须做到如下改变:

第一,进一步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进去,包括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怎样引导学生。

第二,继续锤炼课堂语言针对写好的教学设计,我会自己在课下先试讲多次,把每一个环节都说一遍,同时考虑学生的回答,制定自己的引导语言,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切实落到实处一节优秀的高效课堂一定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要和同伴搞好互助,组长起到引领作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深知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要认真钻研业务,钻研教材,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编辑推荐

[收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汇总8篇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这份自信来源于老师手中的教案。教案就是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编辑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5.1+3.35=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购物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注重:(1)通过计算共需多少钱?来理解如何计算小数加法。(2)通过如何找零,一种物品比另一种物品贵(便宜)多少钱?自主地学习小数减法,并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课中,书上的练习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法,考虑到其他情况,我在本课教学中加入了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包括整数减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3)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人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体验中发展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不安,很内疚、很遗憾,带着不自信走上讲台,又带着懊恼走下讲台,整个过程让我有些晕。课处理到这个程度,的确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下面谈两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三个遗憾点、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一、自问自答的两个问题

1、问题一: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

(1)原因:问题的推敲不到位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是,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尽管我在课堂上数次的看表调整时间,依然无济于事。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又和一位听课教师核实了一下,我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复习约10分钟+新授约20分钟+拓展约10分钟,很显然,这样分配不合理,计算教学的课堂,怎么能没有训练就下课呢?!时间浪费在复习和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处理上。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有意强调学生的学习、书写习惯而忽略了重点的把握,比如因为想照顾多数学生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等等,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我的问题提炼的不到位。

典型错例:当学生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时,问题应该是:“这样做对吗?”而不是:“同学们仔细观察他写的竖式和计算结果,你有不同意见吗?”问题的跑偏带动学生关注点、思维点的跑偏,学生很无辜,我很懊恼。

(2)对策:修正问题、微调切入点

如果重新来上这节课,我想这样改动:

复习环节:组织学生做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并提问:“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来想一想,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该注意什么?”把学生的评价点集中到题目做的对不对上面,迅速回忆起注意事项,揭示课题。

新授环节:继续使用三本书的价格情景,学生提问并列式时,顺势把5.40改写成5.4,确保两个例题一个是小数位数相同的,一个是小数问题不同的。然后以这两道题为载体,研究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注意事项,明白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和怎样对齐的道理,同时讨论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环节:重点处理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整数和小数相加减,一个是得数的末尾有0的题目。借这两道题把小数加减法中要注意的问题继续补充。

2、问题二:课为什么会上到这个程度?

(1)原因:面面俱到的负面影响

郯城吕主任有句话说的好:“课不要考虑太多,不要面面俱到!”听时就心中一惊,课上完后才觉得,我就是“面面俱到后遗症”的典型代表。从设计教案到课堂操作,我在想什么呢?

复习环节:想复习的充分,想做题,想让学生谈注意事项,还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授环节:想小步子走,想把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对比做充分、想讲透算理、想把小数加减法的.各种特殊情况都展示总结出来……

面对学生:想给更多学生回答的机会,尽管有时已经不需要他们再回答了......

想得太多,结果失去的更多!

(2)对策:有舍才有得

课堂本不是产生完美的地方,我又何必强求。学生的能力、知识、情感、习惯,怎么可能在一节课上都得到培养!“舍得”是什么?有“舍”才有“得”!我需要抓住本质问题去关注,其他的细枝末节潜移默化就可以了。正如王永胜老师重述的华老师的那句话——“行动的摇摆缘于认识的模糊”,的确如此!我的认识本来就不够清晰,怎么可能奢望清晰的课堂实践?患得患失之后一定会失去很多,纵使性格使然,也要努力改正!

二、三个遗憾点

1、遗憾一:估算和笔算没有对比。

笔算之后,没有和估算进行对比。如果能组织学生做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估算其实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验算方法。

2、遗憾二:没有及时改错。

拓展练习,在处理小数加减法的几种特殊情况之后,应该组织学生改错,及时修正。但是因为时间的匆忙带走了我的预设,忘记处理了。学生不能及时的改正错误,对知识的掌握一定会打折扣。

3、遗憾三:0的处理还不够。

尽管吕主任肯定了我对0的处理,但是我知道,其实还是不够的。比如,当学生在认识到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之后,是不是还可以把15.90和0.27这两个得数中的0做下对比,明白数学的简洁美是有限度的,不是什么0都可以去掉的。

