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教案 > 导航

点心屋教案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23

点心屋教案反思(集锦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调整与完善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您是否想了解更多有关“点心屋教案反思”的信息小编为您提供,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2、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一、选材贴近生活,《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王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另外,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玩拼图这个经验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符合《纲要》要求。

三、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了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动的每个环节,即认识图形,激发兴趣—拼拼图形,记录结果—二次操作、多种组合—交流分享,总结延伸。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体现数学教学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记录法等。

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能较好地采用个别、集体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建议: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师是要求让幼儿在选定一块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组合,幼儿操作后,教师也可以作一下简单的记录,以便幼儿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规律。

2、在幼儿操作拼图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拼图中感到轻松感。

3、两张记录表的制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后,让幼儿自己把记录表1撕下来。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撕的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忙,这就间接的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鞋底印画,并大胆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感受在音乐舞会情境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鼓、卡纸、报纸、颜料、颜料盘、鞋印图片及PPT、记号笔。

1.出示鞋印图片,引出化装舞会。

今天鞋印宝宝们要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们知道什么是化装舞会吗?

2.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边跳舞边印画。

师:藏在我脚下的鞋印宝宝想出来参加舞会了,看看我是怎样把他请出来的!(教师示范印画。)

小结:音乐起,自由跳舞,音乐停,停在一个颜料盘前自由摆一个造型,听到第一个鼓声——踩,听到第二个鼓声——印,听到第三个鼓声——回到花地毯上。

3.幼儿跟随音乐一边自由跳舞一边快乐印画,重复4--5次。

1.幼儿欣赏鞋印宝宝的形状和身上的花纹。

2.幼儿自由想象如何装扮鞋印宝宝。

你觉得鞋印宝宝像什么?可以给它化个装变成什么?怎么变?(例:给它加上轮子就变成小汽车了。)

3.小结:对,我们可以把鞋印宝宝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以及生活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东西。

1.幼儿自由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演示PPT,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请先画好的幼儿欣赏范例作品,拓宽幼儿视野同时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小结:今天,小朋友们把鞋印宝宝化装成了蝴蝶、飞机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真有趣!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亲爱的鞋印宝宝们,舞会马上开始,你们准备好了吗?)

3.参加舞会:播放音乐,幼儿双手拿自己的作品跟随音乐自由跳舞。幼儿在音乐声中跟随教师退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孩子们无意间生成的《鞋印画》是《鞋》的主题的延伸活动,玩颜色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整个玩色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兴奋地不断进行尝试。有几个孩子无意间尝试出了混色效果的鞋印画,并倡议别的同伴也来尝试;还有两个女孩子尝试拼色效果的印画……在孩子的讲述交流活动中,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我的鞋印是青蛙妈妈和孩子。上面是妈妈(上半部分的`鞋底),下面是孩子(鞋跟),妈妈跟孩子,相亲相爱在一起”;“我的鞋底是爆丸王子的地盘,我让他们在转圈,很有意思吧!”;“我的鞋底像一朵花,我要送给奶奶,奶奶每天都送我,很辛苦!”孩子们快乐而自信地创作着。我在享受着孩子们快乐活动的同时,深刻地意识到:敏锐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和延伸,是构成一个成功活动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老鼠买面包圈。

-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2、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 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看图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的词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认识小动物、不同的点心和车子,感知4以内的数量。

2、能够在活动中手口一致地数数,掌握观察和比较事物数量的能力。

3、能通过活动对数学、数字产生兴趣,喜欢和大家一起活动,并且喜欢帮助别人,喜爱小动物。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教材、动物与点心的图片若干三、活动过程(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1、师: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二)小动物吃点心1、师:大家看看,我们班来了哪些小动物呀?(有老鼠、兔子、乌龟、大象)2、师:恩,那他们分别都来了几只呢?

3、师:现在小动物的肚子有点饿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点心,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要求一只小动物分到一个点心,我请小朋友来分一分。(个别操作,用线连接)4、总结:一个小动物吃一个东西,几个小动物吃几个东西。

(三)小动物去旅行1、师:嗯,刚才小动物们都吃到大家帮他们分的点心,吃的好饱呀!谢谢你们!现在小动物吃饱了,它们准备去旅游啦!因为刚才你们帮它们分点心分的很好,没有分错,每一个小动物都吃到了,所以,它们现在又想请你们帮它们分一下旅游时的车子!

2、出示材料,让幼儿观察上面的内容,动物的数量和车子的数量。

3、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帮动物们分小车了,大家都试一试吧!想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帮助小动物分点心的,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帮小动物分小车。

4、幼儿实践,独自用连线的方法完成练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评价、小结1、评价幼儿的练习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好的,出现错误的探讨原因,一起分析解决。

2、总结本次活动情况,包括幼儿表现、活动成果等。

四、活动延伸尝试五以内的数量的点数

课后反思: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对于图形基本都能认识,但对于操作计数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因此,我决定把这个分类计数作为活动的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加重了这部分的比率。在我组织完活动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是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孩子们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孩子们知道图形宝宝不同,在观察的情境中对图形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第二个环节图形找朋友,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去参与。

三、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中,让幼儿“给动物喂饼干”,在给动物喂吃饼干时,引导孩子根据嘴巴不同形状喂相应的饼干,并引导幼儿边送小动物吃饼干,有了同伴的示范,在集体操作时,孩子们能更好地送饼干。让每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其实这次数学活动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特别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形状,并进行了归类。但是,在整个活动中间也出现了需要改进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第二环节中游戏《找朋友》多点时间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特点,最后环节,小朋友都喂对了,录音可以不用,如果错了就派上用场了。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快乐游戏情境中加深了对三种图形的区分和认识;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被激发出来。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6

目标:

1.欣赏青花瓷花瓶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青花瓷花瓶实物或图片、画册等相关宣传资料,从中感受青花瓷花瓶的色调美和纹样美,初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知识。

过程:

1、播放歌曲《青花瓷》,幼儿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活动室。

教师:咦,这是什么声音。(唱歌) 谁在唱歌啊,(周杰伦)这首歌真好听叫什么名字啊?(叫青花瓷)你们见过青花瓷没?

2.出示青花瓷实物,让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门带来一个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出示青花瓷让幼儿欣赏。)教师:这些是什么宝贝呀?它上面画有什么?有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教师小结:这些瓷器它们只有白底和蓝色,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 师: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装饰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师:花瓶上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我们称为花瓶边花纹,装饰花瓶边花纹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花瓶心的主题花纹,让这只青花瓷花瓶看起来更美丽。

3.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图片,观察每张图片上都画了什么。教师小结: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花瓶上。所以,这些瓷花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观察青花瓷花瓶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花瓶”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花瓶”绘制的顺序。

师:这是青花瓷花瓶的绘制步骤图,请你仔细看一看,绘制青花瓷花瓶时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花瓶绘制的装饰要点。

师(小结):花瓶的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花瓶子上,画得饱满和圆润一点。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花瓶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备注:可以画:云纹,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花纹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7

活动内容:点心分一分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逐一均分的方法把数量是双数的物品平均分成两份,建立数量化等分的概念。

2、引导幼儿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将两份物品的数量变成每份一样多。

3、感受分配的过程,体验操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等分物品,建立数量化等分的概念。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将两份物品的数量变成每份一样多。

活动准备:PPT、幼儿操作卡、图卡、食物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10以内数量的比较。

1、故事导入: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快乐餐厅",小猴是餐厅里的服务员,餐厅里好吃的食物可多了,小动物们都爱去餐厅里用餐,老师也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2、我们来看看快乐餐厅里都有什么好吃的?(教师出示:6个汉堡、8块蛋糕、10颗棒棒糖、4包薯条。)3、请幼儿分别数一数每种食物的数量。

4、请幼儿比较食物数量的多少,并说一说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二、引导幼儿等分10以内的物品,建立数量化等分的概念。

1、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到餐厅,它们要吃一样多汉堡,谁也不能多、谁也不能少,怎么分?

2、引导幼儿用逐一均分的方法把汉堡平均分成两份。

3、教师小结:在分物体的时候,不但要把物体分完,还要每份分的一样多,这样的方法叫平均分。

4、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操作卡上的食物卡片有多少,然后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将两份物品的数量变成每份一样多。

1、粗心的服务员小猴,把给红太狼和灰太狼的食物分错了,我们来看一看错在哪里?(先数一数两个盘子里的食物分别有多少,哪个多?哪个少?)2、怎样才能让两个盘子里的食物一样多?(引导幼儿从比较多的盘子里取出一个,放到比较少的盘子里,再数一数,两个盘子的食物是不是一样多。)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多的那个盘子里取出一些放在少的那个盘子里,使两个盘子里的食物一样多,这样的方法叫取多补少。

4、幼儿操作:用取多补少的办法把操作卡上两部分的食物分成一样多。

4、集体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四、带领孩子们分享餐厅里的食物,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8

蜗牛,在我们这个城市并不常见,所以我将这小动物与孩子们分享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将蜗牛喂养在幼儿园自然角里,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蜗牛爬行,谈论有关蜗牛的趣事。我们及时抓住幼儿这个兴趣点,开展了有关“蜗牛”的主题活动。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蜗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用形象的词语概括蜗牛的形态和特征。

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

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

猜谜导入:小朋友们,老师认识一种动物,它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蜗牛)

1、今天,小蜗牛也来到了我们班级,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蜗牛,然后提问: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看到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你看到它的眼睛了吗?长在什么地方?它们可爱吗?)

2、请幼儿欣赏老师的范画,引起幼儿做画的兴趣。

师:老师把画蜗牛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下面我就教小朋友们边说儿歌边画。蜗牛外形螺旋形,一圈一圈往外转,画出身子像条虫,前头圆圆后面尖,一对触角伸出来,触角上面画眼睛。

4、教师和幼儿一起画蜗牛。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一步一步的来画,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能画出漂亮的小蜗牛。请小朋友们保持安静,不要吓到小蜗牛呦。

(绘画过程略)需要注意的地方:涂色时小蜗牛的头向身体要用浅色,每只蜗牛要有一个主要的色调,挨着的两只蜗牛色彩最好不要完全相同。

三、结束部分:

蜗牛们知道我们把他们画得这么漂亮,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同唱: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用橡皮泥捏蜗牛或用其它材料制作蜗牛。

活动反思:

问题一:观察蜗牛时幼儿口语表达不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

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

解决方法:在语言活动中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家园配合,共同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问题二:活动中,个别幼儿对画面的结构设计不太合理。

解决方法:专门设计并开展一节关于画面结构、布局的活动,让幼儿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学会设计自己的画面。

点心屋教案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运用已有经验,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用装饰的手法画出各种各样的树。

3、通过颜色的使用及搭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果树,引出秋天的树。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果树,引起幼儿的兴趣。

2、这是什么?(苹果树)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瞧,满树都是红苹果。

3、你们看苹果树有一个大大的树冠,把许多苹果都围了起来。这个树冠是什么形状的呢?(椭圆形)

4、秋天到了,除了苹果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果子画在黑板上,便于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5、你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了解其装饰手法。

1、画面上的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叶子和树干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形?使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装饰树的不同地方。

三、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今天我们来画“秋天的树林”,要画出三种以上的树木。

2、前面的树是完整的,后面的树,有时只能画出一部分。

3、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的?(五彩缤纷,红、黄、绿等色彩都有)我们要多选择红、黄、橙以及绿色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览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大幅《秋天的树林》。

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林,欣赏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关于秋天树林的资料,还通过校信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幼儿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寻找自己的绘画方式,教育幼儿不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关注秋天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为幼儿对秋天已有准备,兴趣较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活动前充分得知识准备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语言去表达和讨论。

绘画时幼儿能大胆勾画树林形态,用不同的方式,线条表现树木,作业情况很好。很多幼儿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角,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尝试。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流程图的指向也较明确,限制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对不同画法的评价应更全面些,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方法。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邮票,尝试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2.增进幼儿装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经验。

3.集邮册3本。

活动重点:

幼儿学会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活动流程:

2.前两天老师去邮局寄一封信,可是邮局的叔叔说这封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请你们帮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

5.有的人喜欢把一些用过的和没用过的邮票收集起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邮票很美可以欣赏)

6.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邮票,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好吗?

9.刚才有小朋友看见邮票上有美丽的图案,和表示邮票价钱的币值,在邮票的旁边有白色花边。

10.这是邮票设计师们设计。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11.邮票的旁边有一条白边,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要留下一条白边,然后在邮票上写上中国邮政4个字,这样就像邮票了。

12.谁愿意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呢?

15.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张邮票?

