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工作计划 > 导航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4-01-01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集锦(6篇)。

你是否正在寻找有关工作计划的模板呢?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好完成,现在我们需要用心写好一份工作计划了。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你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自己的个人专长和优点,我们编辑了“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强烈建议您将本页收藏起来!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1)

一、引言

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将来选择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他们接触化学知识,培养化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计划与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的详细规划与阐述,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初中化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思维。使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与实际应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了解安全规范;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多种途径来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和发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如: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检验实验,珍惜时间和实验器材,崇尚真理、勇于探究等。

三、教学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基本成分、化学键的种类等。

2.实验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分子模型、容量瓶、试管、烧杯等,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化学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肥料、防腐剂等。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其他方面,如生物、材料、电子等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学科交叉与课程整合的方法,融入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引导式教学。采用启发、引导、举例的方法,让学生认真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利用生活场景或实验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角色扮演、对话互动等多种方式,体验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情境,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施计划

1.制定教学计划表。根据省级教育标准,编制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2.科学配备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化学实验室,购置实验器材与化学用品,邀请专业教师来进行指导和考试。

3.拓展专业化学教师队伍。科学选聘具有化学教育背景和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化学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发现自身的兴趣点和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课程规划。

六、评估与反思

1.定期进行化学考试。注重综合图片测试与实验操作测试,测试学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应定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鼓励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定期进行班级内部的评价,相互指导和批评,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七、结语

化学是一门性质复杂、理论博大的学科。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中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从而优化初中化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2)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2. 内容结构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习、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培养学生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认识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物质的稳定具有相对性,而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还指出了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

(1)完成书中规定的实验、活动。

(2)观察周围(包括大自然)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或进行模拟实验。

(3)认真学习概念模型,它是学习、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绪言在论证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陈现有理论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识。

绪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内容特点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1课时。

一、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所以绪言教学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为宜。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应尽量简化,对概念模型的认识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深入,这里更多地是强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绪言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内容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学建议:

根据绪言内容特点,本课可设计成下述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整理资料、先行讨论形成共识,再通过课堂上的汇报、讲解、交流和评价,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新课引入首先教师指出,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化学家们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如果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够清楚则无法做到。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宗旨。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可以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学与讨论的成果,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内容可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情景1:

说明:同样都与H2反应,由于O2、CuO 、N2的性质不同,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情景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却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物质之间反应的“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情景3:H2+N2即使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也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方向及限度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此时有必要指出: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如在第三单元将介绍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将分别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电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这些基本原理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密切相关,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研究,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2.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思路与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科书介绍了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概念模型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对该段内容的处理可分三步进行:

(1)建立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的设想:为了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选择气相反应体系作为研究有效碰撞的基础模型。其优点是: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该概念模型最重要的内涵也更加突出,更容易掌握。如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2)模型的基本构架

模型的建构:在一洁净的容器中,使氢气与氧气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气体分子因自由运动而不断发生碰撞(互相接触)——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假设与事实:研究结果表明,从分子的热运动来看,分子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多。如在常

10温常压下每个氢分子、氧分子自身或它们之间的碰撞几率为2.355×10次/秒。假如每次碰

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化学变化瞬间即可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立论: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发化学反应,只有其中部分的气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认识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示(图1)。具有足够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只有当活化分子采取适合的取向进行碰撞时才能反应。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教科书以活化能为0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了活化能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有关;而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反应,人类如何使用和控制,还需要研究外部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将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讨论。

最后教科书特别指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当实验条件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催化剂的应用就是实例之一。人们尚未掌握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论推算方法,这种留有缺憾的教学观点值得关注,既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科学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2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意义,在第二章中进一步从由于催化剂的参与改变了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3)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联着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化学现象和应用。因此,制定一个全面、系统且切实可行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一个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为了确保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从基础概念到现实应用都需要有序、系统地学习。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讲解,实验实践的设计与操作,以及化学现象解析和应用的案例讲解。


1. 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多媒体和示范实验等形式,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详细讲解。例如,讲解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牢固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实践的设计与操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践环节,并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验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数据处理等实验技能。例如,设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独特之处。


3. 化学现象解析与应用案例讲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解化学现象解析和应用案例,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化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讲解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腐蚀、防蚀、催化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


三、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创新教学形式。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比例的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2. 实验实践与课堂应用相结合:


通过将实验实践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现象,并将实验成果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应用能力。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化学模拟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互动、视觉等形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四、 教学评估与反馈:


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和工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 期中、期末考试: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


2. 实验报告和研究性学习: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作业等,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3. 课堂问答和小测验:


