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教案 > 导航

《台阶》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31

《台阶》教案之三。

事先对自己的教育内容做好计划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每个老师都已经将教案准备工作作为自己的常态工作,教案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方法,是否对教案的格式依旧不太清楚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台阶》教案之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重点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并感悟文章的主旨。

2,心灵体验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的深远意蕴,解读父辈为提高社会地位而执着、艰辛地奋斗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把握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李健的《父亲》〕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透过歌声,我们分明看到了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这篇《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2)背景介绍: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凹凼(dàng) 涎水(xián) 揩汗(kāi)

筹划(chóu)黏性(nián)撬开(qiào)

尴尬(ɡān)过瘾(yǐn)憋住(biē)

头颅(lú)门槛(kǎn)晌午(shǎ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

低眉顺眼:低着头,用顺从的眼光望。形容对人害怕或驯服的样子。

筹划:筹措,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台阶。

2,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因而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父亲下定决心,开始大半辈子的准备。他捡砖拾瓦,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砍柴卖钱,攒角票往瓦罐里塞等。

5,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新屋落成了,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步骤二:理解人物

小说通过造台阶的过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以“父亲是一个 的人, ”为话题仿例填空。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父亲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在大半生的劳作中,他不断自我鞭策,却从不诉苦。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步骤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一)细节探究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当年的父亲身强力壮,后面写父亲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自家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二)主旨探究

1,“台阶”有什么深刻内涵?

明确: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2,从写作背景来看,文章还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明确:小说还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应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三)质疑探究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

1,第5段详写父亲洗脚,有什么效果?

明确:表现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2,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3段的内容?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的衰老,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逐渐老去的悲伤之情,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深沉、忧伤之情。

步骤四:探讨写作方法

1,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明确:详写旧屋的台阶和新屋的台阶,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2,本文中,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甚至点到为止。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明确:文章要详略结合,与中心有关的,能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详写,而与中心无关的,若是出于情节的需要必须要交代的,则可一笔带过,这样一来文章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四、课堂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是父亲鼓励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同学们为父亲要强、勤劳、朴实的性格所感染,为父亲对理想的渴望、不甘人后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为父亲热切渴盼受人尊重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感染。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实厚道、不怕吃苦、谦卑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鉴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应用在习作训练中。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不够,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实用性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扩展阅读

[教案]地理必修三教案其四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准备一份合适的教案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写好教案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教案]地理必修三教案其四,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课堂反应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下面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地理必修三教案其四 ”,阅读对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本节教材对区域差异的比较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上。在“区域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差异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文要素的差异。要求在理解和掌握区域差异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差异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的特点;

2、了解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特点;

3、了解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

4、了解区域再生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或我国的具体城市来分析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

2、播放有关录像,并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或我国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成长阶段的特点

3、提供网上查询的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的”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

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改善措施,分析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难点

1、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点与地图的整合方面有欠缺,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将所教知识点罗列在地图的相关位置上。

五、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预习导学案,初步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区域差异

A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 :

1、形成原因

2、表现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A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B(2)差异性:(合作展示)

表现:

日本 英国

地形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

B产生的原因:(合作展示)

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

2、经济发展的.比较

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

A(1)相似性

B(2)差异性(合作展示)

表现:

日本 英国

经济发

展特点

工业

布局

农业

人口

与城市

B产生的原因:(合作展示)

1、 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2、 2、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C区域差异比较方法总结:(师生交流 )

探究问题

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

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

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 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6、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7、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有哪些?

提示:(1)气候: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英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但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牧业比较发达。日本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为干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地形: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平原狭小使耕地面积很小,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水利。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8、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 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英国和日本为例

3我国的区域差异

十、教学反思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汇总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估依据。栏目小编认为“三只白鹤教案课件”是一个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教学重点:

三只白鹤怎样记住埋鱼的地方?各以什么做标志?学习生字新词。

欣赏图片,这种鸟叫做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善于捉鱼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只白鹤的故事。 (板书揭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分组、抽学生朗读课文,并适时评价。

(二)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谁在干什么?什么时间?他们最爱吃鱼,为什么把鱼埋在地里呢?

(2)结合图、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埋鱼的位置。

请你用这样一句话说一说:_______把_______作为找鱼的记号。(同桌交流)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过渡: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不一样?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读第三段。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怎么找的?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第三只白鹤落在河边柳树旁。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 4)深化总结。

(1)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1、把句子补充完整,写情楚“谁在哪里?干什么?”。

(l)白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呢?请你说说。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2

《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情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一定能猜到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太阳有升有落,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第一只白鹤找不到大鱼。第二只白鹤记住把大鱼埋在白云下面,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它也找不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因为大柳树的位置短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以上我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读准本课的2个生字“鹤”“剩”,知道鹤是一种鸟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遇事要根据实际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在本节课中,我我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力图使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引入——初读课文——朗读体验——分段研读——探究原因。

教学一开始,我采用了谈话,白鹤图片导入,饲机教学生字“鹤”,积累鸟字旁的字。然后让学生观察白鹤,说说白鹤长什么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白鹤爱吃鱼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由于课文比较简单,所以对于字词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直接以老师来考考小朋友,进行分段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主要是采用教师点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丰富想象。比如:白鹤们吃饱了以后,还剩下一条大鱼,该怎么办呢?快替他们想想办法吧。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然后用上 把 作为找鱼的记号,使学生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给“朝”和 “落”换个词语,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答案非常简单,学生都能明白,这里我设计了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让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原因,不仅使学生对其中的道理更加深刻,其实也是给学生一个练习说话的空间。明白了道理以后,再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如果是你,你会找什么做记号,目的就是让学生也能真正开动脑筋,并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深深扎在学生心中。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是拓展,用《刻舟求剑》的故事加身学生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课堂上我觉得自己最不足的就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虽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启发学生把自己当成白鹤,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去表演,去朗读,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对其中的道理都已经非常明白,但在朗读上没有很大的突破,课堂上还暴露出了很多小问题,课堂调空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3

《三只白鹤》是第二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对,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4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遇事要根据实际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并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齐读课题 教认生字“鹤”

2、 有一天,三只白鹤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听课文录音。要求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啊!白鹤很喜欢吃鱼。有一天,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还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出示句子:有一天,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还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三只白鹤把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三只白鹤,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出示句子: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三只白鹤各自是怎么找鱼的?