三、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1、思考一: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究竟该设置哪些复习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有很多,比如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等等,这些知识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复习是不现实的,时间不允许。那么究竟该把哪些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复习呢?备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必须复习,因为我需要学生对这一知识充分的回忆,以便顺利的把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中来。后来又觉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既然已经学习过了,置之不理好像也不合适,也需要在课上复习一下。但是这样设计之后,复习将占用10多分钟的时间(即使问题不跑偏也会这样),这在时间的分配上显然不够合理。后来和一些同事一些朋友交流,觉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更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做小数加减法时会自然的启动一位小数加减法笔算的经验,不进行专项复习也可以。所以最后选择了在课堂上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希望这样可以充分的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把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分析的更到位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就靠学生灵活嫁接了。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不太确定,所以我想和各位领导、老师再讨论一下。

2、思考二:竖式中的横线是否该强调用尺子标着来画?

小数加减法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在名师的课堂中,在全国一等奖的课堂中,老师们都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尺子标着画竖式中的横线,究竟需不需要?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来说,很需要!我们需要强调,需要让学生这样做。但是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把横线画直只是为了让竖式更美观,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在画线时很用心,不用尺子一样可以画的很好,又何必一定要强调呢?我觉得用和不用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太确定该不该强化用尺子画线的要求,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可以给我指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4】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5】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注重:(1)通过计算共需多少钱?来理解如何计算小数加法。(2)通过如何找零,一种物品比另一种文具贵(便宜)多少钱?自主地学习小数减法,并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其中,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3)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6】

在20xx国培乡村教师工作坊活动中,我做为主备人,要准备一节课堂实录课。我们组选择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因这节课是本学期第八单元的内容,比较靠后。为了录课的需要,我选择了开学这两天提前讲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我讲了这节课,因这节课以前讲过多次,虽然有点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我认为还是应该能顺利进行,结果这节课不仅拖延了时间,整节课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我自己觉得引导不动,只好自己讲。结果这节课效果不佳,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不足

做为一名教师,认为这节课以前已经讲过,在备课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只简单考虑了这节课的整体思路,而在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并没有具体设计。在讲课时创设的情境是喜洋洋早餐店招收银员,条件是先计算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的和,谁能计算出来才能成为一名收银员,想通过这个情境复习一下整数的加法,然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早餐店买早餐的例题。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由这个情境引入小数的加法有点牵强,联系不紧密。

二,课堂语言需要精炼

一节好的优质课,精炼的语言是必备的。学生听后便明白意思,知道怎样做。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设计出怎么问,学生会怎么答。由于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准备不足,导致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在提问时总是说得啰嗦,学生还是不懂。启发性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比如在问:一杯豆浆和一个馒头一共要多少元?启发学生用整数加法来计算,然后再得出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我就引导得不好,啰嗦问了几遍0.5元等于什么?0.7元等于什么?看着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只好直接讲0.5元=5角,0.7元=7角,导致浪费了很长时间。

第三,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我们的数学课堂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衡量一节课是不是成功,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们提倡小组合作。今天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好些学生都是抄书上的算式,自已并不明白。在小组合作时,不知道怎样讨论、探究,组长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基础差的学生就不参与。

思考后,我决定要上好这节课,必须做到如下改变:

第一,进一步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进去,包括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怎样引导学生。

第二,继续锤炼课堂语言针对写好的教学设计,我会自己在课下先试讲多次,把每一个环节都说一遍,同时考虑学生的回答,制定自己的引导语言,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切实落到实处一节优秀的高效课堂一定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要和同伴搞好互助,组长起到引领作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深知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要认真钻研业务,钻研教材,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7】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篇8】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困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驭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参考]10加减法教学反思汇总


本文为经典范文网推荐专题“10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评估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往往离不开他/她的教案质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做到这几点就能帮助你完成一份完美的教案?经典范文网的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10加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10加减法教学反思(篇1)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0加减法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头,运用对口令的嬉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同学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楚,通过课件展现情境图,让同学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意了同学观看、分析、沟通等力量的培育。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同学体验到了与同伴沟通合作、与同伴共享胜利的欢乐。特殊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同学的学习热忱保持到最正确状态。只惋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同学为主,面对全体同学,力争关注到每个同学的进展,特殊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念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竟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同学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由于我是第一个上展现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原来就有点紧急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希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关心调试电脑了,电脑确实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同学绝望,调整了一下心情,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同学还很协作,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同学踊跃、大胆沟通。提高同学语言表达力量,开发同学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盼望同学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珍贵看法,欢迎接受。