16.请你们先想想你想设计一张怎样的邮票,然后再画到纸上。

17.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在设计好的图案旁留下一条白边。

19.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0.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精选阅读

【热】重阳节的教案反思(集锦9篇)


以下是经典范文网的编辑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教案反思”。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教学创新的必要手段。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2、通过此次义卖活动,让幼儿知道钱使用的意义,丰富幼儿角色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身边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师生、幼儿家长活动准备:

1、大班、中班幼儿每人捐赠玩具 2-3 件学习用品或玩具或小摆件 。

2、 小、 中、大班幼儿每人自带 20 元钱币,自主参加义卖活动(家长从旁协助)。

3、 活动前召开家长短会,介绍活动思路和目的, 发动家长给孩子准备 2-3 件捐赠物品 。

4、活动前两天中、大班收集准备义卖物品。

5、班主任老师检验物品质量把好消毒关,统计物品名称, 规定合理价格,并贴好标签。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3日下午3:00活动地点:

幼儿园正门活动场活动规定:

1、每班设立一个展台,并给自己的展台起个名称:如"爱心超市"等2、每班的展台部署 5-9 位服务员(可佩带自己统一的标记、帽子、头饰或 服装等)义卖物品规定:

1、所有物品规定品质完好,必须保持七、八成新。

2、可以是学习用品,用过的玩具及多余的小摆设等。

3、义卖物品规定健康、卫生、安全,班主任对义卖物品开展验收后才能进入义卖市场。

4、每位幼儿准备 2-3 件义卖物品,义卖物品需经家长同意。

活动过程:

1、2015年 10月23 日,周五下午 14:00,各班布置好义卖展台,玩具分类摆放, 按统一时间开始活动。

2、购买的幼儿按价购买,以公道的价格将物品卖出。

3、活动中所有服务人员规定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优质服务,让顾客买得称心。

4、剩余商品整理回收。

5、结帐,点钞,装袋,写明班级及所捐款额,向家长公布本次义卖活动的总金额。

6、全部义卖活动捐款由园领导捐赠给南大港产业园区敬老院。

7、各级组整理自己场地。

活动提示:

1、教师对售卖商品价格作适当指导2、班主任要注意和处理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活动中还需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纸屑,各展台活动后搞好场地卫生。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次活动我们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热爱老人,关心老人的思想。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2、通过此次义卖活动,让幼儿知道钱使用的意义,丰富幼儿角色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身边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师生、幼儿家长活动准备:

1、大班、中班幼儿每人捐赠玩具2-3件学习用品或玩具或小摆件。

2、小、中、大班幼儿每人自带20元钱币,自主参加义卖活动(家长从旁协助)。

3、活动前召开家长短会,介绍活动思路和目的,发动家长给孩子准备2-3件捐赠物品。

4、活动前两天中、大班收集准备义卖物品。

5、班主任老师检验物品质量把好消毒关,统计物品名称,规定合理价格,并贴好标签。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3日下午3:00活动地点:

幼儿园正门活动场活动规定:

1、每班设立一个展台,并给自己的展台起个名称:如爱心超市等2、每班的展台部署5-9位服务员(可佩带自己统一的标记、帽子、头饰或服装等)义卖物品规定:

1、所有物品规定品质完好,必须保持七、八成新。

2、可以是学习用品,用过的玩具及多余的小摆设等。

3、义卖物品规定健康、卫生、安全,班主任对义卖物品开展验收后才能进入义卖市场。

4、每位幼儿准备2-3件义卖物品,义卖物品需经家长同意。

活动过程:

1、2015年10月23日,周五下午14:00,各班布置好义卖展台,玩具分类摆放,按统一时间开始活动。

2、购买的幼儿按价购买,以公道的价格将物品卖出。

3、活动中所有服务人员规定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优质服务,让顾客买得称心。

4、剩余商品整理回收。

5、结帐,点钞,装袋,写明班级及所捐款额,向家长公布本次义卖活动的总金额。

6、全部义卖活动捐款由园领导捐赠给南大港产业园区敬老院。

7、各级组整理自己场地。

活动提示:

1、教师对售卖商品价格作适当指导2、班主任要注意和处理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活动中还需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纸屑,各展台活动后搞好场地卫生。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次活动我们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热爱老人,关心老人的思想。

小百科: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3】

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九九重阳节》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实物:茱萸,重阳糕。

2.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录音及图片。

3.录像:人们在敬老院为老人做事的片段。

4.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半成品材料、橡皮泥。

5.与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请所有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音并出示图片)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1)请一幼儿的爷爷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2)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1)以前人们的庆祝方式。(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

(2)现在人们的庆祝方式。(看录像,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介绍现在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3)认识茱萸及重阳糕。

出示茱萸,让幼儿观察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茎直直的。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天用来辟邪。

出示重阳糕,请幼儿观察他的外形,一层又一层,上面还有红绿丝和一些核桃仁、花生仁等点缀。

4.品尝重阳糕。

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品尝重阳糕,吃吃它有什么味道?想想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品尝,自由讨论。)

5.为老人制作礼物。

师:重阳糕真好吃,现在小朋友想想家里的爷爷奶奶平时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你准备怎样报答他呢?(幼儿讨论回答)师:这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一份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好吗?(幼儿制作礼物)

6.介绍自己的作品,送作品、说祝福话语。

谁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想想应该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如: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请孩子们当场把礼物送给在场的老人,并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

孩子回家后继续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端凳子、拿东西、捶背、表演节目等。

活动简评:

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老人请进课堂与孩子共上一堂课,由于有老人的参与,孩子们显得格外的兴奋,听爷爷的介绍特别仔细,在为老人制作礼物是更是细心周到,最后的送礼物活动更是其乐融融,让孩子、老人都徜徉在一股温馨的暖流中。

教学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本文扩展阅读: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4】

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

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主要经验

小班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

(2)在与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中班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大班

(1)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与尊敬之情;在访问、对话中感受老人也需要关心和帮助,进一步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流程活动时间:20xx年9月9日活

动地点:幼儿园操场

活动准备:相关节日横幅,桌子凳子以及点心,糖果,节目,大红花等

活动内容具体安排:

一.邀请留守儿童爷爷奶奶联系参加本次活动。

二.欣赏节目表演1.你们好【幼儿表演】

2.时装秀【幼儿表演】

3.常回家看看【教师献歌】

4..春暖花开【教师舞蹈】

5.手指游戏【一个小老头】

6.歌表演【好娃娃】

三.互动活动:1.大蒙班幼儿献茶。【配乐琵琶曲】

2.给爷爷奶奶捶捶背。

四.合唱【生日歌】,分享蛋糕五.为辛苦一生的老人戴大红花六.园长给老人们赠送礼物。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重阳节,孩子们通过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及自己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联欢、登高等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②爷爷、奶奶非常关心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③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重阳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和诗词。

小百科: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

2、在与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皱纹纸搓成的小纸球

2、彩色橡皮泥

3、音乐爱我你就亲亲我过新年

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

老师:我们中国有很多特有的节日,其中重阳节就是我们祖国专门为老人设定的节日。重阳节那天很多老人会去爬山登高,今天我们在幼儿园帮爷爷奶奶庆祝节日,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2、讨论表达爱的方式老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他们是怎么照顾我们的?(幼儿回答问题)我们小朋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观看视频)3、幼儿给老人献吻与老人拥抱(老师:刚刚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所以老师也给了你们奖励。老师刚刚是怎样奖励大家的?你们得到老师的拥抱或亲吻开心吗?爷爷奶奶照顾我们那么辛苦现在我们也来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让我们可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开心一下。)4、音乐律动--亲亲您、抱抱您(老师:孩子围在老人周围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律动)5、亲子游戏:包饺子四、结束活动:作品展示合影留念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目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平时许多年轻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把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接送孩子;戴着老花镜为孩子抄作业;背的是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带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而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却一直熟视无睹,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因此我们特地选择了这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时刻9月9日重阳节开展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长辈们的情感。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

小百科: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6】

《大班九九重阳节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九九重阳节教案反思!

(1)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我们很容易做到“爱幼”,但幼儿却往往不懂得“尊老”。即使知道“尊老”,很多时候也并不能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老人,不知道如何尊重老人。所以,对幼儿实施“尊老”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正逢“九九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敬老意识,我们举办了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主题活动。我们从孩子们的身边的老人开始讲起,孩子们热情高涨,分分介绍自己家里的老人,当问到他们是如何尊敬老人的时候,孩子们沉默了,有几个孩子说“我给爷爷捶背”,“我给奶奶倒水喝”,“我逗奶奶笑”。于是,我播放事先做好的PPT,请孩子们观看,这里有多种方式:搀扶老人的、给老人过生日的、和老人聊天、陪伴老人过节、带老人出去转转、帮老人做家务、关心老人身体经常问问情况、给老人泡泡脚、父母给老人买舒服的衣服等等。孩子们看过后好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分分讨论着自己最想做的事。为了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又组织孩子们制作了敬老爱心卡,孩子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好像还意犹未尽。

今天活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有请来我们孩子家里的老人,没能让孩子们更直接的表达自己对老人的爱。相信这次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也让孩子们体验一份爱的情感,感受着爷爷、奶奶们的辛苦,学会感恩和尊敬长辈,从而萌发关心老人的美好情感。

(2)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活动目的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3)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实物:茱萸,重阳糕。

2.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录音及图片。

3.录像:人们在敬老院为老人做事的片段。

4.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半成品材料、橡皮泥。

5.与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请所有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音并出示图片)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1)请一幼儿的爷爷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2)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1)以前人们的庆祝方式。(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

(2)现在人们的庆祝方式。(看录像,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介绍现在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3)认识茱萸及重阳糕。

出示茱萸,让幼儿观察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茎直直的。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天用来辟邪。

出示重阳糕,请幼儿观察他的外形,一层又一层,上面还有红绿丝和一些核桃仁、花生仁等点缀。

4.品尝重阳糕。

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品尝重阳糕,吃吃它有什么味道?想想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品尝,自由讨论。)

5.为老人制作礼物。

师:重阳糕真好吃,现在小朋友想想家里的爷爷奶奶平时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你准备怎样报答他呢?(幼儿讨论回答)师:这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一份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好吗?(幼儿制作礼物)

6.介绍自己的作品,送作品、说祝福话语。

谁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想想应该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如: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请孩子们当场把礼物送给在场的老人,并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

孩子回家后继续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端凳子、拿东西、捶背、表演节目等。

活动简评:

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老人请进课堂与孩子共上一堂课,由于有老人的参与,孩子们显得格外的兴奋,听爷爷的介绍特别仔细,在为老人制作礼物是更是细心周到,最后的送礼物活动更是其乐融融,让孩子、老人都徜徉在一股温馨的暖流中。

教学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大班九九重阳节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11846字。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崇敬,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爱。

3.培养孩子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菊花、幼儿准备节目

活动过程:

一、说说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师:宝宝们,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谁的节日吗?

小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节日。

2、知道重阳节的风俗。

二、发表感言师提问:

1、九月九日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

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三、活动开展

1、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

2、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抱一抱、亲一亲

3、给爷爷奶奶递上菊花茶

4、说一句"爷爷奶奶辛苦了"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特别是我们班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的。但是平时孩子们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多的是索取,要什么给什么,而没有体会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是多么的爱护多么的好,更是谈不上什么尊老敬老的意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让孩子们想想祖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想想自己能为祖辈做些什么,于是,我结合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计了一系列的重阳节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孩子感恩祖辈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为祖辈做一些什么。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8】

一、教材分析: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尽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文章故事性强,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降”;正确读写“勤学、苦练、侵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五、教学中的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扎实地训练了孩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桓景拜师学艺的不容易,例如“终于、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

2、充分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课文比较简单,所以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去读,学生们通过读,能更进一步地体会桓景拜师学艺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问题设计连贯,紧跟课文思路,设计清晰,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很有条理,能够紧跟老师的步伐。

4、拓展恰到好处,课堂上适当拓展了一些民间传说,学生们兴趣很浓,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一些过渡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2、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3、在时间分配上前面的时间用得过多,导致教后面的内容时有些赶时间。

重阳节的教案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崇敬,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爱

3.培养孩子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菊花、幼儿准备节目

活动过程:

一、说说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师:宝宝们,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谁的节日吗?

小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节日。

2、知道重阳节的风俗。

二、发表感言师提问:

1、九月九日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

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三、活动开展

1、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

2、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抱一抱、亲一亲

3、给爷爷奶奶递上菊花茶

4、说一句爷爷奶奶辛苦了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特别是我们班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的。但是平时孩子们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多的是索取,要什么给什么,而没有体会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是多么的爱护多么的好,更是谈不上什么尊老敬老的意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让孩子们想想祖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想想自己能为祖辈做些什么,于是,我结合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计了一系列的重阳节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孩子感恩祖辈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为祖辈做一些什么。

小百科: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9篇)


一个好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人数而降低上课质量,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是每位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揭示学科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本质和价值,您了解优秀的教案都具备哪些内容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教案课后教学反思(9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指导阅读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体会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和长处。通过感情朗读和个性表演,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个别读题。

2、本文讲谁和谁比本领?板贴:太阳风

3、风和太阳碰到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指名学生自由说说风和太阳都有哪些本领,

4、是呀,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二、第一场比赛

1、太阳先向风发出了挑战,出示: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指导朗读:注意谁,就算,本领大,读出挑战的意味。

*第一场比赛太阳和风比什么?

2、风和太阳对这场比赛的胜利有把握吗?从哪里看出的?

*出示:风说:那还不容易!

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

*指导朗读:分句读,两生对读两句,加上自己的动作读,男女生扮演角色表演读。

3、风做到了吗?从哪里知道?个别读,生评点再个别,齐读。板书:呼呼地吹裹

4、太阳看到这里,心里怎么想?

5、太阳又是用什么方法的?结果怎么样呢?板书:发出强烈的光脱

个别读,指导把太阳本领读出来。

6、第一场比赛谁赢了?

7、分角色读第一场比赛:同桌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第二场比赛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出示4、5节中风和太阳的对话

同桌练读,指名读,评点,个别读,注意指导读好得意,还敢吗,谁能,就算,本领大

2、风和太阳分别用了什么本领?比赛结果怎么样呢?默读6、7节,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比什么?板贴:帆船

风赢了

4、这两节怎么才能读出比赛的激烈呢?自由练习

5、出示第6节个别读,做小老师夸夸小朋友哪里读得好,再个别读

6、出示第7节四人组各派1人读,集体评奖,老师也参加比赛,说说把奖给谁?为什么?学生自读,个别展示

7、第二场比赛的结果是------板书:快慢

8、太阳有没有想到风会赢?所以它非常惊讶

*出示词:惊讶

*读词释词

*指导读好第8节:注意惊讶,也不小哇

三、深化巩固

1、太阳翘起大拇指夸奖风,它会怎么说?

2、风也为太阳翘起大拇指,怎么夸太阳?