(2)三只白鹤是怎么找鱼的?

②第二只白鹤朝( )飞去。

(1) 轻声读第2自然段,在书中用~~~~~~划出三只白鹤记住埋鱼地方的词

(2) 三只白鹤怎么做的?

三、 讨论:

1、 第一、第二只为什么找不到鱼?

2、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3、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大鱼,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4、这三只白鹤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5、假如你是第三只白鹤,你想对另外两只白鹤说什么呢?

2、 为什么找不到宝剑呢?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5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

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鱼。

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

2.生字生词卡片。

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

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

(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

(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

学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

(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

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

(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

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

(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

(2)大家交流讨论。

(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③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饱、第、旁”。

1.自己读读生字,读不准的借助拼音再读一读。

3.自学生字,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4.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比比谁记忆字形的办法最好。

5.小组进行汇报:

午:wǔ独体字。用“牛”来记,教师要注意强调最后一笔“竖”不要出头。也可以用学过的“许”字帮助记,去掉“言字旁”就是“午”字。组词:中午、午后。

饱:bǎo,左右结构的字。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包”是声旁,“食字旁”是形旁。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帮助记忆,“抱”字去掉“提手旁”换成“食字旁”就是“饱”字。请学生说说“饱”字为什么是食字旁?组词:吃饱,饱了。

埋:mái,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理”字记忆,把“王字旁”换成“土字旁”就是“埋”字。也可以边顺口溜帮助记忆:“土里藏东西就是埋。”组词:埋东西、埋伏。

第:dì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弟”字帮助记忆,把上面的“倒八部”换成“竹字头”就是“第”字,也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竹字在顶端,弓字在中间,木杆弓中穿,杆下放只箭。组词:第一天。

抬:tái,左右结构的字。用学过的“台”字记忆,把“台”字加上“提手旁”就是“抬”字。也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台字加个手,离地也能走。”组词:抬头、抬水。

记:jì左右结构的字,“记”是形声字。“己”是声旁,言字旁是形旁。组词:记号,日记。

旁:páng上下结构的字,用认识的“傍晚”的“傍”来记忆,去掉“单人旁”就是“旁”字。组词:旁边。

升:shēng独体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帮助记忆,也可以把“升”字和“开”字比较记忆,“开”字的第一笔是横,“升”字的第一笔是“撇”。还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三十撇”就是“升”字。组词:升起,升高。

6.电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1.学生自己观察书中的范字,观察后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

2.描红后,仿范字在书中第一个空白田格里把8个生字试着写一遍。

3.在这8个字当中,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提出“饱、第、旁”这3个字。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饱”。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饱”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

②学生边说重点笔画的位置,教师边板书,教师强调:第一笔“撇”的撇尖写在横中线上,包的第一笔“撇”起笔比左边的“撇”起笔稍高一点,撇尖写在中心点上边。“横折钩”的起笔跟左边“横钩”起笔高低一样。教师用红笔,写“横折”、“横”、“竖弯钩”,让学生看清楚书写的位置。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的“饱”字,进行评议,(出示一个不规范的“饱”字)让学生说说这个字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太好?(“已”写得太*右,应偏左点。)

⑤修改自己写的饱字,改后再写一遍。

⑥展示刚才的那位同学书写的“饱”字,看看这个学生书写是否有进步。 (2)教师指导书写“第”字。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第”字,让学生看投影观察。

②教师范写。强调:“竹字头”写在上半格中间位置,下面的“弓”字要写得扁些,第八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的“竖折折钩”的“竖”写短点,“折”稍长,第十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一遍。

④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价。

⑤评价后自己再书写一遍。 (3)教师指导书写“旁”字。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旁”字,学生观察。

②教师范写:强调,中间的“秃宝盖”写宽一些,下面“方”字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横折钩”压在竖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进行评改。(4)教师指导书写“埋”字。

①课件出示带田格的“埋”字,请学生伸出手指书空笔顺。

④教师强调:右边书写时先写“日”字,(点击鼠标,“日”字变成蓝色)写完后再写下面的“土”字。(点击鼠标:“土”字变绿色)

⑤这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注意笔画的'互让规则,左边的“土”字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电击鼠标;笔画“提”边红色,闪3下。

⑥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教师在观察学生书写时,看看有什么问题?

⑦教师对学生书写时的问题集体订正。

⑧学生练习书写。

5.学生独立把“午、抬、记、升”这4个字独立进行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6.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的作业,让学生欣赏。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和词语。

2.课后练习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指名说一说。

(1)口头说一说。

4.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创造性地自编自演故事。

三只白鹤教案课件 篇7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练说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三只白鹤》。认真看老师写的“鹤”字,左右结构,鸟字旁。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读书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

师:请小朋友再读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只白鹤埋鱼,记地点,找鱼的事。)

师:如果你能用“先……接着……最后……”这种句式来说就更好了。

二、质疑。

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几个问题吗?

归纳为三个:1、为什么埋鱼?

2、怎样记埋鱼的地点?

3、第二天,哪只白鹤找到了鱼,为什么?

三、细读,交流探究。

1、读文。

师:同学们提出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

2、交流。

A、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B、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采用填空的形式。

C、第三个问题,教师总结:太阳和白云的位置不固定,而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里是固定不变的。

3、探究。

A、假如河边没有那棵柳树,第三只白鹤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B、找不到大鱼的白鹤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四、 总结。

师:这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读文——质疑——读文——解疑,自己就学会了,真棒!

【板书设计】

14、三只白鹤

1太阳底下

记2白云下面——动

3柳树旁边——静

《小小邮递员》教案其三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身为合格的教师,预先准备教案是家常便饭。教案能培养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写教案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小邮递员》教案其三,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活动目标】

1、练习骑小车的基本动作,发展本体感和空间知觉能力。

2、乐意学习邮递员认真送信。

3、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场地一角拉一根长绳,并挂满树枝。场地另一边放5个障碍瓶,贴上窗户,代表街巷;场地侧面摆放两行贴有麦苗图案的木架,间隔距离为一米,代表田埂。

2、儿童自行车每人一辆、抹布、信若干、邮箱。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运动。

幼儿站成大圆圈,面向圆心,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运动(头部与上肢运动、下蹲、体转、体侧、腹背伸展、跳跃等)。

二、自由骑小车。

师:看,今天为我们每位小朋友配了一辆自行车,你们会骑车吗?