10加减法教学反思(篇3)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同学为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与有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同学为主体,通过老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同学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气氛。从同学喜爱的嬉戏入手,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沟通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培育同学探究学问的力量和归纳总结的力量,最终还能留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同学将所学的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胜利之处

我顺当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同学都能参加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娴熟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同学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同学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铺张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同学学习更加扎实稳固。

3.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同学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三、改良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仔细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老师请教,正确把握学问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细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多练。

3.奇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同学的力量都得到进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力量。

10加减法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和是2~6的加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够从信息窗中准确的找出数学信息,并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作业反馈矫正

1、课前作业:从信息窗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

2、(出示信息窗)请同桌来那个人为一组说一说: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先座位左边的的同学说,再座位右边的同学说,说完后马上做好。)

3、集体交流、订正,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数学信息。

预设:

(1)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2)前面有1朵白云,后面有2朵白云。

(3)树上有3只猴子,岩石上有2只猴子。

(4)上面有1个小朋友,下面有4个小朋友。

(5)红花有2朵,黄花有2朵。

4、小结:观察信息窗时,我们就应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认真数数,并且要将数学信息说完整了。

二.点拨,知识建构

1.体会加法的意义。

师:求“一共有多少?”是什么意思呢?“一共”就是要“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呢?

生:合在一起就要用加法。

师:双手做合起来的动作,就爱神学生的理解。

2.认识加号“+”,强调加号的写法——用直尺写。

3.列式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猴子?2+3=5(只)

强调:得数后面要写“只”

(2)一共有几只小鸟?5+1=6(只)

(3)一共有几多白云?1+2=3(朵)

(4)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1+5=6(个)

(5)一共有几朵花?2+2=4(朵)

4、练习

1+1= 1+2= 2+1= 3+1= 2+2= 1+3= 4+1=

3+2= 2+3= 1+4= 5+1= 2+4= 3+3= 4+2=

10加减法教学反思(篇5)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做一个幸福辛劳的园丁,浇灌满园芬芳,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次写教案要注意哪些呢?我们策划并制作出了这份“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期待您会喜欢,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1】

学校生假如对数学有深厚的爱好,就会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别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殊是一班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爱做嬉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嬉戏活动:找伴侣、歌谣、抢答等等。通过嬉戏活动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活跃学习气氛,让学问的学习在轻松开心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伴侣的嬉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加,表达了面对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其次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确定了同学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终通过口算条稳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伴侣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终抢卡片的嬉戏,培育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常常制造机会让同学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意,要不断鼓舞他们树立信念,增添士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良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仔细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老师请教,正确把握学问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同学的主体性,给同学更大的进展空间。

我们常说爱好是同学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同学欢乐学习,制造地学习,就要实行多样的教学形式。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头,运用对口令的嬉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同学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楚,通过课件展现情境图,让同学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意了同学观看、分析、沟通等力量的培育。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同学体验到了与同伴沟通合作、与同伴共享胜利的欢乐。特殊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同学的学习热忱保持到最正确状态。只惋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同学为主,面对全体同学,力争关注到每个同学的进展,特殊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念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竟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同学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由于我是第一个上展现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原来就有点紧急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希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关心调试电脑了,电脑确实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同学绝望,调整了一下心情,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同学还很协作,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同学踊跃、大胆沟通。提高同学语言表达力量,开发同学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盼望同学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珍贵看法,欢迎接受。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3】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习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习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习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00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00=?,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00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习思想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习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习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习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4】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目的随意展示的。其实编者是想通过一些案例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找准这些信息并合理的运用它们做训练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练习题,教材中原本的训练点只有一个,在想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围绕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使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满,更使得知识间的前后衔接更加的紧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很高,突出了教学的时效性。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而要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落实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兴趣盎然,我觉得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帮助我完成教学目标得达成,所有的练习不管怎样生动有趣,最终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了这一点,那只能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5】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汇总7篇


教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教案可以展现出老师的能力,你有没有了解过教案呢?经过反复推敲小编为您编辑出了这份精选的“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1