3、太阳的本领是什么?风的本领是什么?它们到底谁的本领大?板书:各有所长

4、说着说着,他们都谦虚了,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猜猜他们说什么?指导说话

四、总结课文

1、太阳和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们的进步可真大,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2、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6、谁的本领大

太阳风

脱下外衣赢

推船快走赢

各有所长

《谁的本领大》教学后记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朗读感悟

朗读有利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就应是书生琅琅,情趣浓浓。在指导朗读时,我准备了让学生试读,再指名读、分角色朗读,不断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感官,诱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在反复朗读中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朗读目标定位是不同的。只有学生参与到朗读的全过程中去,个体的思维与情感在朗读中得到自由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语感,并外显为有感情的朗读,才可以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虽然我在教授这堂课的时候安排的很好,但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漏洞百出,我在学生朗读后给的评价并不到位,有学生读得并不是很好,但因为是公开课的缘故,我评价的过高,根本不符合此学生自己的水平。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我在学生朗读后,没有准确的起到鼓励和引导作用,这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例如:我出示了两句句子:1、那还不容易!2、看我的吧。,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读好它们并不简单,说这两句话的风和太阳都是充满自信的,所以要把它们的自信读出来。我在让学生朗读这两句句子的时候,只重视了课堂效果,忽视了学生在朗读时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语感,在朗读时也就没有把感情显现出

二、语言训练

低年级儿童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因而有些孩子怕开口说话,。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学中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两次用到了填空说话练习,

比如:我让学生说说在风和太阳说了那还不容易!、看我的吧。后,它们俩会怎么想呢?如果让学生直接说,他们很难把话说完整。我就给出了一个填空的形式: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

),我只要(),这小孩还不(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一种说是风的本领大,一种说是太阳的本领大。但学生把话都说完整了。

三、写话训练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童话故事,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想这篇课文正是学生练习写话很好的素材。我让学生在学过课文后把对太阳和风说的话写下来,可以续写这个故事。有学生这样写:太阳,你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风,你的本领也不小,你那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你也不能骄傲哦!其实你们各有各的本领,你们的本领真不小。虽然收上来的作业中有很多错别字,但从他们稚嫩的笔下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我想在训练学生的写话时可以适当提出些问题,比如: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去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2】

这一学期我反思教学,首先,教学组织上要得力,表现在学生听讲不认真,上课讲小话,不随着教师的课堂一起走。教师是和学生平等的,但组织上要下功夫,譬如,怎样组织学生思想进入课堂,怎样组织学生听教师的说话并和教师交流,在遇到难点、疑问时教师怎样点拨,在遇到枯燥乏味时怎样组织,在进入新知识教学时怎样过渡,在讲知识的应用时怎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讲,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材只是个依据,作为学生学习提高的依据,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并且开发教材、并从实际生活中多准备一些材料,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组织好课堂,才有好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发展。

第一,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态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传承一些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应多关心、考虑、爱护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会使学生认为你教师是真心为他好,他才能接受你,所以,教学首先是要使学生认识你、了解你、并且接受你,不然,他们就不接受你这个的教师。

第二,在做人上要与人为善,否则自己在工作中与别人不能很好合作与沟通话,那么就影响你的教学,,所以教师要率先在做人上做个表率,表现在宽容、理解别人、如学生犯错了,给他机会,并把道理给他讲清楚,使他们认识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教学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比改正错误更难。

第三,中要说清楚的地方要说清楚,难点给学生举一反三,应用举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提高能力方面,包括计算能力、列方程等式思想不具备,三角形全等应用能力不够、情感方面学生对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对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端正,这都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应严格要求学生,譬如,有些学生作业错了,就应要求他改正过来,作业没交应该让他补交、毫不含糊一次作业也不能少,这样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讲小话,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经常提醒他们,包括提示看黑板、看书、听老师讲或者说提问,保持课堂连续有效进行下去。

第五,在教学中每节课应认真备好课,充分备好课,在教学时才能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做到重难点清楚,思路清楚,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状况,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才能更好贯彻教学。总之,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还不少,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学习,去改进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3】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舅民过春节时的

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

1、会写38个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

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风筝、口琴、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横,不能写成三横;“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舅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姓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

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舅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

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 “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

作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姓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正月十五: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

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

(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课件出示:课文第11、12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板块三 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

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

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

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达顺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我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

2、指导朗读,创设氛围。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此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突破难点,领悟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4】

细菌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贵州省关岭县上关中学 喻波

一、教学目标

1、细菌的发现史;

2、 细菌的 形态结构;

3、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 结构, 细菌的生殖。

三、 教学难点

细菌的 形态 结构 ,细菌 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 细菌分布 广泛 的原因。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认为细菌是现有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附属结构包括荚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运动。

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细菌的生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成两个。

当环境不好时,细菌会变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度过不良环境时,芽孢又萌发成细菌。

六、课后反思

为什么细菌能够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 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了解自己身边诚信的好事例。

教学重点

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愿意为建立诚信的人文环境尽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愿意为建立诚信的人文环境尽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收集讲诚信的故事,身边人讲诚信的事;收集讲诚信的诗歌、名言、格言等。

教学程序

一、人人讲诚信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有关古人讲诚信的故事,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谁收集了现代企业讲诚信的事例?

师:这个事例又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古人为了治理国家需要诚信,现代企业要想成为百年不衰的老品牌也离不了讲诚信,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怎样做到讲诚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与诚信为友》。

板书课题 3、与诚信为友

二、事事讲诚信

1、 说说你周围的人是怎样讲诚信的?

2、 说说自己讲诚信的事。

3、 讲诚信有什么好处?

4、 在你或你周围人的身上有没有不讲诚信的事,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危害?

5、 既然诚信如此之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板书 从小事做起 人人讲诚信 事事讲诚信

三、诚信大检测(书上第14页的题)

四、真诚希望

师:老师今天请了几位嘉宾做客我们的课堂,你看看他们都是谁?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诚信的问题,关于诚信,你想对他们有什么希望?除了他们,你还想对谁说些诚信方面的希望?

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能做到的,希望大家你也要先做到。

五、格言勉进

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诚信方面的诗歌、格言、名言等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通过收集资料或听别人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呢?

六、课堂总结

“信用乃立身之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做到诚实守信,与诚信为友,才能赢得家长、老师、同学的`信赖,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学校和家庭所赋予的责任。

板书设计

3、与诚信为友

从小事做起

人人讲诚信

事事讲诚信

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以乐学为目标。”的课程模式,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活方式,“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通过收集、调查、讨论、讲故事、交流等方式,利用以往所了解的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只是鼓励、引导儿童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本节课重在使学生知道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诚信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诚信是优秀人生的基石。本课的亮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见解,教者创设的种种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让然而,在课堂中我们只能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懂得一点常识,明确一些要求,而培养学生的讲诚信能力,还要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到社会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从而实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活动化、具体化、行为化的实践过程。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其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力求在情感兴奋中产生创造与参与的冲动。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6】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

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生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7】

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会写挂、哇、怪、慢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葫芦,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画一棵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导入绘画接力:小朋友,你们刚刚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这么多,真会读。那么,那个人种的这棵葫芦是怎么慢慢长大的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绘画接力,看谁先读懂课文:

1)、老师边画边说:小朋友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请小朋友来接着往下画。

学生接力画图边画边说: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指名接着往下画图,边画边说:葫芦(几个、可爱)叶(黄)葫芦(落)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8】

一、导入

1、实物导入:

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

(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

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板书课题)

2、谈话导入:

(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

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

五、朗读

1、自由读:

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

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5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

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

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

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篇9】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

(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表演是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提高阅读的手段。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感悟,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嫩绿的叶子──花骨朵──快要开花──浓密的绿叶──

(带来快乐) (受伤) (失望)

黄莺──唱歌微风──玫瑰香风──小鹿快乐

(快乐、幸福)

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自己更快乐。

【课后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故事的内容是小鹿在美好的春天栽了一丛玫瑰,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首先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故事蕴涵着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情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选择并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小鹿没看到玫瑰花开是因为跌伤了脚,那鹿弟弟呢?更多的孩子会怀疑鹿弟弟的真诚和善良,从文中的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和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可以体会小鹿和鹿弟弟很爱玫瑰,很想盼望见到玫瑰开花。既然如此,学生会问鹿弟弟又没有跌伤脚,他为什么不告诉小鹿哥哥玫瑰花的消息,让小鹿哥哥高兴呢?显然鹿弟弟在这里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有的孩子会天真地说:鹿弟弟一直陪伴在小鹿哥哥的身边,没有走出家门,没看到花开。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样的说法很难自圆其说。何况小鹿没看到玫瑰花开惋惜的心情,让第三者鹿弟弟说出来给孩子增加了难度,有些曲线救国、舍近求远的味道,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假如没有鹿弟弟这个角色,一点都不会使文章失去原有的意蕴。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疑点,但怀着侥幸心理去上了课,果真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以上问题,让自己尴尬无比,看来,我们的教材还要多从孩子的眼睛出发,多考虑孩子的观点,才能更完美!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9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协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敬读阅读小编整理的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1】

教学意图:

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反映了大树和小鸟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初步认读汉字“大”和“小”。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玩过“大树和小鸟”的音乐游戏。

2.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字卡“大”和“小”。

3.笔、纸。

教学过程:

(一)集体玩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1.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在音乐声中,幼儿围着大树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做游戏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也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教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是怎么快乐地生活的?(引导幼儿根据诗歌里的词句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与幼儿以互动的形式学习诗歌。

教师以留白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

(四)学习认读汉字“大”和“小”。

1.教师:这首诗歌里有些字是重复出现的,你发现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导幼儿边认读边用身体动作来模仿。

(五)师幼合作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2.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内容,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在记录纸上,替换掉原来诗歌里的小鸟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新图片的内容念一念仿编的新诗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散步、餐前准备等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复习诗歌,并继续仿编诗歌,同时将幼儿独自仿编的诗歌在集体中朗诵。

活动建议:

1. 活动目标1可以加上“初步认识诗歌中的叠词”。

2. 在教具的准备上,可以做的大一些,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3. 在提问后,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成诗歌里的语言。

4. 在出示板书前,教师可以以互动的形式和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做一做。

附:儿歌《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

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

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

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

快乐陶陶。

教学反思:

诗歌中大树和小鸟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朋友,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次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出示背景图大树后, 引导小朋友做小鸟和大树做游戏,摸摸、亲亲等,但小朋友看见背景图后都显得很兴奋,个个拥到背景图前欢呼跳跃,场面比较混乱,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只好草草收尾,马上进入了下一环节。孩子们在观察图片熟悉诗歌内容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图片,自己说出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而且也更容易记住。同时我引导孩子发现儿歌中的特点,发现和认识叠词,这个环节孩子还是能较好的完成的。在巩固儿歌的,我于孩子们玩对接游戏,教师说一句,孩子说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复的朗诵中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创编环节中,当我提出问题:“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会有谁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说不出什么小动物,但我也准备了很多的替换动物图片,当我让笑朋友从自己的椅子后面请出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的思维就不再显得那么局限了,开始了踊跃的创编。

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让笑朋友主动的投入活动中,积极回应孩子们,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

在整个活动设计时,我把学习儿歌,初步认识叠词作为活动的重点,而进行部分创编作为活动的难点。在活动准备上,也运用了背景图、动物图片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孩子在反复学习中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不足之处: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图片的准备上,而疏忽了对活动环节的反复除揣摩。虽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还比较顺利。

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2】

2 尝试制作对称画。

3 了解蝴蝶花纹的用途。

1 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咱们班的小朋友谁最聪明好不好?那咱们先来一个谜语。

不会唱歌只跳舞, 花丛里面跳的欢。{蝴蝶}

谁猜出来了请悄悄的告诉老师。请小朋友一块告诉老师是什么?

2 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蝴蝶?(丰富幼儿词汇)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呢?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1)你发现了什么?

(2)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翅膀是对称的)还有什么是对称的?(书桌、门窗、课本)

(3)谁知道漂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吗?(蝴蝶身上的图案和色彩跟它所处的背景很相近,这样它的天敌鸟就很难发现它们,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

3 教师重点示范,对称的蝴蝶,先拿一张纸对折,然后在纸的一边画半只蝴蝶,最后把另半边纸覆盖在图上,在用手按几下,打开图纸便会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

4 a.小朋友蝴蝶漂亮吗?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的材料来做一只蝴蝶呢?让我们来行动吧!(把幼儿分成组来做,分别是对称组、绘画组、粘贴组、生长过程组),做自己喜欢的美丽的蝴蝶。

(3)生长过程组:把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在用画笔把生长过程画出来。

b.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鼓励幼儿有条理的操作,耐心、细致。帮助个别幼儿。

(2) 教师以蝴蝶的身份介入游戏,鼓励幼儿为小动物做出各种各样的蝴蝶。

(3)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蝴蝶的基础上添加漂亮的背景或是花纹.

5 游戏“蝴蝶要飞走了”

每组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蝴蝶拿在手里,说我的美丽蝴蝶要飞到ⅩⅩⅩ去了。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涂色的方法,画出大树与小树的造型。

2、加强幼儿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节约纸制品。

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感受绘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一、出示图片,谈话,了解树的用途。

教师引导语:如果森林被砍了,小动物们会怎样呢?(没有家)小动物们没有家多可怜呀。森林除了是小动物的家外,树对我们的生

活还有那些帮助呢?

3、出示造纸的图片。让幼儿简单的了解造纸的过程。

4、加强幼儿的环保教育,要爱护树木。

师:小朋友,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太有帮助了,在我们用纸巾的时候应该怎样呢?能浪费吗?(教育幼儿需要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

二、教幼儿用途画的方法,学画树的造型。

提示语: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要爱护树木,可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在乱砍树,小树和小物们请我们来给它们帮帮忙,给它们画一张宣

传画,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小朋友们想想,我们的宣传画应该怎样来画呢,要画谁呢?

让幼儿结合生活中观察到的,说出树有不同的,有大有小,有高有矮。

教师示范画的方法,让幼儿空手学习,边画边讲解。画好后要求幼儿说一句环保的话。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养成幼儿良好的耐心、仔细的绘画习惯。

2、让幼儿适当的添画上一些事物,让画面更丰富。

3、指导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活动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自然结束。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4】

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的不同活动形式,体验绘画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均匀涂色和能够运用丰富的色彩大胆创造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有关蝴蝶的知识,学会对称涂色。

教师:春天来了,小草换上了绿绿的衣裳,小花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植物园里一片美丽的景象。

1.帮助幼儿简单了解蝴蝶的特征。

小结:蝴蝶有一对翅膀,翅膀的形状、花纹、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对称”。

(1)出示蝴蝶的头饰,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

(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美丽的小蝴蝶?