师:那我们在骑车时要注意什么?那我们现在去试一试吧!

三、向“小邮递员”介绍送信的注意事项。

师:今天我们是小“邮递员”要去送信,但是在途中遇到树枝,骑车低头穿过;遇到田埂,骑车慢行;遇到小街小巷,骑车绕障碍走。明白吗?

四、玩游戏:送信。

师:今天小动物有许多的信,想请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信送到邮箱。比赛3—4次。

【活动结束】

师:现在我们要放学了,但是我们“小邮递员”要将自己的自行车擦干净,然后“放学”回家。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班计算活动“小小邮递员”是大班主题“开心时刻”中的一节预设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学习看双向标记,冲不同方向辨别物体的所在位置;能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较敏捷、准确地完成操作活动。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双向坐标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双向坐标,为教学提供服务。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双向坐标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双向坐标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双向坐标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双向坐标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双向坐标,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双向坐标,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7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所应当的,做一份好的教案也算是老师的专业技能。教案可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素材,那么正式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7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1】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结合统计与可能性的学习,安排了学生很感兴趣的这两个活动。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在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二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的方法,制定游戏的规则。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活动体验,恰当评价自己和同学,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课后反思:

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未知道情况下,先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猜测,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自主学数学很好的方式。这时课堂上出现了争议,还各自阐述了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场面很有味道,然后在这种争执下进行实验,那是最有效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对摸牌活动的要求作了明确交代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演示,这样能确保有的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完成的活动,如记录、制图等。并在多次实验后,也就是结果呈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实验的结果,然后进行拓展性探究,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既能明确一定的道理,又能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听后随想:

这节课是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摸牌和下棋游戏中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有大有小。袁老师每一个环节都把规则说的很清楚,一个环节一个小结并补充相关的内容,所以整堂课在有序有效中进行。摸牌游戏,袁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四种花色,各2张,从四种花色的牌摸到的次数跟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再让学生添加2张红桃,分为2类:一类是4张红桃,另一类是4张其他花色的牌,让学生猜想,这样红桃花色的牌摸得的次数比其他花色的牌明显多,能使学生感受由于条件变化会引起可能性的变化。下棋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尽管老师说的很清楚,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不理解,正方体上涂红色的面比涂黑色的面的个数多,红色面朝上在棋盘上走的格子比黑色面朝上走的格子少,最后结果却是拿红棋的人经常获胜,袁老师根据这种情况详细的分析了原因,并打了比方:用学生刚学的倍数关系,学生很信服。这堂课学生能从中获得很多感受,对可能性的大小有更多体会。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首先,下棋打牌基本人人都会玩,但玩法不一,所以我先给这次活动制定了一个目标,使学生基本明确需要验证的知识,然后对摸牌和下棋活动的要求做了明确的交代,安排具体、清楚,保证这次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活动后能更加的明确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操作练习。要是单纯的讲摸牌所出现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才摸到各种牌的可能性怎么样,学生的兴致很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准备好牌,并且小组分工后,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牌的游戏,使学生在摸牌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相等的情况。探索部分同学们掌握了以后,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可能性,同时通过课件出示几个可能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这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是一节活动课,且让学生自己带扑克牌来,学生有一点兴奋,还有一些学生还认不清扑克牌的四种花色,所以在讲要求的同时也花了一点时间去让学生认识牌上的花色。在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时候,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的挺好的,但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加四张红心牌进去,或许学生的兴致达到了高点,这时候课堂的纪律有点乱了。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渗透化归思想。②操作与书写结合,探索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加强估算意识。③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④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教学重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探索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笔算方法(十位没有除尽的情况)

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联系生活情境,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新课的引入,创设了班里常见的分铅笔的情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探索笔算方法。其次是练习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估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铅笔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3.动手操作与竖式书写相结合,帮助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本课没有将操作与算理的讲解分开,而是融为一体。边操作边讲解,每一步算理都与操作紧密结合,使得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易懂了。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3】

不断创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课后反思

复习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构建,并体现出知识的扩展、延伸和挖掘。因此,一个单元结束,上一节单元复习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都公认复习课最难上。说难上,主要是因为很难上出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其实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复习资源。

谈起钻研教材,可能人们都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可这一点确实相当重要。特别是如果没有系统教学过要复习的内容时,教师必须把要复习的部分原来是怎样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细细钻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利于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自身也加深对知识来龙去脉的认识,所谓要知根求源。

二、明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

复习课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所有准备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上好语文要做到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我想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要做到这三点。总之,一心一意为的就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提高。

三、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效率。

1、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

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复习目标以及生源情况,去精心筛选。练习还需要精心设计,要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从而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得到求知的满足。选择和补充的习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的题目。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如设计的题组练习842、843、845、846和848,先估计,再计算,最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既有两两比较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又有所有题目一起比较,渗透了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关系。

(2)题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明确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觉得题目的解答离不开实际生活,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本课的解决实际问题中,补充了两题有余数问题的除法题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是进一法还去尾法。

(3)一题多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以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故在本课的复习中,选择了租船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提供不同的租船方法,并在比较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前面计算部分所花的时间较多,这部分内容没能在课上完成。

(4)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的题目。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如在练习除法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揭示规律,虽然,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还可能掌握比较模糊,如果将这里的数字进行改动,便于学生口算的,可能参与的学生会更多一些。但是这个过程对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他们有了提高自己的机会,这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2、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认真研究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对那些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习困难生,通过同伴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在复习中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复习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的行列中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思、说、做、评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提高复习效率。

3、创设轻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创设和提供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我想,如果在每一次复习课中,我们都能不断创新,不断挖掘,那么复习课学生不会觉得乏味,教师自己也不会厌倦,相信复习课会成为我们都喜欢的课型!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4】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改进措施: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5】

一、认识周长。

1.理解边线。

师:今天老师有机会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所以我特意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蜡笔小新、史奴比、机器猫的头像)老师把它们藏在了你课桌中的1号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剪下来。(学生动手剪)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样剪的?

生1:我选的是机器猫,我把边上的白纸剪掉。

师:也就是怎样剪的?

生2:我是照着轮廓剪的。

师:也可以说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师:老师还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剪的。(出示学生没有沿边线剪的作品)你觉得哪个剪得好看?(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样剪得。)

师: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剪的。和大家一样,也是沿着边线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体上的边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和图形,你能找到它的边线吗?(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选择的是剪刀的边线。

师:哦,真不错!

