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3-04-19

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汇总3篇)。

撰写内容合理,符合课程目的,符合培养目标的教案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案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你是否明白该怎么去写教案呢?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的内容均为经典范文网编辑收集和整理的,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篇1】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教学反思范文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8、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给这句话配上了手势语,学生能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语,这为今后教学加法的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用卡片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有二十多个学生算得又快又对,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

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篇2】

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及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1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在学习完例1、例2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5432加几教学反思简短【篇3】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8、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给这句话配上了手势语,学生能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语,这为今后教学加法的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用卡片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有二十多个学生算得又快又对,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

精选阅读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通用10篇


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写教案绞尽脑汁的时候。教案是老师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教案可以让你了解的更多吗?让我们跟随我们一同了解“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吧,欢迎阅读并参考!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充满童趣的导入,把孩子们的兴奋点抓住。

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我正是抓住了这个用小动物吸引了孩子。

2、直观的操作,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知识,而是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感悟知识。

3、通过充满童趣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玩中学。

二、从动手到动口、动脑。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中始终遵循这一原则,说动交融,在动说实践中促说,进而自然流畅的实现抽象算理的明晰,比如,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理解算理时提供了素材小棒,孩子们在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过程中,与同桌同学的交流中,对凑十的意义,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具体问题中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总结完算法后,教师借机质疑7为什么分成2和5,而不分成1和6或3和4呢?问题一提出在孩子们得心里马上有了涟漪,他就会自然而然的重视起这个问题来,也会用心去想这个问题,从而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

四、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

最后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中都有谁?让学生有了大致的印象,然后再让孩子们与同桌小朋友手拉手找数学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动脑筋,想成为那个想找出问题的一分子。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2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3

在我校举行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中,我进行了《8加几》的授课,这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十几加几以及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并能够清楚的表达算理。

成功之处: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做题闯关的游戏,闯关成功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并得到每组圣诞树,根据每组的表现奖励小笑脸贴上去。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通过情景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宣布联欢会正式开始,通过歌舞、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8+4=怎样算。通过计算总结出凑十歌,并且全班一起加上节奏读了几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将课后练习改成联欢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设计了一个口算接力的形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8+4=()在用凑十法说算式的算理时,我让3名学生到讲台上说了说,又让同桌之间说了说,但是我没有做一个完整的示范,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说算理,作为教师要体现示范和教授的作用,要给学生在示范,先让总结一遍算理,再让学生说。

2、这节课虽然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情景,但是其中有很明显的做题形式,还要设计的更加的合理、巧妙。练习的量有点多,要量小而精。

3、学生在摆花片时,不会合作,摆好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4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5

《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准确熟练的口算8、7加几。

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

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试一试”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7+9。完成计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7=16,算出7+9=16。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我还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

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应用简单的推理和知识的迁移。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6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7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

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

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8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一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得到结论,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如果没有小棒,计算8+7应该怎么想呢?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仔细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方法优化,总结凑加法口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两个层次进行练习:

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拔高训练,要求学生能发现并达到提高的目的。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9

《8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孩子们已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而《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是对各种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和巩固。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充分建立起一个进位加法的数学思想。

成功之处:

1、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饮料图,问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特别是注意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数学信息进行解决问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我是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8加几》的计算方法,体会凑十法优势。

3、学生在口答第1小题6+9的口算方法时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张洁雨这样说:我是把6分成3和3,3+9=1212+3=15。听完张洁雨的回答我心里非常紧张,心跳加快,校长、主任、和很多老师都在现场,而且都抬起了头,露出特别惊奇的表情看着我,当时我愣了两秒钟,马上说:9+3=12你是怎样算的,张洁雨说:9+3=12我都背会记住了。这时我平静了许多,非常高兴肯定地说:你说得真棒,她的这种口算方法体现了张洁雨的个性,我们可以称它为张氏算法。张洁雨非常自豪地坐在了座位上。

备学生是我们教师每次必须所认真考虑的问题。虽然每次对学生的思维和答案有多种预案,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有的知识背景和已有经验,如何处理和利用课堂中的及时生成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要伏下身来耐心、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学生的思维与我们的思维不同,他们的头脑中时常会冒出些新颖的想法,而那些创新的火花往往在瞬间产生,如果教师能及时俯下身子去倾听,就会挖掘出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保护学生难得的智慧火花。若我们老师草率的否定答案,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不去倾听学生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去独立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禁锢在固有的模式中。因此我们要伏下身子耐心的倾听、思考学生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能轻易放弃。

不足之处:

1、复习题过多。虽然每一道复习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也很实用,但是可以减少数量,以节省时间,给新知的探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回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比如:开火车、抢答、卡片、小黑板等形式呈现,这样即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加了实用性。

2、在引导学生看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时,开始学生回答出主题图中所画出的物品:有几名学生、有几箱饮料、有几瓶水等等,而图中对话框中的数学信息很少有学生发现,多次引导下才有少部分学生发现。课下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原因所在。