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不同样子的蝴蝶画稿,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子,

用最丰富的色彩为蝴蝶涂色。

画完后老师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剪下来,压上膜,制成蝴蝶的头饰。

小朋友们戴上自己画的蝴蝶头饰,就会像老师一样变成美丽的小蝴蝶了。

(3)重点提示:蝴蝶翅膀的形状、花纹、颜色要对称,色彩越丰富,画出来的蝴蝶越美丽;

注意不要涂到边框的外边。

4.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指导幼儿的作画姿势和握笔姿势,注意色彩的选择。

(2)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要用色均匀。

(3)帮助指导画得慢的孩子不要涂到边框的外边。

小结:颜色涂的均匀,色彩丰富,做到了对称性,画面非常的干净。

将幼儿的画剪下来,压膜,做成蝴蝶头饰。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绿色皱纹纸和绿色彩纸制作柳树。

2、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观念。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活动之前带领幼儿观察、认识柳树的基本特征。

2、每组1张教师已经画好树干的教大作业纸,并准备长短不一的长条绿色皱纹纸,小长方形的绿色蜡光纸、胶水、剪刀若干。

3、投影仪一台,投影片一张。

1、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姑娘志气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柳树)

2、放幻灯(美丽春天景象)让幼儿观察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长出来了,花也开了,燕子也回来了。丰富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制作了一棵垂柳,并把它布置在活动室的墙面上,你们喜欢吗?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这棵垂柳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5、教师小结:这棵垂柳是用绿色皱纹纸和绿色彩纸制作的,进谈我们也来学做一棵垂柳,一起布置一个美丽的垂柳林。

怎样才能制作一棵美丽的垂柳呢?(引导幼儿回忆柳枝是长长的,向下垂的,叶子均匀地长在柳枝上)

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幼儿用长短不一的长短不一的长条绿色皱纹纸,采用搓捻的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向相反方向使劲,搓捻成细条)搓成柳枝,然后均匀粘贴在树干的适当位置。若长度不够,可采用连接粘贴方法,增加长度,再用绿色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蜡光纸对折重叠后用剪刀左右剪狐线,剪出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大致相同的柳叶,均匀粘贴在柳枝的适当位置上。

1、将幼儿分成每两人一组,合作制作一棵垂柳,要求幼儿互相商量,好好合作,可以模仿老师的制作方法,也可以自创方法。

2、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动脑及能较好合作的幼儿鼓励添画内容丰富画面。

1、让幼儿自由参加同伴的作品,看看那组的柳树生“长”得茂盛,柳枝多而垂,柳叶大小距离均匀。

2、教师协助幼儿将作品一一布置在墙面上,形成一个美丽的“柳树林”。

3、师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共同欣赏“柳树林”,体验参与环境布置的愉快感。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有初步的兴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蝴蝶》。2.幼儿用书:《蝴蝶》、《好饿的毛毛虫》。3.教学挂图:《蝴蝶》。4、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猜谜,引出蝴蝶的话题。

如:教师: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谁?“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师:谜语里为什么说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蝴蝶》。

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蝴蝶什么地方最美丽?(引导幼儿观察翅膀对称的花纹)。

3.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中引导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蝴蝶自由提问和交流自己的认识。(幼儿可以讲有关于蝴蝶的故事或儿歌,教师讲述好饿的毛毛虫,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由来)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

教师和孩子一起跟音乐模仿蝴蝶飞。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游戏《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们,让我们把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吧,去美丽的花丛中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吧,看谁的朋友最多,谁的朋友多,谁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噢!(幼儿相互找朋友)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绘画的天性,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引导幼儿认识树的结构、造型和颜色,感受自然之美。

3、帮助幼儿克服胆小、拘谨的心态,学习掌握画大树的技能。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树的结构、造型和颜色,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克服胆小、拘谨的心态,学习掌握画大树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夏天茂盛的大树,感受大树的高大、挺拔。

2、画纸、油画棒。

3、示范画、夏天大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你见过夏天的大树吗?你觉得夏天的大树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来说说.)

2、教师:夏天的大树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出示夏天的大树图片)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夏天,大树吸收了许多营养,长得又高又大,有的树干粗的两个小朋友都抱不过来,有的长得有三层楼那么高。树上长满了叶子,密密的,小朋友可以躲在树下乘凉。

二、出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老师这里画了一棵夏天的大树,老师画的夏天的大树是什么样的?画中都有什么?

2、教师小结:夏天的大树下,有小朋友们在乘凉,还有小朋友在放风筝,有两个小朋友抱住了大树,一片欢乐的景象。

三、引导小朋友画夏天的大树。

1、教师:如果你来画夏天的大树,你会画什么?大树是怎么样画的?

2、交代绘画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画一画夏天的大树,要画得大大的,怎样才能把树画大呢?树干两边的两根竖线距离近,树干就细;距离远,树干就粗;树干上画许多树枝,树枝要用双线画,大树枝上再画小树枝,左边、右边、上面、下面都伸出树枝来,全画满;最后在树枝上添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树干、树枝的线稍微有些弯曲,就会显得更活泼、可爱。画好后涂上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将图画大,将整张纸画满。帮助幼儿掌握大树树枝穿插的画法。指导幼儿添画小鸟,树干上的花纹、树下的人物等,以丰富作品。

四、展示并评价幼儿的作品。

与幼儿一起欣赏作品,找一找谁的树最大,长得最好。

活动反思:

《纲要》也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的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核武器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8】

中班幼儿时期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1)认识蝴蝶的成长过程。

(2)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奥秘。

(3)给蝴蝶涂颜色。

(4)培养观察蝴蝶的能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认识蝴蝶的成长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2)讲故事——认识蝴蝶的成长过程。

1·子长大变成了什么?

2·幼虫长大变成了什么?

3·蛹长大变成了什么?

(3)创编儿歌,边唱边做动作。

子儿变变变,变成小虫虫,

虫儿变变变,变成蛹儿,

蛹儿变变变,变成小蝴蝶。

2·图案像什么?

3·说一说有什么作用?

(5)给蝴蝶涂颜色。

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涂。

(6)看一看谁的最漂亮。

反思:这节活动课让幼儿认识了蝴蝶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创编儿歌,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认识更多活蝴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奥秘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之处是没能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

中班画大树教案反思【篇9】

设计意图:

幼儿《新刚要》指出科学教育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要将她们天生的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的欲望,使幼儿永保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春天到了,许多昆虫陆陆续续的出来活动,蝴蝶也开始忙着采蜜。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动物的特征,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连续地观察简单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知道蝴蝶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蝴蝶飞”音乐、蝴蝶头饰、毛毛虫玩具、蝴蝶演变过程的图片。

二、听故事,让幼儿了解蝴蝶生长的过程。

1、欣赏美丽的蝴蝶的图片,出示毛毛虫玩具引发问题。

2、毛毛虫与蝴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看图片听故事了解蝴蝶生长过程。

1、跟着故事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四、通过欣赏蝴蝶的图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1、欣赏蝴蝶图片,让幼儿感觉色彩、对称的图形。

2、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美,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热情。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9篇


如果您对“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很有价值,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1】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3.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出自:屈老.师!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四)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来源教。案网;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有幸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因此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幼儿熟悉的形象(金龟子姐姐)、喜欢的情境(聪明屋以及开火车游戏)引入课题,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去学习新知识。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和概括能力较差,借助各种教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我用水果、奥特曼、怪兽等幼儿喜爱的实物教具,以及幼儿自己在手工课上制作的纸偶做成挂图,既便于操作,又形象直观,促使幼儿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一环节幼儿是很感兴趣的,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表演,我来表演。由此可见,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实物、教具材料或设计情境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既能使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5】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单双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

《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

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

3.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

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

3.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

4.师小结:

A,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

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

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

四,拓展练习。

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五,延伸活动。

集体游戏:钻山洞。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扩展阅读:双数是数学中正偶数的别称。在数学中与单数相对,可以表示为形如2n的数(n为正整数)。双数必须能被2整除。值得注意的是0是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定零为偶数)。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6】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11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11年和2012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11。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利用2011年和2012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11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1.马上就要到2012年了.2012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来源: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7】

一、活动名称:《货币运用》

二、授课教师:李洋

三、活动班级:大大一班

四、活动时间:2013年

五、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六、活动准备:

㈠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㈡压岁包两个。

七、活动过程:

㈠导入游戏:找朋友。教师发给每名幼儿1张教具中的仿真人民币,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面值人民币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㈡谈话,揭题。

教师:(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㈢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㈣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㈤游戏活动。

①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②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㈥教师小结:

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八、安全教育:

幼儿玩滑梯时,教师时刻注意幼儿安全,请幼儿有序排队,不打闹、不推挤。

九、反思: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幼儿园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幼儿园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这节课的难点--换钱。在这次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幼儿园教学方法。对于100、50这样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其他一些面值的钱,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识时出现了混乱,尤其是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游戏"开商店"让他们感知生活,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幼儿的人数多,有些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部分幼儿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等理解有些困难,所以课后我重新补充一个"小小超市"这样的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相邻数。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方法:

情景学习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律动:一到十的手指操

2、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生:好!!!)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2、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3、师:数字宝宝很高兴,他想考考我们大家,我们来看一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课件出示说一说练习,指导幼儿完成)

4、课件出示写有门牌号的房子,请幼儿说说邻居的门牌号是几?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大班数学认识教案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王老师今天收到张老师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吧。

哦!原来,这封信上说,张老师刚搬进漂亮的新房子,她想请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她家玩。她说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

那么我们要带些什么礼物去看张老师呢?(让幼儿学着用形容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去水果超市挑一些水果送给张老师。

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挑的水果要在10以内(幼儿自由挑选)

1)、师:东西买好了,我们出发去张老师家了,我记得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201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回答)

2)、原来2代表第2层,1代表从左往右数第1个房间。就是第2层的从左往右数的第1个房间。你们真棒,都知道门牌号的意思了,可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正要去朋友家玩,可看不懂这个门牌号的意思,该怎么办呢?(请幼儿帮忙)

小方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302(第3层,从左往右数第2个房间)

小雪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504(第5层,从左往右数第4个房间)

师:到了到了,到张老师家了,诶,楼下的门铃怎么按不起来呢?(可能坏了)那该怎么办呢?(打电话)

师:你们知道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不?(不知道)她们家的电话号码啊,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帮忙解一解,猜一猜。

师:通常我们家里的电话号码都有几位数啊?(8位)(出示编译好的电话密码)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第一个是4和4合起来的数,第二个是3和3合起来的数,第三个是1和2合起来的数,

第四个是3和4合起来的数,第五个是2和3合起来的数,第六个是1和1合起来的数,第七个是1和8合起来的数,第八个是1和3合起来的数。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啊?

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张老师的电话铃声响后接起:“喂,你好”。“喂,是张老师吗?我是王老师,我带小朋友来你们家做客了”“哦,欢迎欢迎,快上来吧”)是不是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是)你们真棒!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我家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跟张老师家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看一下,解一下(出示编译好的号码)

1)、到了张老师家,把你们的礼物送给了张老师,并参观了张老师的新家,这时,张老师也想要你们的电话号码,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编一编电话密码?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些记录纸,先在记录纸的正面写上你家的电话号码,再在记录纸的反面把你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

2)、幼儿各自编译电话密码。

电话号码留好了,我们也该回家了,跟张老师再见吧。

1、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大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0577)

2、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精选(9篇)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学会编写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精选(9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多棵树的构图,学习用纸版画表现秋天的树林。

2、尝试摆弄等多种形式理解树的构图方法并大胆创作秋天的树林。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彩塑纸、素描纸、颜料、水粉笔、毛巾、蜡笔、形状大小的树干、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对秋天树的兴趣。

1、秋天到了在我们周围许多树渐渐凋零了。

2、你们喜不喜欢秋天的树?

二、幼儿尝试摆出造型并固定。

1、根据已有的图片复习多棵树的构图,尝试用树干摆出造型。

它们排在一条线上,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差不多,看上去很整齐。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小树干自己来尝试摆一摆。(巡回指导)(2)出示第二幅图。

师:在这幅画面上小树们用了聚散的方法排队的吧,那么你也能来尝试摆一摆吗?(幼儿动手尝试再摆,老师巡回指导)(3)出示第三幅图。

师:我们还知道很多小树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前后的变化,在前面的小树看上去特别大,在后面的小树就比较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摆呢?(幼儿回答,大的树干摆放在前面,小的树干摆放在后面)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尝试摆一下。

2、教师综合以上不同造型摆出难度稍大的树的组合。

师:现在我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发现在老师的画面上,小树们都是怎样排列的。(有大小前后,有遮挡的,有排成一排的的,有聚散的)最后教师将摆好的树干黏贴在纸板上。

3、幼儿摆放并黏贴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了小树啊有这么多漂亮的排列方式,现在就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造型来摆一摆,好吗?(教师巡回指导)师:摆好后就将你的小树干固定在纸板上。

三、涂色印染。

师:现在我们要来给小树干添上漂亮的颜色,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做。

(2)幼儿练习涂色印染四、添一添,画一画。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方法。可是啊,老师发现,秋天的树林不止有光秃秃的树木,还有一些丰收的果树,一些漂亮的麦田等等,我们一起来丰富我们的画面好不好?

(1)教师示范,用蜡笔添画一些秋天的元素。

(2)小朋友自己完成作品。

五、作品展评。

从树林摆放的造型特点,画面内容的丰富,幼儿的色彩搭配。

活动反思:

今天的绘画活动幼儿都很认真,因有以前的各种关于秋天的活动,幼儿对秋天已有了较深的印象,所以画的树的形象比较的好,用的颜色也比较的逼真。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散文诗,并理解散文内容。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体验秋雨季节的美妙意境。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有雨声的磁带和优美的音乐,录音机等。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幼儿借助肢体语言表现雨是滴答滴答地下。)

师:“下雨时,雨点会落在哪里呢?”(鼓励幼儿踊跃回答,如:大树、屋顶、地面、大海里、小河里……)

二、初步感知散文诗。

1、幼儿欣赏。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雨是细细的、绵绵的,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听过以后可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三、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师: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变化?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秋天雨后,自然中发生了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秋天的门。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盒颜料?她把各种各样的颜料给了谁?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各种树都发生了变化,水稻变金黄,水果成熟,农民伯伯准备要收割;

师: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感觉怎样?(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会散发出香味,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稻谷……

师: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小动物要做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忙着做事情,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做粮食,小青蛙加紧挖洞,小树叶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准备要过冬。

师:秋天的'雨为什么会给大地带来一首丰收的歌?为什么会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快乐的歌?(从中提升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这首新的散文诗,小朋友也看到大自然这么美丽,那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再完整欣赏散文。

讨论:你觉得秋天美吗?什么地方美?秋天的人们高兴吗?

五、活动延伸:大胆作画,进一步表达对秋天美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我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秋天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散文做准备。而对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请了几个幼儿来回答,让他们有大胆表达的机会。在结合挂图初步欣赏配乐散文过程中,我注意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观察发现。接着在引导幼儿探寻散文从视觉、味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的特点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过程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也较容易发现这三角度景物描写的不同。接着的师幼共同小结达到了很好的梳理效果。在最后的情感体验、朗诵环节,我借助动作、神情感染幼儿,让他们在理解、倾听散文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整个活动中,次序较好,幼儿参与度很高。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幼儿欣赏散文的时候,纪律意识不太强,倾听习惯不好。如果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相信效果会更好。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3)

《大班秋天的树林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秋天的树林教案反思!

(1)大班优秀美术教案活动《秋天的树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美。

2.尝试用颜色渐变的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重点:

能够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林,感受景色的美丽。

播放PPT: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一片树林。)你觉得它是什么季节的树林?(秋天)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绿的、黄的、红的)

二、向幼儿介绍颜色渐变的范画,学习渐变画的画法。

1.秋天的树林真美啊!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还把它画出来了。(PPT)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画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里不一样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秋天到了,树叶由青转黄,还有的变红了,这种画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颜色渐变,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种颜色渐变的画法,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吧!