(其他学生说一说)

3.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把生活中的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一些图形,你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吗?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来描一描。

(生打开书,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

师:他描了多少边线?

生:围了一圈。

师:她是描了一周的边线。(板书:一周)

师:一起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描的。(电脑展示)

4.揭示周长概念。

师:其实,同学刚才摸了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学生指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

师:这个半圆呢?

(学生指半圆的周长。)

师:请你选一个图形说一说,指一指。(同桌活动)

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长在哪里?

(学生分别指出了信封、练习本、钢笔的周长。)

师:钢笔选择一个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长。

师:老师在我们常熟实验小学里拍了一些镜头,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谁的眼力好,找得准,找得多。

(出示树叶、树干、画、钟面、操场跑道等图片)

师: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周长?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长,是最外面的那条线。

生2:我找到了树叶的周长,就是它的轮廓线。

生3:

师:顾老师觉得我们三(4)班的同学真得很厉害。

二、测量周长并计算。

师: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币、明信片)

师:你认为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长最长,硬币的周长最短。

生2:我认为五角星的周长最短。

师:最长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个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生:可以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长。

师:每个小组已经选定了一样东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学生小组活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是怎样测量的。请你们来交流。

(请一组学生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测量出这些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测量出两条边,因为它们相等,就可以了。

师:只测量2条边的同学请举手,有没有测量4条边的?

生3:我们有另一种办法,是用线把明信片裹起来,再量一量线就可以了。

师:用尺量的请举手。用绳子围的请举手。有的同学用直尺量,有的用线围(板书量、围),都得到了这张明信片的周长。若要选择一种方法,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生:用直尺量。

师:同学们,测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先把线把五角星围起来,把多余的线剪掉,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2:我们只要量出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因为10条边一样长。

师:测量硬币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用线把硬币围起来,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在测量五角星时,我们用了量一量和围一围的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在测量硬币时,我们只能用围一围的办法。

师:在测量这样的直线图形的时候一般用尺量比较方便,而测量象硬币这样的曲线图形用围的方法比较好。你的方法用对的请举手。

师:老师给你一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吗?可以直接报出答案。

(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师: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生:都是算的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个正方形,没有边长数据。)

师:有的时候不需要测量也可以。(出示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师:把你的纸拿出来看一看。请你算一算它的周长。

生:44=16(厘米)

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仅方法多,还能从中选择最好的办法,学会了算周长。

三、应用。

师:顾老师建议,不妨我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图形。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绳子。它们的长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来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它的周长是60厘米吗?

(学生先自己围一围,再上台展示。)

(有一组学生在围的过程中发生重合)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段重合了。

师:下面的同学围成的图形周长是60厘米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图形,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都是60厘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因为绳子是一样长的。

师:当周长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图形。

师:我们常熟实验小学(3)班的同学,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书签。后面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书签就在你的2号信封里,请你课后把这个书签剪下来,并测量一下它的周长。

因开放而深入――《认识周长》教学随感顾惠芳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教材。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进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最近,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颇有感触:

1.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边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图形――找物体一个面的边线――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找到生活场景中的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自己指出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看到了几十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得益于对举例的开放。

2.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不至于费时太多,教学中我安排三个图形――圆、五角星、长方形同时让学生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3.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展示意义建构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围一围的活动,让学生用60厘米长的绳子围一个图形。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围成的图形有:心形、近似圆、椭圆、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它们的周长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那些图形的周长都比60厘米小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是多少?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这是对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学习的回顾、总结、提升

开放让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开放让概念凸显本质,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6】

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除了大家刚才说的方法(说清楚上午、下午和晚上)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计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法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预报表,请你观察这张表,看从中都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像节目预报表这样,按一天24个小时来计时的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进一步感受24时计时法。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说播出时间。

你能用两种计时法说一说《焦点访谈》的播出时间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互相说说

通过这一环节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启学生的思维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现、去认识。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先自己观察思考,再交流,一方面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学习。

师可提问:“那一天中有没有两个7时呢?还有两个什么时间?”

“哦,所有的时间都有两个,那我们在计时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究竟是上午还是下午、晚上之类,不然会怎么样?”

教师可有目的的与学生对话,适时提类似“你知道19:00是晚上几点吗?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已经会把两种计时法互相转换了,了不起!请你回忆一下,你在哪里还见过利用24时来是计时呢?

谈话:24时计时法方便、简明、不易出错,所以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常用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中四种事物,学生交流,重点说出情景中显示的时间。

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例如,学校下午放学是几时几分,我晚上几时几分睡觉

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

3、3、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7】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36+254=490   490-370=120    ------

550-330=220   120+220=440   ------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5、指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7、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教师巡视并进行相应指导。

8、指名汇报改写后的算式并板演。

9、现在谁来说一说改写后的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下面该算什么?这里又求的是什么?

10、(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2道小题40×5-162)同桌讨论一下,如果遇到这道题,你会怎样解决?

11、同桌讨论运算顺序并交流汇报。

1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运算顺序方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3、生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从这幅图上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生交流汇报。

3、你能用你所学会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

6、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混合运算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

7、(教师板书混合运算的算式):这个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说出先算除法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8、(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1道小题24+48÷6)同桌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9、(教师指黑板上的4道综合算式)仔细观察这4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两级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10、生总结,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1、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一题的3、4小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二题,指名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答。在交流汇报的时候,表扬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同时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从而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解答。

3、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三题。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2、3、6题。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一、     探索规律。

1、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10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介绍,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4、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6、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 )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 )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5、自悟自得

四、完成练习

完成导学单中的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一)有感情背诵课文。

(二)交流以下问题

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二、班级展示

1、 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完成导学单中的 四至六题。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3】

师:刚才姚老师欣赏了大家的画,发现小朋友画的太阳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我选了几幅,请这幅画的小主人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课前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准备作画的,案例中没有体现出来,但看出教师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准备的,画太阳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更好的把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之过渡自然,这也遵循了以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师:(实物投影仪分别出示生A、生B、生C的画)

生A: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非常刺眼,换成绿色的,眼睛看太阳时就会舒服一点,而且绿色是环保色,我希望地球在绿色阳光的照耀下成为绿色的地球。

生B:我给太阳长上了翅膀,因为太阳有了翅膀才能飞起来。

生C:我画的是太阳新娘。我在太阳的边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样太阳就更漂亮了,地球在美丽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变得更美丽。

[[展示学生作画的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的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孩子的心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他们的心灵里,画的不仅仅是太阳,而是希望和憧憬,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把他们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的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老师让学生画太阳--展太阳--说太阳,环环相扣,情感不断的提升。]

师:小朋友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了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出示课题,并指课题)

[以赞赏的语言,联系到书中小朋友,然后切入课题导出正文,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因为他们与书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同一件事,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感,迫切的想了解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太阳的,可谓是顺学而教。]

生(七嘴八舌):四个太阳。

师:谁能好听地读一读?