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现、自豪地读自己的发现、自豪地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3、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教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于受学生思维的限制,小学里学习的性质、定理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进行推理总结。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具体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因为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本课在教学时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样本的抽取要尽量随机。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是很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教材呈现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十分熟悉,所以学生基本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0.3元=0.30元。我在这里安排学生对这个等式进行观察并大胆猜想。学生验证的方法大致有三种:①0.3元=3角=30分;0.30元=30分;②0.3里有30个0.01;0.30里有30个0.01;③学生动手操作在同样大的两张正方形的纸上画出0.3和0.30,最后发现所涂面积大小相等。通过此例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题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填空,回答出1分米等于10厘米等于100毫米,然后回到原题,及时板书0.100=0.10=0.1。接着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反复观察,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同时明确性质中的关键词:末尾。这个过程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效果也很不错。因为是自己发现的,所以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很到位,在后面的相关练习中表现较好,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在新课教学结束后,出示游戏性的习题强化学习成果,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机勃勃的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竞赛中交流,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①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如让学生观察0.1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②在教学过程中,我漏讲了一个重点,0.7与0.70的意义是否相同,觉得有点遗憾。③评价语言单一。④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溶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相等,1.70与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 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观察中归纳,提升,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四、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

2、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我把书本上的例题情境图加入故事去引入,目的是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整数加零如何变化到小数加零如何变化,孩子们的答案基本在我的课堂预设中,但是在问为什么时,孩子们回答的比较单一,不能从多方去考虑,最后只好我引导让学生们去想想,去说说。

两个例题之后由学生们总结说出规律,即小数的性质,而我在此同时也在黑板上板书了“小数的性质”。为了让给学生们牢牢记住,我让他们齐声读了三遍以及一遍闭眼背诵,接着还问同学们“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啊”,学生们都能指出重要的词。为了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性质,我还让孩子们举例说说相等的小数和“你认为0.02和0.20这两个小数中的“0”是不是都能去掉?”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气氛很不错。最后在练习时,把4改写成三位小数,错误率相对高一些,但是在解释之后整体基本已没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明确,我也尽量少讲,主要将时间留给学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点啰嗦,时不时会讲“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之类的词,同时留给学生去实践探索的时间也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5

“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教材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例题分两个层次安排的:第一层次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的讨论和交流,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借助直尺图自主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们也是相等的。依据情境图和得到的等式进行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上述两组等式存在着“小数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特点,从而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图,呈现的是购物情境,通过思考一组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简”的概念,学会化简小数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展开的:

⑴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面包4.00元和合计10.50元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这样一个过程是“小数性质”应用的内化过程,学生们在练习中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⑵理解“化简”的含义。教师指出像2,80元=2.8元一样,将小数写法简化的过程就是“化简”;

⑶验证答案。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行验证,例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如3.05元中间的0去掉后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间的0不能去掉。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行验证,和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的合理性;

⑷质疑。“为什么超市的消费单上的钱数都是两位小数,不写简单的小数呢?”教师在本题结束反馈时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理解为都是两位小数便于超市进行加法计算,另一种是为了价钱精确些。第一种理解无意和小数加减法想吻合,第二种理解初步体会到保留两位小数可以使小数表达得精确些,回答不是到位,通过教师的补充才理解到位,“这里都是两位小数,超市告诉顾客本超市计算钱数时精确到分。”

“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化简”的含义”-----“验证答案”----“质疑”这四个小环节,没有遵循常规使用的利用“小数性质”反馈、矫正,增加了“验证”和“质疑”的环节,旨在继续沟通实际生活与小数性质之间的联系,培养小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质疑”环节则明显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学习丰富了感性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没有利用“小数性质”反馈、矫正,此处演绎思维培养的资源无意浪费了,且“小数性质”的应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会减缓学生技能的形成的进程。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6

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自学收获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最后用算珠认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并用算珠表示135,然后提了一个问题:“小数部分能不能用算珠表示出来呢?比如135.3?”这时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昊罡想了很久,疑惑地说:“肯定不能啊,我们又不能像正方体那样把算珠平均分成十份……”这时我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让他们思考。还是没有孩子想出办法,于是我换了种思路,问:“如果现在我要用算珠表示4135,该怎样表示呢?”有的孩子开始有想法,但是一时还表达不出来。这时我要求他们动手试一试,讨论一下。经过小组讨论,有的孩子提出来了:“高位不够了可以往左边加,小数部分不够了可不可以在右边加上算珠呢?”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并且自己动手试试,很快就热烈起来:“我知道了,在个位的后面再添上一位!”顺势我们就开始了小数部分数位的学习。

我发现用算珠来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快,兴趣也比较浓。

通用版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时,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通过深刻反思,有几点不足:

1、给学生提供的学具应该符合实际,要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容易比较。正因为我给学生提供的学具单一,模糊,所以在验证的这一个环节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方法应尽量多样性,灵活性。如可让学生使用圆、尺子等来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