2.你们猜猜看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请你上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大胆猜测,鼓励幼儿验证自己猜测。)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讲解颜色渐变画的技法。

先将树叶的轮廓画好,涂上一层颜色,再用另一种颜色涂上去。(比如:画树叶的时候可以先涂上绿色,再涂上黄色或者红色。)

4.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上树林的布局。

师:小朋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树一样吗?(幼儿发现这些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树枝相互交叉,有的树只能看见半棵。)

三、幼儿动手画,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

1.幼儿构思自己要表现的树林的布局,要求使用颜色美观丰富。

2.提示幼儿主线条要注意画粗,注意整体画面的疏密安排。

3.幼儿作画时,教师提醒幼儿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洁。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儿作品。

2.互相欣赏并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2)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秋天的树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水粉点画的方法,画出秋天的树叶。

2.尝试用多种颜色表现秋天的树林。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用水粉点画的方法,画出秋天的树叶。

活动难点

用多种颜色表现秋天的树林。

活动准备

秋天的树林ppt、水粉颜料(红、黄、蓝、白)、排笔、绘画纸、各种小盘、抹布、废旧报纸。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欣赏秋天的树。

(1)讨论交流: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2)欣赏散文诗,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颜色。

2.幼儿自由探索水粉点画的方法。

3.老师引导幼儿学习水粉点画的方法。

4.老师小结。

5.活动提升。

幼儿合作表现秋天的树林。

6.作品展示并讲评,共同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7.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如何表现秋天中美丽的树林。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3)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秋天的树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冷暖色调点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水粉笔点彩表现出秋天的树林的色彩。

3、巩固冷暖色调的认知。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用水粉笔点彩表现出秋天的树林的色彩。

2、难点:保持水粉笔点彩画的握笔姿势并点彩出有冷暖对比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笔若干、颜料、笔筒、色盘、水碗、秋天的树林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发现秋天有哪些色彩?它们藏在哪里?

二、欣赏秋天色彩。

1、欣赏视频《秋天的树林》。

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色彩?请用一个词语描述你看到的色彩(美、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等)

3、提问:这些色彩里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冷色和暖色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4、过渡:要留下美丽的秋天,除了拍照和录像还有哪些方法?(绘画等)

三、运用冷暖色完成点彩作品。

1、你用过哪些绘画工具?

2、认识新绘画工具:水粉笔。

3、仔细看图谱,说说点彩秋天的树林时注意什么?(树的位置有前有后,前面遮挡住后面,可以先点彩前面的树,再点彩后面的树。)

4、复习已有的手指点彩画技巧并集体书空演示。

5、小组分发操作材料,幼儿自己拿属于自己的一份,练习点彩画法。提示:只有一支笔,换色是怎么办?(引导幼儿观察已有材料,说出换色点彩时先在水碗里洗涮水粉笔尖)

6、教师观察、根据幼儿需要辅助(握笔姿势、画法技能纠正等)

四、点评、结束。

1、先完成的幼儿将画摆放在制定的位置晾着,然后回位换一种熟悉的笔画出秋天的景色。

2、集体点评:我们今天的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使用的笔叫什么?点彩画的技巧是什么?看着大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感觉?

3、结束语: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和景色,大家以后可以运用绘画的技能留下它们。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基本符合幼儿的绘画认知、技能发展基础。

2、点彩画在复习手指点画的技巧后应该安排两位幼儿现场用水粉笔演示示范一次效果会好。

3、部分幼儿在点彩画练习时创造性地运用了色彩重叠点彩,绘画立体效果好。

4、组织教学时的语速可以吧再放缓一点。

(4)大班美术教案《秋天的树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小结: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评价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

教学反思:

1、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评价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大班秋天的树林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10462字。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水果,进行简单的仿编。

3、体验收获时的喜悦。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又是什么颜色的?

二、学习诗歌。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投影仪上的图片,朗诵诗歌,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诵诗歌。进一步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师: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帮幼儿理解,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3)教师: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诗歌。

三、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1、提问:秋天的树林里还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启发幼儿替换诗歌中的水果的名称,仿编诗歌。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总体环节上都很流畅的下来,幼儿基本上都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创编诗歌。可是在小环节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改进这次活动,希望洗一次得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小百科:秋天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5)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秋天的颜色》说课稿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秋天色彩斑斓,瓜果飘香,这正是引导幼儿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秘的好时机。这小小的文学作品句式简短、句式结构重复,有利于幼儿学习规范的语言,适合这个年龄的幼儿学习。中班的孩子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词汇量开始丰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基于这点掌握儿歌内容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思维,这对中班的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我将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理解诗歌,学习仿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以此来解决这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语言能力增强,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这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诗歌,感知诗歌所表达的秋天色彩美。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及讲述的方法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索活动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幼儿在看看、摸摸、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动我采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操作法、难点前置法等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

直观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激情,让孩子对活动更加感兴趣,更直观地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我逐个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欣赏作品。

游戏教学法:我打算在第二环节中使用,让幼儿给小树穿衣服的游戏,引导边说边玩相互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活动我简单明了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详细的说一下:

(一)观察感知,积累经验(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共同寻找秋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出示直观的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多彩,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也就是所说的难点前置法。)(二)操作探索,具体感知“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来帮忙找朋友。”(出示菊花、松树、枫叶的图片,让幼儿与红色、黄色、绿色图片匹配)(我设计的给小树穿衣裳的游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三)理解学习诗歌“老师用卡片编了一首诗《秋天的颜色》你们听:‘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谁来告诉我刚才说了什么?菊花、枫叶、松树都说了什么?”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秋天是什么样的,(师生共同念儿歌)”

“我们来交换着说,我说前半句菊花说,小朋友接下去说。”

(活动中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四)扩展想象,仿编诗歌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由于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谁告诉我秋天还有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你听苹果说:秋天是红色的。香蕉说:秋天是黄色的。”“谁也来学着老师编一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找朋友一起编首儿歌。”(幼儿自由创编)(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合作者。)

4、集体交流“请编好的小朋友上来说说你的儿歌。”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6)

主题的产生与说明: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

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主题目标:

1、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知道秋天天气渐渐变凉,小草和树的叶子开始枯黄,菊花开放了,果子成熟了。

2、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所观察事物的简单印象。

3、在老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几种蔬菜,知道名称,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4、能用水果、蔬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感受水果、蔬菜带来的造型美和艺术美。

活动设计重点活动名称重点领域活动方式

秋天的大树

(第十周)拾落叶

小黄叶变颜色

扫落叶

采松果

小树叶

肥肥的螃蟹

树叶拼贴科学、语言、生活

艺术、科学

社会、艺术

艺术、科学、运动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生活

艺术、科学小组

集体、小组

集体

集体

集体

小组、集体

小组、区域

秋虫的歌(第十一周)小瓢虫

小蝈蝈科学、艺术

艺术、科学、语言

科学、艺术小组

小组、集体

集体、小组

果子熟了

(第十二周)摘果子

蜗牛和苹果

水果品尝会

水果娃娃

橘皮制作艺术、语言 语言、科学

社会、语言、生活 艺术、语言 艺术、生活集体 集体 集体

小组、区域 小组、区域 农贸市场

(第十三周)参观农贸市场 看菊花展 撕贴菊花 郊游

米和面社会、语言 科学、社会 艺术

艺术、语言、社会 科学、生活集体、小组 集体 集体

小组、集体 秋天的蔬菜

(第十四周)水果 切片花盘 蔬菜

韭菜大蒜葱

蔬菜火锅科学、计算 科学

科学、生活 艺术、科学

生活、科学、社会集体 小组 集体

集体、小组 集体、个别

日期课程与内容组织与实施 第十周 11.1 周一

上午拾落叶

目标:

1、感知秋天许多树叶发生了变化,有采集、欣赏和用树叶制作的积极性。

2、能动脑筋,将树叶以粘贴、穿缀或其他方法装扮活动室。

准备:小筐、胶带、绳子等

过程:

1、采集各种树叶

1)在园内散步,感受树叶的变化。

2)激发幼儿拾落叶的兴趣

3)幼儿带上小筐在园内观察和采集树叶。

2、讨论、交流自己采集的树叶

1)将自己采集的树叶放在桌上,用抹布擦干净

2)看、摸、闻树叶

你采集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它是什么树叶的叶子?

11.2

周二

上午小黄叶变颜色

目标:

1、通过感知秋天许多树叶发生了变化。

2、了解树叶变黄的原因。

准备:故事、篮子

过程:

1、欣赏故事:想一想

1)说一说:小黄叶是怎么变黄的?

2)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变绿?

3)小黄叶能不能变成其他的颜色?

4)你觉得什么颜色的叶子最漂亮?

2、讨论

你看到了哪些叶子是黄色的?

3、户外捡黄叶

1)找一找:黄色的叶子在哪里?

2)捡叶子,将捡来的叶子放在篮子里。

3)注意户外的安全和卫生。

4、集体装饰树叶和教室。

11.3

周三

上午扫落叶

目标:

1、通过观察阿姨扫室外的树叶,了解拾落叶不但能保持环境的清洁,而且落叶是很好的肥料。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劳动的乐趣。

过程:

1、观察

1)观察阿姨在干什么?

2)做了些什么事情?

3)如何做?

2、帮助阿姨打扫,捡树叶

1)知道将捡来的树叶放到垃圾桶

2)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

3)做事情要认真,不要到处乱跑,要一心一意。

3、讨论

为什么要将树叶堆到树根下?

了解拾落叶不但能保持环境的清洁,而且落叶是很好的肥料。

11.4 周四

上午采松果

目标:

1、通过户外寻找、采集松果,体验活动的乐趣。

2、活动中了解松果的用途。准备:篮子 过程:

1、要求

1)到户外寻找松果。2)观察松果的样子。3)摘松果

2、讨论

1)小朋友是怎么摘到松果的? 2)松果里面的种子是什么?松仁 3)松果是什么动物最爱吃的?松鼠

3、将幼儿摘的松果送到区角,幼儿可以将其制作挂件、颜料涂色,进行装饰。11.5 周五

上午小树叶

目标:

1、体会小树叶和大叔妈妈的情感。

2、学习用连贯、舒缓和断顿、跳跃的歌声表达两段歌词的不同情感。准备:录音、人手一片树叶 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听音乐自由舞蹈

2)幼儿手拿树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师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熟悉歌词。4)随音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学习歌曲

1)讨论两段歌曲的处理,第一段轻柔,第二段快而有力。2)幼儿完整学唱 第二周11.8 周一

上午肥肥的螃蟹目标:

1、能根据孩子对螃蟹外型的认识,剪贴螃蟹。

2、激发幼儿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准备:手工纸、范例 过程:

一、观察

1、螃蟹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蟹钳的样子?

二、制作过程

1、剪圆形的身体

2、尖尖的蟹钳

3、细细的八只爪子

三、幼儿集体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作好的螃蟹粘帖在墙上。

11.9

周二

上午树叶拼贴目标:

1、通过选择树叶、想象作品、粘帖树叶,完成树叶粘帖作品。

2、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准备:树叶、固体胶、纸

过程:

一、谈话(根据教室中的物品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们教室中间的椅子上放了许多的什么啊?(在幼儿园捡的各式各样的树叶)

2、这些树叶可以组合成些什么?(幼儿在昨天捡树叶后,教师组织幼儿拼树叶)(幼儿讲述自己想拼的东西)

3、等会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好的东西拼贴在纸上。

二、幼儿活动

1、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注意:与同伴不要拼贴的一样,要与众不同。

三、活动作品展示

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11.10

周三

上午小瓢虫

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瓢虫世界的兴趣,了解瓢虫家族的益虫和害虫。

2、发幼儿关心、保护树木的情感。

准备:瓢虫课件

过程:

1、幼儿看课件,引发幼儿交流讨论

1)、果树林里有两棵果树生病了,请谁来帮助他们?

2)来了哪些瓢虫,他们叫什么名字?是怎样排队飞到果树林中的?

3)谁飞到了果树哥哥的身上,谁飞到了果树弟弟的身上?

4)过了几天,这些果树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5)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

2、幼儿操作

启发幼儿看图示折瓢虫,并在瓢虫身上画上点子,贴在果树身上。

11.11

周四

2、激发幼儿喜爱绘画、喜欢创作。

准备:图片、纸、笔、剪刀、手工纸、固体胶

过程: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1)、你看到了些什么?

2)、你觉得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集体讨论、回答总结。

2、绘画

2)、运用各种彩色手工纸制作蜘蛛,并粘帖。

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绘画时画面的整洁。

3、作品展示。11.12 周五

上午小蝈蝈

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小蝈蝈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准备:蝈蝈 过程:

一、到草地上捉蝈蝈

1、幼儿自由捕捉,教师观察

2、说说如何能够更快的捕捉到蝈蝈?

二、观察蝈蝈

1、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2、有几条腿?有什么不同?

3、身体有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蝈蝈的生活习性

1、生活在什么地方?

2、喜欢吃什么

四、将捉到的蝈蝈带到教室饲养。第三周 周一 11.15 上午摘果子

目标:

1、通过对乐曲的理解,感受秋天果实丰收的美丽景色。

2、能初步合拍的随音乐做摘果子及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能创编不同方位摘果子的动作。准备:录音、图片 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苹果丰收的景象。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重点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应将手腕转一下。

3、学习舞蹈

师用语言讲述摘果子的情节,并完整示范。幼儿学习,启发幼儿用踵趾小跑步来表现,4、启发幼儿创编不同方向的摘果子动作。

问:上面的苹果摘完了,其他地方的苹果怎么摘呢? 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带幼儿集体练习。11.16 周二

上午蜗牛和苹果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能够在活动中探索苹果变化的原因。准备:故事

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故事中有谁?

2、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

3、苹果怎么会病了?

二、讨论问题

1、幼儿集体、个别讨论教师的问题

2、再次听故事,教师请幼儿从故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3、教师总结

三、故事表演

1、教师请幼儿扮演蜗牛、苹果

2、集体幼儿分别选择自己的同伴来扮演角色。

四、活动结束 11.17 周三

上午水果品尝会 目标:

1、幼儿知道秋天的水果种类很多,有营养,加深对秋天水果的认识。

2、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水果拼盘,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幼儿收集秋季各种水果,每组各放置水果、塑料刀、抹布,水果拼盘幻灯片等 过程:

1、引导幼儿谈谈秋季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

2、讨论水果的作用和价值

3、幼儿观看水果拼盘幻灯片

4、幼儿制作水果拼盘

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小心并正确使用塑料刀、鼓励幼儿拼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图案

5、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共同分享品尝 11.18 周四

上午秋天的水果 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水果。

2、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准备:水果

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介绍活动的内容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3、自由结伴观察水果

二、组织活动

1、说一说你摸的水果

2、闻一闻水果的各种味道

3、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味道

三、分享

教师、幼儿共同分享对水果的新的感受和认识。11.19 周五

上午制作菊花 目标:

1、观察菊花的多种颜色和姿态造型。

2、引导幼儿合作性学习,用多种材料绘画、制作菊花展览会。

准备:幻灯片、各种制作材料

过程:

一、回忆上次看过幼儿园里的菊花。

感知菊花的特征:菊花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茎、叶子是什么颜色?叶子是什么形状?菊花什么时候开?花有什么用?