生:四个太阳。(阳字读成轻声)

师:你把阳读成了轻声,真好听,谁能再读读?

生:四个太阳。

师:真不错!一起读一读。

[教师备课很精细,太阳一词一般的学生不好把音读准,看来教师对学生有了解,所以,教师强调太阳的阳,读轻生,这也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进而达到训练全体学生的目的。]

师:今天我们就去读读《四个太阳》。你想不想知道画太阳的小朋友心中藏着一个什么愿望?

生(齐):想。

教师的问题最能引发教学情境,但往往有的教师设计不好问题,故而起不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老师就像拉满弓的弦,问题就像弦上的箭,一旦射出去要击中要害,并且要顺应学生的愿望,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这个问题看似朴素,却是一条放风筝的线,学生会依线而飞,驰骋蓝天。]

师:好,请你打开书,翻到81页,仔细地听姚老师读课文。(师有声有色地范读课文。)

(读完后生热烈鼓掌。)

[对于范读课文,因生而宜。如果学生喜欢,并且老师读得好,起到感染的作用,老师先范读会有好效果的。如果学生自读能力强,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读课文也未尝不可。]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画了怎样的太阳?

[这个问题简单了些,画怎样的太阳?老师不问也能读出来。如果教师这样问:听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听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这样问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强调的是初步感知,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做也是训练了学生听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谈自我的感悟中,他们也一定能自然的回答出老师想问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以反问或点拨的手段,引出下面的教学设想。]

生A:他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

师:请你把绿色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好吗?

生A:(上黑板贴绿色的太阳)

(生依次贴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把太阳贴到黑板上能激起学生兴趣,我想学生一定喜欢的。]

师:(指黑板上贴着的太阳)四个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这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美好的心愿指什么?拼一拼圈出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两篇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而如何让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太阳》的课文目标是这样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抵得上"、"估计"的意思,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能给课文分段,知道作者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充4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自制小卡片,使课文材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按几个方面形象地展现于面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宇航员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新旧知识有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

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

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5、根据理清的材料分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学习。

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

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

五、积累语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6】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和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

2在认字、写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中差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ch。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写成。

3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即远大热,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离我们又很远,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当的光明和温暖,可以联系课后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来理解。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句子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太阳和地球的密切联系,其中四至七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种种影响,第八自然段则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第四至第七段的内容。这样,太阳与地球的联系非常密切就让人信服了。第八自然段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个句子很重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四至七自然段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4文章在介绍太阳时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要注意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安排了一个泡泡,强调对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作比较是本文的一种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用不同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试着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归纳交流情况,进行板书。例如:

远1.5亿公里(数字)

大130万个地球(数字)

热6000C3000倍(数字)列数字: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比较说明:如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6引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了解与太阳相关的更多知识,还可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和各自对太阳的感受,再一次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七色光》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感悟太阳落山的美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是我们大家的。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三)说学法

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四人小组读、给好朋友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四)说教学程序

1、导课。播放歌曲《七色光》),师生拍手唱歌。

过渡语:太阳是温暖的,太阳是美丽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词自然引入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

(1)抽读老师手中的词卡。

(2)同座位同学交流每小节的意思。指名读诗歌,说意思。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用词卡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学生划分清楚小节,与同位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3、品读诗意,体验太阳落山之景美。

(1)展示图片:太阳落山的时候的情景。说说图意,指名读第一小节,师范读,说体会,整体美读。

(2)这么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自由试背。

【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前。老师的范读将学生的朗读又推进了一个层次,有指导,有感悟,教学出现了层次性。】

(3)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小节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了解诗句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省略号中省略了太阳做的许多好事,师趁势让生进行仿说练习。

(5)把本节诗句读给同位同学听,读给好朋友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导读下,看着黑板进行背诵。

【“说”必须读文,必须观察和思考。这种熔“读”、“思”、“说”为一体的“体验学习”,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珍视的是学生的独创性,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4、升华情感,丰满文本,体验太阳之情美。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小节。

(2)指名汇报朗读,用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带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标点符号的处理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语气。】

(4)师提示:太阳是无私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她又来了不同的国家,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想想:太阳在其他国家又做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中,师巧妙地串读课文,自然的回归到全诗的第二小节,直至课题。

由指导读最后一个句子,引入问题:外国小朋友在等什么?盼什么?(指名说)

【在师生的接读课文中,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从第四小节过渡到第二小节,最后点名主旨:太阳是大家的,即是回归了全文,又将主题再次的明确,提升。】

(5)升华主题,倡导世界和平,体验太阳和平之美。

(出示几张战争中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然后全班配乐朗读,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

(6)听了你们优美的朗读,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们走来了,(出示书中的插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自由写作)交流。

【在朗读中体会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快乐、幸福。通过战争中孩子们生活现状的对比,更有力于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带给我们的安宁。只有在和平中,太阳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业超市:

(1)把小诗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写写小诗中第二小节中省略号后的诗句

【作业设计也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

(五)说板书

25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小树小朋友

和平安宁

幸福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俺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俺来提醒:同学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

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身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身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身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小朋友、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小朋友、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俺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同学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同学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同学自身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

五、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太阳》是北师大版小语一册十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用简短的句子,写出了大海上、草原上、山村里、森林里等地方日出的优美景色,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步意识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对该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扩展:一是扩展教学内容,通过查找资料、媒体演示和语言实践活动,扩充信息获取量;二是在强化朗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根据教材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写字6个,学习新笔画横撇、竖折折勾、知道人、木作偏旁的变形。

4、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5、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教法上都深入落实这一精神。

1、创造和悦的课堂气氛。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看成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

2、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了精彩的画面,再配上鸟叫鸡鸣的声音,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读思结合。学生边读边想,积极地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反复的读中悟出情感,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三、说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形式多样,有听读、分组读、小组长带读等形式。

