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好句摘抄 > 导航

荀子经典名言

发表时间:2024-02-20

荀子经典名言汇总。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编辑的心意让您轻松地阅读和学习荀子经典名言的文章资料"。随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名人名言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名人格言可以助我们决定人生的价值方向。欢迎您来关注和珍藏这些句子!

1、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

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4、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5、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

6、战国·荀况《荀子·荣辱》。乐易:和乐平易。忧险:忧危,忧虑戒惧。夭折:短命。这两句大意是:心情和乐平易的人常常长寿,精神忧郁、戒心过甚的人常常短命。这两句从精神状态方面谈养生之道。性情平和,处事平易,不急不躁不怒,保持淡泊愉快,就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正常代谢,有益于健康长寿。精神抑郁,愁肠百结,思虑过度,戒惧过甚,就会损耗精力,不利于身体各部分正常功能的发挥,这样身体就会大受亏损,常常导致短命夭折。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应保持平易愉悦的心情,不要忧思过度,以免有损身心健康。

7、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8、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9、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能够欺人。——荀子

10、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荀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名言说明了仁者喜欢山,智者喜欢水。

12、没有诱惑的干名声,不怕飞。

13、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1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16、要知道远近,要知道一切,要知道微,这也是。

17、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1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9、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因此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0、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21、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22、混乱的是国家,国家安全。

23、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

24、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25、"人之不肖,其过则恶;其恶一至,其后必从之,至于不可救者也。"荀子的名言提醒我们,一个人的恶行若不受到及时的纠正,就可能走上不可救药的道路。

26、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2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况

2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29、荀子的名言之一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在追求真理、行善和勇敢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心。

30、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31、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32、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乐论》

33、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3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35、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由此,礼转为法。因此,荀子常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在荀子那里,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在义礼并称时,礼多是指道德。在礼和法并称时,礼多指制度。荀子说礼是法之大分时,既是指礼为立法的原则,又是指礼作为原则的道德立场。法的制定和形式不纯属利益分配的问题,还有一个道义问题;法的一律化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使一切人平等。但是礼的持守却仍然使得有学养的人们不至于沉落。荀子可以说是顾及到现实的利欲追求和必要性而又坚持道德理想,力求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家。

3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7、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3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39、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0、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详情参考易中天教授《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41、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42、折(shé):同”折(zhé),折断。

4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荀子曾经说过的名言,意味着持续学习带来的乐趣无穷。

4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45、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4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48、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49、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50、圣人与一般人,君子与小人,在先天本性上的差别被取消了。但是荀子立论的意图并不在于从根本上废弃这种差别,反而要从后天努力的角度凸现这种差别。凸现后天努力修为造就君子、圣人,是在强调精神气质、文化教养上的贵族性,荀子学说有浓重的知识化、工具化的倾向,然而在追求成圣,追求贵族性的精神气质与品格的这点上,与孔子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荀子讲成圣,又希望借圣人的教化,使得社会大众得以转变性情,以至于善。

5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2、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g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53、荀子提出:“志士弗立其志,果士弗成其果。”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54、“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5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56、下一个穷人是下一个穷人,下一个富人是下一个富人。

5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8、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59、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60、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子·劝学》

61、给予别人比金、石、珍珠、玉更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听人说话,像钟鼓竖琴。

62、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

63、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64、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6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荀子是。“性恶论”者,他强调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所以主张~.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

6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