二、幼儿合作画

一边看电脑中的照片,一边请小朋友讲讲。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布置菊花展览会,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请幼儿来讲。

幼儿操作:每组幼儿商量合作怎样来完成一幅画。

三、菊花展览会

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幼儿学习从形态、颜色上进行评价

11.22

周一

上午

橘皮制作目标:鼓励幼儿利用桔皮可撕、可剪、可钉等特点创造性地制作玩具,体验桔皮制作的乐趣。

准备:大头钉、橘子皮、橡皮泥等

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

用桔皮制作自己想象的物品

2、认识活动的工具及作用

3、组织幼儿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与创作,及时的表扬幼儿大胆的创新。

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注意活动中工具的安全。

1、活动结束

作品展示

互相交流、讨论。

11.23.周二

上午撕贴菊花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小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2、活动中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创作的欲望。

准备:彩纸、作业纸

过程:

一、回忆

1、看到的菊花的样子?

2、象什么?

二、观察

1、圆形的手工纸如何制作菊花?

2、教师总结

三、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1、不要将纸撕坏

2、粘帖时注意位置。

四、作品展示

将作品粘帖在墙壁上。

11.24

周三

上午热闹的 农贸市场目标:

1、带领幼儿认识农贸市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蔬菜、家禽、鱼类等,知道农贸市场是人们购买农副产品的地方。

2、了解农贸市场营业员的工作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准备:选择好附近的农贸市场

过程:

1、参观前谈话

问:到农贸市场去看什么,怎么看?并提出注意事项。

2、参观农贸市场

1)观察商品摊点

2)观察顾客怎样买东西

3)重点观察蔬菜、水果的摆放和品种

3、参观后谈话

农贸市场是干什么的?

市场里的人是怎样劳动的?

没有农贸市场会怎么样?

11.25

周四

上午看菊花展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菊花缤纷色彩和多才形态,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植物。

2、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菊花

过程:

一、参观前谈话

1、地点

2、注意保护菊花

二、观察

1、欣赏菊花不同的颜色、花瓣、形态

2、菊花的不同造型。

3、观察的同时想象与之相似东西。

4、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菊花的知识。

三、活动结束

安静的回到教室

四、活动延伸

绘画各种各样的菊花。

11.26.周五

上午郊游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2、学习用歌表演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准备:幼儿已学会唱歌曲

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问: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第二段音乐听起来又是怎样的?

2、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得去郊游的情景。

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教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进行集体练习。

3、听录音,唱着歌到户外去郊游。

11.29

周一

上午水果目标:

1.通过用手触摸,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主

要特征,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2.尝试、探索用颜色代表水果进行大小排序,用数字代表颜色来读数,发展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箱5个;苹果、柚子、猕猴桃、葡萄各5份,切好的各1份;卡片;盘子;叉

过程:

一、摸一摸

1.幼儿自由摸箱子,猜一猜,里面是哪些水果宝宝?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幼儿依次摸出自己摸的水果。

二、排一排

1.每组四位幼儿合作按水果的大小进行排序。说说:哪个水果排在第几个?

2.游戏:捉迷藏。

教师拿走一种颜色,引导幼儿说说:第×个什么样的水果宝不见了?

3.一种颜色代表水果,幼儿游戏、大小排序

三、读一读:看色读数

四、尝一尝

1.分水果。

2.幼儿将客人老师的答案总结。

3.自己尝一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11.30

周二

上午切片花盘目标:

1、能用几种蔬菜的切片摆放出造型美丽的图案。

2、感受有规则图案所表现出的美。

准备:

1、和幼儿一起将胡萝卜、藕、黄瓜等蔬菜切成小片,将蒜苗、芹菜等切成小段,分类摆放在盘中。

2、人手一块装饰板

3、投影仪、厨艺书

过程:

1、欣赏厨艺盘菜

问:这些菜好看吗?厨师为什么要这么摆?(引导幼儿感受蔬菜摆放的美可以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

2、讨论厨艺盘菜的制作方法

如:每盘菜摆放得象一朵花,中间有中心点,四周用蔬菜摆放成对称的花边图案;不同的装饰板,蔬菜摆放的特点也不一样。

3、幼儿操作

介绍活动材料,看一看各种蔬菜的切面,猜一猜是什么蔬菜?

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装饰板,拼摆切片花盘,提醒幼儿注意蔬菜颜色、形状的搭配。

4、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切片花盘

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做的切片花盘

集中,用投影仪介绍幼儿的切片花盘,并请幼儿自己介绍。

5、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中也来做小厨师,和父母一起将烧制的菜装饰得更美丽,使菜又好看又好吃。

12.1

周三

上午蔬菜品尝会目标:

1、进一步感知蔬菜的不同味道和多种吃法。

2、能简单介绍自己家制作的菜肴。

准备:

幼儿在家与父母商量共同做一种菜,并参加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的全过程。

每人一套餐具,公用的勺子若干

过程:

1、相互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

引导幼儿从制作的材料、方法和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幼儿将自己带来的菜肴摆放在餐桌上

2、参加蔬菜品尝自助餐会

讨论自助餐的进餐礼仪(用公用的勺子盛菜、相互礼让、不浪费等)

幼儿自选菜肴品尝,在快乐的气氛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喜欢蔬菜的情感。

引导幼儿品尝更多品种的蔬菜。

引导幼儿有重点的品尝同种蔬菜的不同做法。

周四

上午大蒜哥哥、葱弟弟、韭菜妹妹目标:

在拣菜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类,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准备:韭菜、大蒜、葱

过程:

1、出示一筐混在一起的菜

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

2、幼儿一边拣菜,一边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放?

4、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问:谁象哥哥,谁象弟弟,谁象妹妹?

5、小结:韭菜叶子是窄的、扁的,大蒜叶子上圆下扁,葱叶子是圆柱形的,里面是空的。

周五上午

买菜目标:

1、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唱出欢快的气氛。

2、据歌词创编动作。

准备:音乐录音

过程:

1、讨论买菜的游戏

我们怎样去买菜?

师边唱边表演情景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2、学唱歌曲

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念歌词

幼儿学唱歌曲

学习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创编歌表演

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启发幼儿根据所买小菜的不同替换歌词

名称内容与材料指导要点

语言区小图书

拼图认字(拼图)

1、提供认字的卡片,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认识汉字。

2、阅读图书,通过观察图片,自由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的能力。

探索区花开有几朵?(数字、花)

拼图(各种拼图)

找影子(图片、影子)

1、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2、通过幼儿的活动提高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

3、教师适时的指导幼儿活动,让幼儿能够从活动中、游戏中找到知识。

生活区编辫子(毛线辫子、橡皮筋)

小厨房(厨房用具)

1、教师提供幼儿编辫子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尝试,将辫子扎起来。

2、在小厨房的操作台面上活动,把幼儿生活中的事情搬到幼儿园中进行。

美工区剪贴水果(图例、手工纸)

折纸(图例、手工纸)

装饰图片(图片、装饰材料)

1、提供各种活动的材料,通过幼儿观察图例、示范,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制作作品。

2、教师提醒幼儿将作品粘帖在墙壁上供同伴欣赏。

3、注意活动中的整洁。

主题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指南》,教师逐渐懂得了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支持幼儿的发展。

本次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通过儿歌、游戏、运动等多种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到了各种动植物的变化,了解到了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幼儿逐渐有了秋天的概念,并常常会在交往中不自觉地对同伴说:秋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活动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各种各样的蔬菜。许多幼儿还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熟悉买菜的过程,并和家长一起拣菜、洗菜、看家长做菜,感受劳动的过程。幼儿还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昆虫,并且了解了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在这段时间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这个秋天的主题是非常的感兴趣,时常将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画出来,真正体现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外,从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如:水果品尝会,蔬菜拼盘、参观农贸市场等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探索欲望强烈,收效非常明显。

最后,我们的主题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让孩子们带水果,还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买菜,家长们都配合做到,为孩子们的自主探索创造了条件。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符合"一"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型减法和消去型减法活动准备:

3、幼儿用书、教学图卡;2、雪花片5个(2个红色、3个黄色)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过程:

一、雪花片

1、师:"今天老师发现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听话,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师:"我们怎样把这5个雪花片按颜色分成两组?红色雪花片有多少个?"

3、师:"5个雪花片去掉2个红色雪花片,还剩几个黄色雪花片?"

(小结:将总数分为两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用"一"来表示(出示符号卡)。)

二:排队

1、师:"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前面站成一排,请你们按顺序报数。"

2、师:"现在站在前面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那老师请这3个小朋友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那么现在前面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三:图卡教学

1、师:"外面的树上有很多漂亮的树叶,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树枝上原本有几片叶子?掉了几片?还剩下几片?"3—1=2

2、师:"秋天到了,叶子都落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捡了一些漂亮的枫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总共有多少片枫叶?黄色和绿色枫叶分别有几片?全部的枫叶减掉绿色的枫叶,还剩下几片黄色的枫叶?"5—2=33、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小朋友们再见!"数学《秋天的落叶》活动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以游戏为中心,以玩游戏的方式上的,在游戏中让孩子了解去掉可以用"—"号表示。从孩子的特征和性别之分利用符号玩游戏,从而让孩子学习分合型减法和掌握这符号的意思。整体来说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流程比较顺;从孩子的操作上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减法。

虽说这一节课从传统的方式上说,我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我也有疑问,以游戏这种方式上5的减法会不会太简单了,我是不是还没跳出传统的说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强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这是我上完课之后的第一想法。后来我想,让孩子从游戏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愿设计这个"去掉"的符号,可能会让孩子对"—"这个符号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这个活动中有一点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动中我虽然有与孩子一起实践再操作,不过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是我说的比较多,我牵着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如讲解为什么要用减法。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另外,因为活动中要完成算式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运用什么形式让孩子探索会更好,让孩子探索操作的过程理解分合型减法、消去型减法。不断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各种树木,知道了树木名称,形态,作用,并且对它的叶子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捡叶子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创造,使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8)

诗歌:秋天的色彩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 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

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 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秋天的色彩》,了解秋天花草树木的颜色。

2.认识常绿树。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秋天的色彩》。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视频《秋天的花草树木》

1.教师播放课件【视频欣赏】,请幼儿欣赏。

2.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花草树木?猜猜这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请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花草树木?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 欣赏、创编诗歌《秋天的色彩》

1,教师播放课件【诗歌欣赏】,请幼儿欣赏诗歌《秋天的色彩》。

2,请幼儿说说菊花、枫叶、松树、大地都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诗歌《秋天的色彩》。

三、 请幼儿尝试创编诗歌。(教师可以示范:如"桂花说:秋天是金色的"。)四、请幼儿自由表达: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延伸活动:

延伸第二节活动:幼儿自由绘画《秋天的颜色》。

活动建议:

本活动通过讨论法,了解了秋天的色彩是彩色的。还能创编出:麦穗说:秋天是金色的;苹果说:秋天是红色的;香蕉说:秋天是黄色的;桔子说:秋天是橙色的等。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动脑筋。

教学反思: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诗歌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

秋天的树教案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教幼儿通过水果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概括水果的特征,发展幼儿观察想像和思维能力。

2.教幼儿学会编谜语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能力。

3.要求幼儿用简短、押韵的语言编谜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秋季水果实物:一串葡萄,香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猜过一定量的谜语。

1.每个幼儿一张水果卡片,帮助幼儿掌握有关谜语的简单常识。

2.通过实物观察和图片、软件的介绍,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生长情况及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一棵藤儿弯又弯,挂着珍珠一串串,有绿有紫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葡萄)对了! (教师出示一串葡萄)它是在什么季节成熟了,葡萄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两天,我们认识并品尝了许多秋季的水果,今天,我们一起为秋季的水果编谜语,好吗?

2.以葡萄为例,帮助幼儿分析编谜语的方法:编谜语的句子要短,并且顺口押韵,读起来要像儿歌一样好听。

3.教幼儿编谜语“香蕉”①出示实物,启发幼儿通过其形状、颜色、用途编谜语。②帮助幼儿编出谜面;③让幼儿创编。

4.幼儿分组编谜语:①每幼儿拿一张水果卡编谜语。②各组选一名幼儿讲述谜语。

5.各领域渗透

科学: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用途等特性。

语言:学习用语言对水果的特性进行描述。

社会:教育幼儿与别人分享食物。

健康:教育幼儿注意食物卫生。

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说一说,并鼓励他们的求异性,发挥他们的观察、想像、思维、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环境中渗透: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观察、思考、讲述的环境。如:给他们提供各种水果的实物摆设、图片挂饰、区角中的卡片操作、演示等。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可多买不同的水果摆放,让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并让他们每天吃不同的水果,请他们把该种水果的特点说出来。

活动反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对于幼儿来说,秋天在孩子们眼中好吃的水果是最亲切的,让孩子们一边吃着苹果、香蕉、桔子、梨等可口的水果,一边通过水果形象地认识相对应的颜色。让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扎手绢教案反思(集锦11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的重要依据。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扎手绢教案反思,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对象是中班的小朋友,他们很好动,正是基于他们的活泼可爱,教师利用小游戏丢手绢来开展活动,使小朋友们在快乐中玩,在快乐中学习。

活动目标

1、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2、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让他们自由、开放的玩起来。

2、活动有序不紊的开展。

活动准备

手绢一张、中班小朋友

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中班小朋友到草坪空地集合,并围成圈坐在草地上。

2、老师引导学生拉开活动的序幕丢手绢游戏。

3、全体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唱起: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重复)

4、手绢放在谁的后面,谁就起来表演节目。(唱歌、背诗、跳舞等)

5、老师对被丢中的小朋友给予评价,然后继续开始游戏。

教学反思

此活动对于中班的小朋友还是比较合适的,小朋友们很喜欢。在活动中,被丢中的小朋友有些表现出很倒霉的样子,而其他小朋友的感觉就是幸灾乐祸的。对于这种情况的表现不是很好的,说明孩子们不够自信,不敢于出来表演节目。如果小朋友们都很愿意,丢中了感觉很快乐、很幸福,那才是最棒的。

所以,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出锻炼孩子们的自我表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加大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信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用做游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活动灵敏度与思维应变能力。

2.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生学会一种新的幼儿游戏。

3.让学生理解:游戏应当遵守一些规则。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游戏行动。

2.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

空场地一块,手绢一条音箱磁带歌曲{丢手绢}

活动过程

1.(激趣)示意学生手拉手-站成一圈,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游戏呢?()小朋友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教一个新的游戏,大家想不想学呢?注意,老师手里拿着一条手绢,等一会儿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乖,就让他小朋友先玩。

3.讲游戏规则:

⑴拿手绢的小朋友,在圈外沿老师刚示范的方向,边跑边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唱《丢手绢》,看哪个小朋友不注意时,就把手绢悄悄地丢在他的身后,然后快速地跑开。