3、图文结合,理解、朗读课文。

课文中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我把它们都制成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从画中去感悟语言,又从语言中去再现画面。

4、观察画面,运用语言。

欣赏完课文插图,再出示城市中和田野上的日出景色,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5、讨论问题,扩展思维。学完课文后,分组讨论:你喜欢太阳吗?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事?通过讨论,扩散了学生的思维。

6、交流课前收集的儿歌,积累语言。

7、想象作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让学生画一幅最喜欢的日出景色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深入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好课。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老师,如果您是天上美丽的太阳,我们就是地下可爱的小草,是您给予我们新的生命。要想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一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师上一堂精彩的课的关键。怎么样才能写出来教案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画图软件和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的基础上,用画图软件中的文字工具插入文字而制作图文并茂的海报作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才能,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操作,掌握对输入文字进行彩色处理及修改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在画图软件中对输入文字进行彩色处理及修改的方法。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五、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小猴淘气去百灵国学习。可是,不知为什么,百灵国成了一个只有图画的世界,大家都不能说话,只能用文字交流。原来是小动物们不爱护环境,太阳公公把声音和文字收走了。太阳公公说,只要小动物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宣传环境保护,就能找回声音了,今天可是最后期限了。”“别急,我能帮助你们。”小猴说。可以只有图片,没有文字,怎么宣传环保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设计意图:创设美好的童话故事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任务一:给自己选择一幅宣传环境的背景图片,并在画图中打开。

由于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上学期已学习,本节课中,可以让学生比比谁能快速的用画图软件打开一幅漂亮的背景图片,教师从学生中选择一名动作快的同学,把他的图片广播给在家看,然后激情,这么美的风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能配上优美的宣传文字,就更能起到宣传的作用了,从而引出下一个任务,给图片输入宣传文字。

2、任务二:输入宣传文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怎样在打开的图片中输入文字”这个问题读书,然后尝试操作。

此时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生自已自学的基础上,请动手能力强,掌握新知快的同学任小组长,互帮互助。

3、任务三,修改文字和更改文字色彩。

在图片上输入文字是一个基础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个提高任务。

童话情境,小猴在输入文字时,不小心有个字打错了,而且他觉得只用一种颜色不好看,请同学们帮帮他。

以此激情,学生小试后,让学习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方法,汇报学习过程,老师给予奖励,并小结他的方法。给予优化,推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本课中必须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问题,而在图片中输入文字作为本课的基本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此环节通过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快速全面的收获新知。而图片上输入文字的修改以及更换颜色,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小猴提难的方式过度自然,教学上采取优秀学生演示,教师优化小结的方式来突破。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童话情境:小猴说:“同学们,运用你们学会的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帮助百灵国找回声音吧!”教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百灵国是因为破坏环境才被太阳公公收回声音的,只有宣传环境保护才能帮助他们拿回自己的声音?发挥你们的想象与才能,设计出一幅能感动他人,教育群众的环保作品吧!”学生自选图画,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上图片上,比比谁的宣传作品更优秀。并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宣传用品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还要谈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宣传。”学生展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最后通过童话情境,结束本课:动物们欢呼:“声音找回来了,百灵国又漂亮了,小猴你真棒。”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5、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2)

一、课题

初识表格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掌握表格各部分的组成,初步了解表格的结构及其特点;

3.初步了解表格制作的三种方法,能熟练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制作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4.了解并掌握在表格中输入文字的方法,能根据需要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5.通过表格制作过程中“猜测—尝试—看书—讨论—巩固”等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五、教学难点

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投影显示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这是一张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二第三节是什么课?星期四第五节呢?

(学生回答)

师:(投影显示用表格表示的课程表)这也是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三第四节是什么课?星期五第二节呢?

(学生回答)

师:通过这两张课程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除了课程表,你还碰到过哪些表格?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表格,如课程表、作息表、值日表…通过表格,可以使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表格。(出示课题)

(二)表格的组成

师: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看看课本后再回答。

教师小结:

1.在表格中,横的称为“行”,竖的称为“列”。你能够数一数课程表有几列几行吗?值日表有几列几行?

2.在表格中,任意的一个方格称为“单元格”。你能够找一找课程表第 2 行第 3 列、第 4 行第 4 列是什么课吗?信息技术课、语文课在哪个单元格呢?

3.在表格中,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入点”。我们一般都在“插入点”位置开始输入资料。

4.表格的名字叫做“表名”,用来简单说明表格的用途、内容、类型等。你能给这些表格取个合适的表名吗?

(三)表格的制作

师:在制作表格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Word 中制作表格的功能可能藏在哪儿?

学生猜测:

1.“表格”菜单栏中的“插入”—“表格”选项;

2.“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中;

3.“表格”菜单栏中的“绘制表格”选项或者“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绘制表格”按钮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单击相应按钮与选项。同时归纳出“菜单命令法”和“快捷按钮法”“手动绘制法”。

师:你喜欢使用哪种方法制作表格?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张表格。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撤销操作,然后再看看课本,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之后再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位同学分别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根据学生演示操作情况分别加以指导,特别强调术语的规范性。

(四)输入文字

师:如果要在表格中添加文字,应该怎么操作?

(学生尝试)

教师小结:要在某个单元格中添加文字,可以先用鼠标单击这个单元格,把光标移动到这个单元格中,定位后就可以输入文字了。除了可以用鼠标单击移动光标以外,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来移动。

(五)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程表并按要求添加文字。

2.扩展练习:你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制作一张成绩单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表格,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表格。但要制作出一张漂亮的表格,还需要同学们了解并掌握更多关于表格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才行。)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教师巡视每个学生,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4)

本课从学生发展观出发,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现代教学思想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以活动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使用和感悟画图中喷枪工具的基本方法及画出画的效果。

学生在前面的部分章节中已经对画图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美丽的家乡和学校。还能运用各种涂色工具着色。大部分学生都能灵活完成一幅图画了。部分操作能力稍差的学困生还有一定的难度。

1.复习刷子和铅笔、油漆桶工具

2.练习并掌握喷枪工具

3.掌握画图的基本知识: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以及白云淡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喷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近大远小的效果、白云淡化的效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哪些操作?

生:画树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1;我用刷子画的

生2:我用铅笔画的

师:你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再画一棵树吗?