利用课堂问答和小测验等形式,随时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进行教学工作。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工作计划下,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将更加生动、有趣且有收获。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4)

说明: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995563.coM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

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

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篇二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 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 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5)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化学教学工作计划。该计划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我们将教授以下内容:

1. 无机化学: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等。

2. 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等。

3. 物理化学:包括气体状态、热力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

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和开展一系列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和化学模拟软件等,展示化学实验和反应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现象。

四、评价方式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2. 考试成绩:设立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

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1. 第一阶段:介绍基本概念和性质(2周)

- 探究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作和平衡的能力。

2. 第二阶段:有机化学(3周)

-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培养学生的命名能力。

- 了解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反应的机理和规律。

3. 第三阶段:物理化学(4周)

- 学习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引导学生理解气体的性质和状态。

- 探究焓变和自由能变化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4. 第四阶段:复习和总结(1周)

- 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所学的化学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结束后,我们将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

1.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6)

一、学生根基情形剖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糊口的联系较多,学生进修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指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就。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使命,这些学生基本凹凸参差不齐,有的基本较牢,成就较好;当然也有个体学生没有养成精采的

进修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本上不竭成长前进。

二、教材剖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本的自然科学,经由过程一些日常糊口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管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进修乐趣。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进修了空气中与人生命互相关注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讨了氧气的尝试与工业制法。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不美观世界,体味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常识与实践有机地连系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本的呵护进行了剖析。

第四单元物质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不美观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若何组成的,为此后的探讨打下基本。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事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斗劲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进修,并探讨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操作从燃烧的现象起头,去探讨燃烧的前提,同时得出灭火的体例。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常识,体味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情形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方针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年夜旨,激发学生进修化学的乐趣,辅佐学生体味科学探讨的根基过程和体例,培育学生的科学探讨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进修和成长所需要的化学基本常识和根基手艺;指导学生熟悉化学在促进社会成长和提高人类糊口质量方面的主要浸染,经由过程化学进修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平正易近顺应现代社会糊口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方针

经由过程一学期化学课程的进修,学生首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成长。

常识与手艺

1、熟悉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出产和糊口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说话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根基的化学概念,初步熟悉物质的微不美观组成,体味化学转变的根基特征,初步熟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体味化学与社会和手艺的彼此联系,并能以此剖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根基的化学尝试手艺,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尝试。

过程与体例

1、熟悉科学探讨的.意义和根基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勾当。

2、初步学会运用不察看、尝试等体例获守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说话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斗劲、分类、归纳、归纳综合等体例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转变与联系的不雅概念剖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自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谈判,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不雅概念,慢慢形成精采的进修习惯和进修体例。

激情立场与价值不美观

1、连结和增强对糊口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讨欲,成长进修化学的乐趣。

2、初步成立科学的物质不美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转变的"等辩证唯物主义不雅概念的熟悉,慢慢树立崇尚科学、否决迷信的不美观念。

3、感应感染并赞赏化学对改善小我糊口和促进社会成长的积极浸染,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自动介入社会抉择妄想的意识。

4、慢慢树立爱护保重资本、爱护情形、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不美观念。

5、成长长于合作、勤于思虑、严谨求实、勇于立异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激情,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前进进修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法子

增强尝试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本的学科。尝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进修化学的乐趣,辅佐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常识和手艺,培育不察看和尝试能力,还有助于培育脚结壮地、严厉当真的科学立场和科学的进修体例。是以,增强尝试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一环。在教学中,要果断防止只重教学、不放在眼里尝试的倾向。在尝试教学中,要注重平安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增强化学

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暗示物质的组成及转变的化学用语,是进修化学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连系什物和化学反映,进修响应的化学用语,连系化学用语联想响应的什物和化学反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重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手教学,经由过程活跃有趣的进修勾当和有计

划的操练,使学生慢慢把握这些进修化学的主要工具。

(3)正视元素化合物常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常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进修的基本十分主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常识,在教学中要注重慎密联系现实,增强直不美观教学,尝试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什物,多做些尝试,以增添感性常识。要采纳各类体例,辅佐他们在理解的基本上记忆主要的元素化合物常识。在学生慢慢把握了必然的元素化合物常识往后,教师要正视指导学心理解元素化合物常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心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重增强化学根基概念和事理对元素化合物常识进修的指导浸染。

教学进度放置:

第一周、第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转变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本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尝试室(参不美观化学尝试室,若何进行化学尝试,若何设计尝试)、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呵护水资本、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剖析

第十一周(11、5~11、11):无邪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若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操作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较、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情形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操作、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

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