⑵如果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没发现,让丢手绢的小朋友抓住了就表演一个节目。

⑶如果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发现了,那么赶紧拿起手绢去追丢了手绢的小朋友。在他跑到你的位置前如果追上了,他就表演节目;如果追不上,那么拿手绢的小朋友继续丢手绢。

4.教师示范表演,边讲解给学生。

5.学生做游戏开始,选刚才听得最认真的学生先丢手绢,教师也参与其中。

教学反思

学生在每次活动开始的时候活动积极,兴趣很高,但是这种兴趣很快消失,乱跑乱闹。学生乱跑的时候安全得不到保证,在以后的教学时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丢手绢》是科教版,本教材很符合幼儿学习,唱起来很上口,很快活,乐句不是很长,也很好记。

幼儿都喜欢唱歌跳舞、游戏活动,课上随意好动,我就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节幼儿游戏活动《丢手绢》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半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这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2、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3、能完整的唱全曲。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教学重点、难点

完整的唱乐曲,欢快的游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子琴手绢

2、画一个圆圈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师:老师请小朋友和我做一个游戏:一起和我拍手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设计意图:让小朋友懂得游戏的规则,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静静的坐下来。)

幼儿:静静的坐在那里

师:你们知道吗

幼儿:信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戏法,你们看能变出什么

幼儿:手绢

师:师拿着手绢带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我在做什么

幼儿:丢手绢(设计意图: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明确教学目标)

板书《丢手绢》

二、学唱歌曲

1、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幼儿念一次歌词(学习方式:幼儿随着老师念歌词时带着丢手绢的动作)读三遍,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学习方式:看老师的动作,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3、完整的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4、学生和琴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手段:聆听对琴加深认识)

5、用动作表演歌曲

6、播放视频:《丢手绢》游戏

三、音乐游戏

1、讲述游戏的规则,由老师先示范。(设计意图:让小朋友了解游戏的规则,以防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不安全的事情发生,首先,让小朋友知道爱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的小朋友)

2、用开火车的方法围城一个圈,然后蹲下,把自己的小手轻轻的跟着音乐拍起来,一边拍一边轻轻的跟着音乐唱《丢手绢》这一首歌,但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要告诉被丢者,这样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跑步。当小朋友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追上者在圈中表演一个小节目。

3、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跑的太快。

四、活动升华(设计意图:进一步的去挖掘小朋友的智力,让孩子更聪明更好学)

游戏这么好玩啊,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五个八个的小朋友就可以做这个游戏,回家也可以和自己爸爸、妈妈、姐姐一起来做这个游戏。[.教案网出处]当然,以后你们如果还有更好玩的游戏,也可以到学校和老师,和小伙伴一起玩。

小朋友们,现在游戏结束了,我们开这火车去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去。开火车走出教室。(设计意图:让小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音乐游戏《丢手绢》活动中,我以事物手绢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问幼儿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比这节课,上的更有进步。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4

设计背景

因本班部分小朋友不太讲卫生,为了使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而设置本课。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能用普通话跟随教师念儿歌。

2. 丰富词汇:干干净净。

3. 教育小朋友**清洁的好孩子。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小朋友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

难点:读准字音。

活动准备

(一条干净,一条脏),儿歌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条小手绢,让小朋友议论这两条手绢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脏手绢变干净?

2. 教师念儿歌《洗手绢》,小朋友欣赏。

3.请小朋友看书,看图说出儿歌内容。

4.小朋友听教师念儿歌,然后回答:

(1)是谁在洗手绢?洗手绢的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小朋友用什么来洗手绢?为什么盆里有那么多花朵朵?

5.小朋友欣赏儿歌《洗手绢》录音,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6.小朋友跟教师读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小朋友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小朋友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两条小手绢,一条干净,一条脏,让小朋友议论,这样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问小朋友你喜欢干净的手绢,还是喜欢脏的手绢,

小朋友一定是喜欢干净的手绢,从而就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爱清洁。放录音《洗

手绢》让小朋友欣赏,使小朋友感受儿歌中的连环韵律美。本节课的效果好。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也许我还会准备好一盆水和洗衣粉,让小朋友亲自洗脏的手绢,让他们感到劳动最光荣。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大胆尝试,染出不同的图案。

2.体验染纸活动的乐趣。

3.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宣染的基本方法。

2.难点:幼儿能不断变换纸的折法,染出不同图案的手绢。

活动准备:

1.各种印染手绢的图片,实物。

2.正方形纸巾、彩色颜料、色盘、棉棒、抹布、旧报纸若干,分组摆放。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让幼儿熟悉各种各样的印染手绢。

1.与幼儿讨论看到了什么?

2. 这些手绢和我们平时用的手绢有什么不同?

二. 教师示范讲解印染手绢的具体方法:

1.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些漂亮的手绢,请小朋友看一下,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下呢

2.教师讲解:

教师示范染边

一张纸巾,随意的折一折,折成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其他的图形,都可以。(正正方方一张纸,对边折成长方形,折呀折,折四下)

将折后纸巾的边放进盛有彩色颜料的色盘里,沾一沾,(快速沾沾边宝宝)

沾完后,轻轻的打开、放在展板上。(轻轻打开真奇妙)

教师示范染角以及边角混染

引导幼儿染不到得地方可以用棉棒进行点染

三.幼儿进行染纸: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提要求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染料弄到自己衣服上,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只有认真,安静的小朋友才能染出更漂亮的手绢来

2.幼儿动手操作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染出不同的图案。教师及时指导,提醒幼儿及时擦掉手上、身上的颜料,注意卫生。

四.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将染好的手绢放在展板上,教师进行点评

五.结束课程:

小朋友染得小手绢都很漂亮,现在拿出你的小相机我们一起来给它照相吧!

活动延伸:

下次活动,幼儿尝试印染不同形状的纸巾,如:花型,圆形,多边形。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将已经染好的手绢做成课件,让幼儿欣赏。在幼儿了解染纸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会想这些漂亮的手绢究竟是怎么染出来的,从而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我引入了展示实物的环节,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染出来的手绢,说说他们与普通的手绢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做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的环节里,我在课前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用来染色的纸质量要好而且要厚一些,这样不容易烂。其次就是对于选用的颜料有一定的要求,应用水溶性较好的水彩颜料或国画颜料,这样染出来的手绢色彩更均匀亮丽。

教师示范时,我分了三个小环节。对边折成正方形,染边;对角折成三角形,染角;以及边角混染。告诉幼儿可以变换不同的折法,不同的染法,可以染出不同效果的手绢。同时我把这一操作过程编成了口诀,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能掌握这个染纸的方法,而且每个孩子能创造出更新颖更漂亮的图案,这让我很惊奇同时也很高兴。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只给了简单的指导,幼儿就可以发挥最大的空间,印染出新奇漂亮的手绢。而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了卫生的问题,都能干净的完成。

虽然完整的上完了这节课,但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示范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自行创造折纸的方法。不仅仅是折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让幼儿自行发现折纸的方法不同印染的手绢就大不相同。其次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有遇到的困难,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再次教师在示范点染时,应该说的更详细些准确些,以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知道棉棒怎么用的情况。最后在活动结束时,可以引出不同形状的纸印染出来的手绢,为下次活动做铺垫。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增强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追逐中的应变技能。

2.加强平衡和协调能力,激发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场地、幼儿分两组围成圆圈、手帕两块。

游戏规则:

丢手绢时不能往后看玩法:

玩时,众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音乐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段音乐欣赏让幼儿有自我表现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音乐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段音乐欣赏让幼儿有自我表现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对比的方式发现桃花的不同形态,并用简单的形态进行表现。

2、大胆添画桃花,丰富画面,能画一整片桃树,感受绘画作品的美。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欣赏过桃花树

2、物质准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什么图片?(桃树)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去参观过的桃树的照片,今天我们来画一画上次我们看到过的桃树。

二、局部观察感知,讨论画法

1、这棵桃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树枝,树杆,树叶,花)

2、他的树枝是什么形状的?

3、树叶和花的比例是什么样的?桃花的花瓣是几片的?

4、你想怎样来画这棵桃树?

小结:先画树杆,再画树枝,接着画桃花和树叶,桃树上桃花比较多,树叶比较少,看起来一整片都是粉红的。

三、幼儿尝试写生画,教师巡视并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作画,要求画出桃树的主要结构。

2、鼓励幼儿画一整片桃树,画面干净整洁。

四、讲评: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教学反思:

桃花色彩鲜艳,盛开时景色怡人。孩子们对桃花都非常感兴趣也很喜欢,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去画一画桃花,但如果单画一棵桃树或一簇桃花显得略微单薄,为了给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发表想法和心声的空间。前期组织幼儿去观察了桃树,请孩子观察桃树的构成,桃花的构成,你最想画哪一个部分。孩子们都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观察的前提下再进行作画,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接下来是让孩子现场作画,这时出现了困惑,孩子们根本无从下笔,桃花虽然单朵画不是很难,但整体表现出一片桃树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不知该先画树还是先画花,花的构图,以及树和树的叠加关系又成了一个难点。我通过言语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有了前期观察的辅助,孩子们都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过多的提示孩子桃花的花瓣的形状,很多孩子都画了四片花瓣。但最后成品图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次作画活动,让我想到了在组织活动时还要多注意细节的内容,多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递进的方式去完成目标。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手帕)

二、老师出示手帕,幼儿观察老师洗手帕的方法。

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

3、幼儿观察老师洗手帕。提问:老师是怎样洗手帕的,用了哪些动作?

三、幼儿自己动手洗手帕

(1)、小朋友们也都很能干,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我就让小朋友自己试着洗一洗小手帕。(四人一组)

(2)、提出要求:为了不让我们的袖子弄湿,我们要把我们的袖子卷一卷,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

(3)、幼儿分组洗手绢。引导幼儿感知洗手帕的动作。师:"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洗的最干净?他又是怎么洗的?"教师请幼儿表演洗手帕的动作,如搓一搓、拧一拧、晾一晾等。

四、完整听音乐,做洗手帕动作。

1、小朋友做的动作真漂亮,象跳舞一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做起来吧。(播放音乐)

2、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应怎样洗手帕?

3、教师和幼儿一同跟着音乐洗手帕,感受劳动的愉快心情。

五、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洗手绢的本领,而且还把它变成了漂亮的舞蹈,你们真是太棒了,刚才小手帕告诉老师,它想到外边晒太阳,这样它会更干净更卫生,让我们带着小手帕到外边晒太阳吧。

附动作:

第1-8小节:双手同时做在搓衣板上用劲搓的动作,眼睛看手(两拍搓一下)。

第9-16小节:两手相对,握空拳做轻轻搓的动作,眼睛看手(一拍搓两下)。

第17-20小节:同1-8小节。

第21-22小节:两手做用力拧手帕的动作。

第23-24小节:做抖开手帕向上晾的动作,口呼"晾起来"。

活动反思:

小班的音乐律动《洗手帕》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一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做着自己喜爱的动作,感受律动的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这样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得以体现在有节奏的语言提示,助于幼儿分辨音乐。

整首旋律中由于音乐存在快和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倾听的上面,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动作。为了让孩子们在不枯燥的反复倾听中听清音乐的快和慢。我顺着音乐洗手帕中的慢节奏,引导幼儿一拍一下的做在搓衣板上洗手帕的动作,然后快的音乐节奏时我却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略了幼儿现在对八分音符有点快,让幼儿很快的做动作。而且幼儿在活动的同时拧手帕的动作没有做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让每个幼儿的动作做的完美,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更好的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有关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兼得的教育上,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去探索。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增强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追逐中的应变技能。

2.加强平衡和协调能力,激发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幼儿分两组围成圆圈、手帕两块。

游戏规则:

丢手绢时不能往后看玩法:

玩时,众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扎手绢教案反思 篇1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感知生活环境美给人带来的心情愉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3.在欣赏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手工剪贴路,提高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表达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

活动难点:

感受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周末请家长带幼儿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路,重点引导幼儿体验路面铺设的图案美和颜色美,并把幼儿觉得漂亮的路用相机拍摄下来。

其他准备:将幼儿照的漂亮的路的照片做成展板让幼儿欣赏交流。将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路制成课件,课件分2个模块:老师找路1(色彩素雅的路)和老师找路2(色彩鲜艳的路),每个模块又设计了两种播放模式:自动播放模式和手动播放模式。公园背景图4幅、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展板照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

师:这些是小朋友找的漂亮的路。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说你在哪里找到,它漂亮吗?漂亮在哪里?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的路漂亮吗?走在漂亮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这条是在我爸单位里找的,上面的长方形图案很漂亮,我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

幼:这条路我见过,在兰溪公园,我喜欢在这圆圈圈里跳呀跳,很好玩。

幼:这条是我们幼儿园里的路,我每天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很高兴。

幼:这条是街上的人行道,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

老师:(总结)我们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路,有的路很漂亮,走在漂亮的路上心情都变好了。

通过展板照片让幼儿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美的发现和感悟。幼儿急切地挤到展板前,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寻找的各种各样的路。

二、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一》 (色彩素雅的路)

师:老师也找了许多漂亮的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动播放课件《教师找路一》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营造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让幼儿欣赏、体验天天走着的路竟然那么美,那么触动人心。幼儿欣赏时不由地发出一阵阵“哇!”、“哇!”的赞叹声,可以看出这些漂亮的路带给幼儿的心灵震撼。

三、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一》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

幼:我喜欢第1条路,第1条路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6条路,上面有花的图案,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5条路,像光盘。

……

教师为幼儿的审美感受提供自由交流平台,让幼儿的审美感受得以自由表达,此时幼儿的审美感受是零散的,细碎的。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分析路面图案造型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这些路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是什么形状的?这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为什么?

幼:我喜欢第1条路,这条路在河边,是鹅卵石铺的,没有栏杆,走过去很刺激

师:你呢?