①虽在10以内加法减时学生有找数学信息的经历和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息这一名词还不理解、不明白。

②由于学生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主题图的观察方法和思维训练,大部分学生找数学信息时,仍旧采用数一数的方法,对图中的对话形式没有接受。我课下翻了翻教材,确实是从这一主题图才开始出现对话形式的。而在备课时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我是第一次使用青岛版教材,但仍充分说明了我对新教材把握上存在漏洞,今天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

通过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这节课既有成功也有不足,和我预想的效果有差距,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一 篇10

8加几是在学习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在学8加几之前,孩子们已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而8加几只是对进位加法的巩固和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探究。上课之前,对于课件的制作也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完8加几后,对这一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准确的说,这节课不是完整和漂亮的一节课。和我预想的效果相差太远,因此,自己反思后,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也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能够改正不足,使以后的教学能够更成熟。

不足之处:

1、复习题过多,应该精简。虽然每一到复习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但是可以减少数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是这节课更完整。

2、复习题中引出8加几的题型可以改为放在最后,这样就节约了复习的时间,为后面节约了时间。

3、复习题的计算题比较多,设计也很实用,但是让孩子回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比如:开火车、抢答、卡片、小黑板等形式呈现,这样即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加了实用性。

4、对于教法应该优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问题使得孩子对教法的探究很有好处,但是应该在教学中优化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法,有利用计算速度的提高。

5、应该提出问题后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的训练。

6、对于能耐心听取孩子回答问题这个好习惯应该坚持。

7、对于孩子们的激励语用的很好。比如:学数学,学方法。上课多听一分钟,下课多玩十分钟。数学越学越简单。即灌输好的思想,也可以作为口号提醒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系列3篇


我们该怎样去写蕴含教育理念的教案呢?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写好一份精美的教案。教案不应该拘泥于课本的固定知识,老师可以进行适度拓展,经典范文网小编已经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挑选了以下相关资料:“《十几减8、7》教学反思”,愿本文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1)

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2)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荒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3)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观金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5、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幼儿园教学反思汇总(3篇)


伴随着教育方式的创新,学会编写教案是必要的。教案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怎样规划一份合理的教案呢?以下是经典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相关资料敬请参考,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幼儿园教学反思(篇1)

《大家来上幼儿园》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节奏轻快的儿歌,内容上浅显易懂,用拟人的手法,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景展现在幼儿面前,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并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引导幼儿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去。

小班幼儿来园已经三周了,课堂组织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活动中,我出示了动物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在好奇动物们也来上幼儿园的同时,学习短句“……来上幼儿园”,我带着他们多说几遍,帮助他们熟悉短句,随后我便提问让幼儿猜测这些动物来幼儿园会发生些什么,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有的说在幼儿园做游戏,有的说在幼儿园唱歌,还有的说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这时我出示之后的几张图片,并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并提问听到了什么,但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能够完整的说出来,我在幼儿说的时候适时给予引导,尽量让幼儿把话说完整,最后再加上动作,边说儿歌边表演,幼儿也有很大的兴趣,能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做。通过动物们来上幼儿园引出“我”也来上幼儿园,将情感迁移,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从而喜欢上上幼儿园。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喜欢朗诵儿歌,同时也通过儿歌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情感,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幼儿不理解跟读的意思,朗诵的时候不是很整齐;

2、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

3、在儿歌讲解上还不够详细,有的地方衔接的不是很好。

针对以上几点,我认为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讲话时,要更加简单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还要反复多讲几遍;

2、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幼儿多一些互动,鼓励幼儿多说,多动。

幼儿园教学反思(篇2)

学前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邀请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开始课程。学生边做游戏,教师边提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渗透本课的基本句型“谁做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把有趣游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想出结果,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说完整话的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句式做了铺垫。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对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开始学习基本句式时,问题的设计、语句完整的训练,没能从学前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致使学生对句式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就是,情景设计的连接性,和没能充分的利用所创设情景,导致学生,在后半节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吸取教训,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加强情境运用与教学相结合。

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语言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语言学习生活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幼儿园教学反思(篇3)

临近毕业,小朋友们都怀着激动的情绪,心里有好多话要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个性是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歌曲《老师,老师再见了》中,充分体现了小朋友的情绪和情感。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表演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这学期我班着重于开展歌唱活动,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到导而不包,目的是为幼儿创造性学习,带给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歌曲,在我们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增强自信心。

在学习《老师再见了》的时候,我们让幼儿回想三年幼儿园的生活,想想立刻就要离开老师上小学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说:老师,你一弹这首歌我就会流眼泪了。有的小朋友说: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许这群天真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但从歌曲中,他们所表达的真是对老师的恋恋不舍。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种艺术的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性表达。透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个个表达要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小学生。幼儿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