师:不错,大家都画的很好,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涂色了。你用什么工具涂色的。

生:油漆桶(用颜色填充工具)

师:我刚才发现这个同学在涂色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我用油漆桶一涂树冠,结果整个画布都成了一种颜色了。

师:谁能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生1:用油漆桶涂色必须在封闭的图形里进行。

生2:他涂色的时候没有画成封闭的图形。

师: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解决?

生1:清除图象

生2:那样太费事,还得重新画图。

生3:应该是使用菜单栏的编辑项里的撤消。

师:说得真好,那么大家想一下,撤消最多能使用几步?

生:3步,撤消最后操作的三步。

师;大家表现非常好。

师;刚才大家已经画好了一棵树,如果让你装扮一下这张画,你将如何装扮?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就来装饰一下这棵树。

(学生开始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画云用的是什么工具?

生1:刷子工具。

生2:铅笔工具、画出来之后,用油漆桶填充。

生3:用喷枪工具画。

师: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用喷枪工具。好,我们现在先试用一下喷枪。用喷枪画图,感觉喷枪画出来的效果。

(学生选择工具箱中的喷枪工具,画图)

师:喷枪的样子跟颜料桶比较接近,我们要注意区分。喷枪有三个选项,从小到大的喷枪头。那么我们该怎样使用它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可以单击(单击三次,每一个选项一次),可以拖动(拖动两次,一次是快速的,一次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下两次拖动鼠标所出现的效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快会淡,慢会浓。喷枪可以单击可以拖动,只能画特殊效果的图,不能填充颜色。颜料桶却只能单击不能拖动,只能填充颜色。

师:喷枪工具画出来的画给你是什么感觉?

生自主发言

师:我们知道了喷枪工具的用法及使用规律,那么喷枪工具怎样才能完成一幅画呢,大家继续操作吧。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画的非常好,请他为大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我在天空的部分用蓝色进行填充,然后用再淡点的蓝色画云。

师:哦,想的很不错,这些云“是显非显”,说明是(教师用手势做出一个很远很远的动作。)的云。

师:你真聪明(教师用手抚摩孩子的头,并树起大拇指。)

师:我们的视力是有限的,所以,远处的东西看上去就不太清楚,朦朦胧胧,还很

生:很小。

师:你也非常聪明。

师:那么近处的云又怎么画呀?

生:画的大些

生:画成白色的

师:说的真好。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这也是画画的常识。大家试着画一下。

(学生画,教师巡视。)

师:我刚才还发现有一位同学也画的很好。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有的云是先用白色涂,然后用蓝色在上面装饰一下。有的是先用蓝色画,然后用白色装饰一下。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我觉得这样画出来的云才会有随风而散,白云淡离的那种感觉。

师:你描述的真好,太了不起啦!

师:大家试一下吧。

(展示学生作品)

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装饰了树,用不同的工具画了不同的事物,并学会了用喷枪画不同样子的云。看着大家的作品,我觉得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5)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

说起信息技术,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现在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应用实例,一起感受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新授

1、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哪些通信手段,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使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与亲人朋友通话,发短信祝福。

②收看电视可以了解世界万象,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③通信卫星可以把电视节目、电话、电报、传真等信号内容传送到世界各地。

2、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计算机有哪些功能,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计算机告诉运算的特点可以对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图进行分析处理,预报天气以及台风、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

②通过网络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远程可视通话。

③条形码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商品的信息。

④atm自动柜员机的应用。

3、功能强大的微电子与传感技术

①微电子技术让电脑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

②先进医疗仪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

③机器人的应用。

三、小结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送、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好信息技术。

四、总结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6)

《小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飞毯》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教材分析:《画飞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课。本课是为了学习使用工具进行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美的素养,同时本节也是为了以后学习编辑图形以及画图奠定基础的。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现阶段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所以设计课程时应循序渐进,由线入深。学生们都有强烈学习绘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有纸上绘画的经历,电脑绘画将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关闭和保存文件的方法;初步认识工具箱的的各种画图工具;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掌握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2)  过程与方法:能过让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图的作用,激发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画画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和填充工具的使用规则。

难点: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规则

5、教学准备:课件

6、课时:一个课时

7、课型:新课

8、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喜欢画画?画画都需要使用到哪些工具?

       2教师展示由画图软件所绘出的作品,并告诉学生这些画的完成并没有用到之前到他们所回答的工具,并让学生猜用了什么工具

       3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画图软件)

4教师提问学生想不想学习这个新软件

5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课题

(2)  出示目标

教师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

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与关闭;

2初步认识工具箱的的各种画图工具;

3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

4掌握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5懂得保存文件。

(3)    自学指导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看课本第一课,限时5分钟。

(4)  先学

        给学生5分钟时间看书,教师巡视

(5)  后教

1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

  a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

  b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c教师让同学们一起复述启动与关闭画图软件的步骤。

2初步认识画图软件界面

  a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图软件界面(工具箱、颜料盒和画布)

  b教师演示调整画布大小的操作(强调不能用放大镜放大画布)

  c向学生讲解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区别

3保存文件

a教师随意在画布上用铅笔工具画一个房子,再关闭窗口(此时会弹出对话框)

b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理解对话框中的意思

c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提问是否保存文件)

d教师演示保存文件的操作。并向学生传递要学会保存自己作品的意识,教师再演示在E盘中新建以自己班级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4直线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使用

         a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直线工具画出飞毯的轮廓

         b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c当有学生有操作失误的地方,教师提问,如何修改错误

         d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e教师让学生分析橡皮擦工具和撤消命令的区别,再强调撤消命令只能连续后退三个操作

         f教师请学生给飞毯涂上不同的颜色

         g学生操作,师生共点评

         h当有学生有操作失误的地方(比如发生颜色的泄露),教师提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i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所画图形没有封闭)教师再提问如何补救

j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师生共点评(先撤消再修补漏洞,最后再涂色)

k请学生上台演示保存文件至E盘并命名为“飞毯”

(6)    实操

1教师布置任务:首先,在E盘中建一个以自己班级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然后,请同学们设计一条飞毯(颜色自搭),并保存至自己的文件夹并命名为“飞毯”。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写字板和画图的综合运用。

2、画图和写字板中数据交换(将写字板中的文字复制到画图中或将画图中的图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任务;

制作贺卡送同学、老师。

教学重点:

将图画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校,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有我亲爱的老师,有我喜欢的朋友,还有……今天,我要借用这小小的电脑,通过“写字板”和“画图”的结合,写一篇有插图的漂亮文章,来倾诉我的内心世界。