幼:我喜欢第3条路。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路面上的图案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条路很漂亮,上面有许多长方形图案。

师:这些长方形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

幼:那些长方形图案排列有规律、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这样的路你有没有走过?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很好。

幼:我喜欢第5条路,我觉得它像一张张光盘,还有音乐跑出来,我喜欢在上面跳舞。

幼:我也喜欢第5条路,上面的图案像一片片荷叶。

……

此环节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审美经验。本着尊重幼儿的个性化体验,我以师幼问答的形式引领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图案造型等审美元素,表达审美感受。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8号路时,除了引导幼儿欣赏图案、颜色等审美元素外,教师借助问题:“如果把这条路和周围的环境合起来看,你觉得怎么样? ”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知路和周围环境搭配能够产生一种协调的美。(此图的周围的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路也像两幢躺在地上的高楼一层一层的,这样搭配就产生一种协调的美。这就像人们穿衣服喜欢配套看起来很协调很好看。)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5号路时,教师借助幼儿的各种想象(如:路的图案像光盘、荷叶、苹果、圆圈、老师则把路边的草坪想象成碧绿的湖面,把路看成漂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片大大小小的荷叶等)引导幼儿感知同样一条路,大家想象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就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正逐步趋向和谐美。通过老师解读,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周围环境里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师(总结):这些路面的图案不一样,图案的排列也不一样,人们看了感觉也不一样。有的图案有规律、很整齐,给人感觉有秩序的美;有的图案没有规律,比较自由,给人感觉一种轻松,随意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协调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意境的美。

四、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二》(色彩鲜艳的路)

师:小朋友再看看老师找的另外一组路,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

将各种各样的路分成色彩淡雅和色彩鲜艳两组依次呈现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在欣赏时能更鲜明、清晰地感知各审美元素。这组路的色彩鲜艳,很有视觉冲击力,很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看了赞叹不绝。

五、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二》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美在哪里?

幼:第1条红色的路很美。

幼:第3条彩色的路也很美。

幼:哇塞,第8条铁路也有彩色的。

……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颜色搭配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颜色这样搭配你觉得怎么样?要是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为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第1条路,它是红色的。

师:红色的路给人什么感觉?你有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路。

幼:红色的路给人感觉很美,很像结婚的时候走的路。

幼:也很像去领奖台的路。

幼:实验小学操场的跑道也是红色的

师:要是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怎么样?

幼:走在红色的路上心情会很高兴。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很激动。

师: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想那样做?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跑步,因为我很激动。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大声呼喊,因为我很高兴。

……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3号路,它用红色、白色、橙色、棕色搭配很好看,很像通往迷宫的路,我很想走进去看看。

……

师(小结):这些路的颜色很漂亮,一条路除了图案美,颜色也会把路装扮得更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里的各种各样的路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这些路是谁设计的?

此环节重点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路的颜色美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从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儿对色彩较敏感,想象丰富。

六、幼儿设计路(手工粘贴路),迁移欣赏经验。

1.激发创作欲望

师:听说××地方正在兴建公园,公园里的路还没设计好。今天请你们当设计家,帮忙设计一条漂亮的路,好吗?这儿是四张景点图,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景点设计路,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路,需要什么颜色的路自己选。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这些图形大胆设计图案,看谁设计的路最美。如果你想设计很特别的图案,桌上有剪刀和纸,你就大胆设计吧。

借助背景图激发幼儿手工设计路,运用欣赏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同时启发幼儿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2.幼儿创作,教师针对幼儿的创作情况进行指导。

3.作品展示

师:请小朋友将设计好的路嵌入背景图,看看你设计的路漂亮吗?可以向同伴介绍你是怎么设计的?也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他的想法和你一样不一样?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一起体验创作的乐趣。幼儿的作品采用嵌入背景图式展示,旨在让幼儿感受设计对象与周围环境融合。

活动反思:

一、选材生活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本次活动教师能捉住幼儿天天感知到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路的美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体验,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

在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去寻找路,进行初次的审美体验,让幼儿与路对话,与家长对话,在对话中积累审美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借助展板照片和多媒体课件的分模块欣赏,引导幼儿再次体验,通过幼儿再次地与路对话,与老师对话来梳理、提升审美经验。

三、注重幼儿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艺术活动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在此次欣赏活动中借助提问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如:在幼儿解读漂亮的路的图案美和颜色美中我会问:你喜欢哪一条路?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 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整个活动过程幼儿情感愉悦,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四、尝试将环境美学理念引入幼儿园审美教育。

引导幼儿体验将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欣赏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也引导幼儿在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集锦5篇)


做好课前工作是每个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那么准备一份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倾注心血撰写教案的教师必然会进一步投入全部精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你是不是写起教案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教案反思(集锦5篇) ”,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篇1

一、朗读课文的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一篇课文,读好课文是基础。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很不错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难的是有感情的朗读。哪些地方快一点,哪些地方慢一点;哪些地方重一点,哪些地方轻一点学生还没有那么清楚的概念,所以读的时候老师要做一定的引导和示范。

例如,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老师先是请了一位同学来朗读,之后老师就说到了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接下来是要求学生用着急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但这时候学生就犯难了,什么样的语气才是着急的语气啊?所以啊,老师可以示范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并加上动作。哦,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就会模仿着老师的语气和动作来读第一自然段,对接下来学生的表演读也很有示范作用。对于重读的地方,如“到处”就可以提醒一下学生,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怎么办呢?”

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随着事情的发展,小乌鸦的心情也是不断变化的。口渴,但到处找不到水很着急,找到水了很高兴,但又喝不着,就更着急了!后来呀,通过自己的努力,乌鸦终于喝到水,又高兴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种变化,让他们的语气随着乌鸦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我们都说,朗读要有层次感。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的时候,我们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来老师抓词语深度解析后,让学生理解了思想感情,这时候就该让学生把感情和朗读联系到一起,通过读的变化,理解也会不断深化。

所以,朗读的层次性很重要。

二、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做到不脱节,不串讲,过渡自然。分析问题从整体着眼,避免问题太碎,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要抛弃掉老师挨句挨字的讲解,要保存下语文最美好的感觉。语文是整篇文章带给我的感动与启发,而不是咬文嚼字就能带来美感。所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是比较好的,既照顾到了低段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又能很好保存语文的味道。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这些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3.向学生抛出问题的时候,不要简单的问是不是,或者是简短的问句,这都是不利于学生思考的。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比如第二自然段,我们本来要问学生的问题是“为什么看到许多小石子就想到办法了?少许小石子行吗?许多石块行吗?”好的做法就是把这几个问题同时抛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问行不行。

4.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思路清晰,逻辑明了。引入新课和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要做得自然,语言精简,切忌啰嗦。评价学生的语言要丰富,不要简单的好、棒、对。要说出学生具体好在哪里,什么样的语言对他们是有激励性的或者有正确导向作用的,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平时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方面。

5.板书方面,虽然有多媒体辅助,但书写这一块,老师的示范作用还是很大了。所以还是要有一定的板书。书写不需要太多,但书写一定要规范、漂亮,这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三、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乌鸦是怎么样喝着水的?

前因后果书上说得很清楚,但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抽象。课文里描写乌鸦喝着水的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渐渐”是什么意思,这对他们来说估计还是有点抽象。所以,这个地方设计一个小实验,既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动脑和动手的乐趣,进一步也就懂了“渐渐”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实验就是还原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老师要准备的是瓶子(装有半瓶水)及小石子若干,请学生亲身实验,像小乌鸦一样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仔细观察水是怎样升高的。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也观察了,最后还让他们说,一下子就理解了。这儿用实验代替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我们主张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年级不太可能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做的至少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觉得有趣,那就是好的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就是朗读的层次性不够,组织教学还有待提高;其次,时间分配不恰当。复习旧知的时间过多,导致新授的时间很紧张,最后下课的时候还有一点内容没讲完。然后,朗读的示范做得不是很到位,或者说没有给学生做很好的示范。最后,指令不明确。比如让学生读课文就是叫他们读,没有说明要求,要怎样读。对于低段的学生,一般要求的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最好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在学生读之前老师就应该说到和提醒的。这些方面,我还做得不够好,所以还要好好学习,好好改进。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篇2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方法(怎样)喝到水的。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乌鸦、喝水、口渴、到处、看见、瓶子、怎么办、找”等词语。区别“渴、喝”的字形和字义,会用“看见”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就用课后的训练题1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四小节。

2、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强训练。

4、背诵课文的训练层次清楚。从看投影背诵到看板书的词语背诵到独立背诵,由形象到抽象;从一节一节背诵到全体背诵,由个别到全体。这样训练扎实到位。

三、本课建议安排三教时。

四、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鸟?

2、教学生字“乌鸦”。

3、乌鸦要干什么?教学生字“喝”。

(1)“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2)右下部分看笔顺指导书空。

3、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

(2)给每小节编号;

(3)指名读,每人读一节,正音。

3、乌鸦喝到水了吗?

(三)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思考: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

2、教学生字“渴”。

(1)读准字音;

(2)为什么是“氵”旁?

(3)读卡片,分清“渴”和“喝”。

3、轻声读第一句。问:乌鸦口渴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看乌鸦口非常渴?

4、教学生字“找”。

(1)读准翘舌音;

(2)谁找什么?

5、指导读第一节。小结。

(四)教学第二至四节。

1、出示投影片。(书上图1和图3)

(1)问:乌鸦到处找水,找到了吗?喝着了吗?

(2)师:瓶子里有水,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课文哪一节写乌鸦找到了水却没喝着?学第二节。

(1)听录音,看第二节,有几句话?

(2)指名每人读一句,思考:哪一句写乌鸦找到了水?

(3)出示第一句。

①教学生字“瓶”,读准后鼻音;

②乌鸦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样?它会想些什么?

③朗读第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4)指名读第二句。

①问:乌鸦喝到水了吗?

②边读边思考: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板书)③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书上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⑤练习说话: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可能喝到水了?

⑥指导读第二句,读好“很、又、也”。

⑦这一句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词?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读出语气来。

(5)乌鸦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出示第三句。学习生字“怎、呢”,“呢”读轻声。

(6)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7)背诵第二节。

①看投影背;

②看板书背;

③独立背。

3、学习第三节。

(1)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2)听录音,问:乌鸦想出办法了吗?

(3)齐读第三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4、学习第四节。

(1)轻声读,然后看录像说说乌鸦想了什么办法。

(2)再看录像,看清乌鸦是怎样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会怎么样?然后讨论并板书。

(3)三看录像,看时,把乌鸦的动作“衔、放”说出来,水升高的“升”也说出来。

(4)指导朗读,“一个一个”、“慢慢”读得慢,最后一句读出非常高兴的语气。

(5)指导背诵。

(五)总结全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说说:开始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鸦?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2、背诵全文。

3、用“看见”练习说话。

4、听写词语和句子。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1.数量词,开火车展示。

2.课前小主持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引入本课

(板书课题)在课题中解决生字“喝”,做动作让学生形象识字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

三、小组合作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汇报读课文(先后两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可提出意见)

四、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结合课前小研究的前两项,拿出生字卡片,和组内同学交流预习成果。(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要求:1.认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交流需提醒的字音和字形。

(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作补充)

五、同学们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在这些问题中,你自己民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请同学结合课前小研究的第三、第四项内容,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已解决的问题,向同学请教自己的疑问。

预设可能存在的疑问:

1.“到处”是什么意思?

2.乌鸦找到水了吗?

3.乌鸦喝水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4.乌鸦怎么想到办法的?

5.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乌鸦的这个办法能喝到水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

组织实验的环节:1.收拾书、文具盒,拿出水瓶和石子。

2.拿出彩笔在瓶中水面的地方作标记。

3.打开瓶盖,攥起小拳头,这是乌鸦的头,伸出拇指、食指,这是乌鸦的嘴巴。乌鸦叼起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边说边操作)

提醒注意观察水面的变化,能喝着水了,实验就成功了,请坐端正。(动手操作,解决“渐渐”一词的意思。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这个词说话。)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七、拓展:

请想一想,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动脑筋↓想办法

看想一个一个放水升高喝着水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教师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字、写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将“办”与“为”,对比学习来识记生字,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字形。“喝”和“渴”利用形象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帮助区分形近字,利用偏旁识记生字。学生兴趣极高,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勇敢的举起手,机会瞬间即逝,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了识字的乐趣。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学生光凭借感官是不够的,借助教具的演示,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并动手操作。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比枯燥无味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这课堂上存在几点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学生回答不准确时,给予学生的引导不太到位。课堂评价语单一,课堂上的各个环节过渡不自然等问题。课堂驾驭能力需要再进一步提高。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课前透视: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信息资料:

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多形式读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读、分段指读、小组齐读等。)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评价。

3、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篇5

乌鸦喝水设计理念本次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

整个活动也是以这个故事引入并贯穿始终的。活动目标的确立是依据《纲要》中指出的:“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活动中,我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

当幼儿力图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的关系。

2、会观察,积极思考,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媒体策划:课件的选择直接把幼儿引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里,使小朋友很容易对小乌鸦喝不到水产生同情感并愿意主动帮助小乌鸦解决问题。课件的出现也把幼儿直接带入到了一个问题情境当中,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课件的选择,也使幼儿的观察变的更直观;活动气氛变的更生动、更有趣!活动准备:小乌鸦图片、乌鸦喝水课件、雪豆、云豆、黑豆各若干、每位幼儿两个装有相同多水的玻璃瓶(贴上黄色胶带)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出示小乌鸦图片,教师用问题引入: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小家伙是谁呀?这只小乌鸦遇到了一点麻烦事儿,需要大家的帮忙,我们来看看小乌鸦到底遇到什么难题了?

2、为幼儿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幼儿了解到天热,小乌鸦口渴了,可是却喝不到瓶里的水。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天这么热,想一想如果小朋友喝不到水会有什么感觉呢?鼓励小幼儿说出自己口渴时的感受,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进入讨论的情境中。小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我们来帮助小乌鸦想个办法好吗?

二、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

怎样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呢?讨论后,各小组出代表说出各自的观点。教师把幼儿的答案集中起来,为幼儿展示课件并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探索活动:

如何让小乌鸦能快速喝到水呢?

1、出示豆子和水瓶组织幼儿玩投豆子的游戏。

2、先请幼儿认识豆子,再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水瓶子上有一个黄色标记,是小乌鸦能喝到水的记号,请小朋友自己选择两种豆子,分别投入两个瓶中,看看,两种豆子各放多少颗能让乌鸦喝到水。

教师指导并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1)、提醒幼儿边放豆子边记数。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实验出现了两种结果,引出下一个游戏:

3、游戏——豆子比赛:雪豆和云豆比赛,看看到底哪种豆子能最先让小乌鸦喝到水?游戏规则:一组投雪豆,一组投云豆,每组每次投一个豆。两组同时投豆子,当有一种豆子达到水位线时,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雪豆能让小乌鸦最先喝到水。并产生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投进同样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让小乌鸦喝到水,而有的却没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呢?教师把问题留给孩子,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

四、教师小结:

鼓励并肯定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今天,我们帮助小乌鸦想了一个好办法,能让口渴的小乌鸦快速地喝到水,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多动脑筋,选择聪明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五、教学反思:

1、从激发幼儿的情感出发来设计活动,会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幼儿了解到豆子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的关系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2、我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把活动引向深入和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适当的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3、我的不足是在操作活动中,我发现个别幼儿出现了不能一个一个投的现象,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也感到我在教学常规培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