二、画出我心中的学校

①进入“画图”软件。

②利用工具箱中的画图工具画出心目中的学校。

③用文字工具A,选用适当的文字字体、大小、颜色,在相应的位置上写上乐学、文明、和谐、进取。

④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输入文件名我的学校,保存图画。

⑤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全选],选中整幅画。

⑥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将画复制到“剪帖板”中。

三、在写字板中插入图片

①进入“写字板”软件。

②输入文章题目我的学校,设置好字体、字号及颜色,并将题目居中。

③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刚才在画图中画的图就出现在“写字板”中了。

④单击图片,拖放图片周围的8个黑点,适当改变图片的大小。

⑤和设置文字的位置方法一样,设置图片的位置。

⑥输入描写学校的文章,并排版。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保存形式和文件类型。

2、会创建文件夹,能保存文件。

3、认识存储器、磁盘、光盘,了解存储容量

过程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评讲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1、信息存放形式、存储器与存储容量。2、文件类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到图书馆去借书时,看到图书是按不同类别存放在不同的书架上的,整整齐齐的,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在计算机中,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或光盘中的,这些文件也可以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二)新授

(板书:第八课保存文件)

1.文件和文件夹

师:在通常情况下,文件是保存在文件夹中的。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文件,每个文件有自己的名字,叫文件名。

(板书:文件名)

师:文件名可以用字母、数字、汉字或符号表示,通常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

(板书: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

(演示)

(1)打开含有“Clouds.bmp”、“蛙鸣.wav”文件的文件夹。

(2)师:大家看到的“Clouds.bmp”和“蛙鸣.wav”文件,其中“Clouds”“蛙鸣”是文件主名,“.bmp”“.wav”是文件扩展名,分别代表不同的文件的类型,“bmp”代表图片文件,

师:在Windows98中,不同的文件或文件夹用不同的图标表示。

[试一试]

你能从“C:WindowsMediaDing.wav”中看出文件名是什么?主文件名和扩展文件名分别是什么?文件的类型是什么吗?

师:可以看出文件名是“Ding.wav”,属于声音文件。

2.创建新文件夹

师:同学们在计算机里看见有像文件包一样图标,它表示是文件夹,就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我们可以把文件放在文件夹里。

(板书:创建文件夹)

师:我们的小朋友想不想拥有自己的文件夹?下面就带大家去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演示)

(1)打开“我的电脑”;

(2)打开“D:”;

(3)选择中文输入法;

(4)单击“文件(F)”菜单,指向“新建(N)”、“文件夹(F)”命令。

(5)在,输入“小明的文件夹”,单击窗口空白处或按回车键。

(板书:打开D盘—选择输入法—“文件(F)”菜单—“新建(N)”—“文件夹(F)”—输入文件夹名—单击)

[练一练]

用下面的方法,以自己的姓名建一个文件夹。

(1)打开资源管理器。

(2)在D盘下新建该文件夹。

3.存储器

[提问]

(1)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在计算机中用来保存信息的设备叫什么?

师:存储器。

(2)存储器常分为哪几种?

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器两种。

(3)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师:常用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和光盘等。

师:不论是软盘、硬盘还是光盘等存储容量有大有小,我们用字节的多少来表示容量的大小。在存储信息时,一般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字节用Byte或B表示,1B表示一个字节。此外,还用KB、MB和GB分别表示千字节、兆字节和千兆字节。它们之间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板书:存储容量:用字节表示KBMBGB)

师:我们常用的3.5英寸软盘的容量为1.44MB,大约可保存几十万个汉字;计算机内存的容量通常是几十兆字节以上;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目前家庭使用10G~30G硬盘;一张普通光盘的容量在600兆字节以上。

[议一议]

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师:软盘、硬盘、光盘等。

[读一读]

师: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使用磁盘时盘要注意防潮湿、防磁化、防弯曲、防高温;硬盘还要防震动,不要用手触摸软盘薄膜以及光盘的读写面。

(三)小结

以“这节课我学会了……”或“我知道了……”形式进行总结。

(四)作业

(1)在软盘中以自己的姓名新建一个文件夹;

(2)启动“画图”程序画几棵小树,文件以“小树.bmp”为名先保存在C盘的“MyDocuments”文件中;

(3)再保存到软盘上该文件夹中,并检查是否保存到磁盘上了。

##结束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智能ABC输入法”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快捷输入词语以及特殊词语、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输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整个词语和“保存写字板里内容”的方法。难点是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解决新的知识和问题,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探讨学习,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知识前已经学会了键盘操作知识,能够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数字和符号。因此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演示并加以指导,教学本节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本节信息课的教学中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平日实际操作训练很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从写自我介绍入手,通过创设“想与远方同学交朋友吗?怎样介绍自己?”等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操作,引导学生在“小试身手,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和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输入自己的爱好和特殊词语“西安”等,以及巩固练习做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版”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在小试身手的比赛中和任务驱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微机室和多媒体环境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象)先跟图上小朋友打声招呼。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扬平日用心读书,善于读书的学生。

2.(课件出示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并把它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认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想一想:

1.想给大家具体介绍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输入法”能一次输入多个字的拼音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课件出示小窍门)你知道吗,为了提高速度,可以连续输入整个词语的拼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通过讨论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三)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学习输入整个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试着输入词语:游泳、下棋、看书、打乒乓球等。

2.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找到词语“游泳”但没有整个词语“下棋”,教师随机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3.教师讲明白原因。

4.(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更快)小试身手。

(1)打开“写字板”,在里面输入自己的爱好。

(2)输入词语:历史、古都。

(3)输入词语:莲藕。

教师提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想想解决办法。注意输入姿势端正,两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禅”输入。

学生会发现输入词语“莲藕”时有困难,教师借机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号,如“西安”的拼音“xi’an”,“莲藕”的拼音“lian’ou”)。随后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中,

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再示范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1.教师示范保存方法。

2.学生自主操作。

(四)巩固提高,动手实践

课件出示要求: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姓名、年龄、性别、学校、班级、特长、爱好、座右铭等。写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学结成小组,大声朗读“自我介绍”,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写“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板”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交流收获,教师评价鼓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及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特殊词语的使用方法。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输入的又快又好。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练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恰当、及时的评价往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通过练习反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相互交流收获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后进生采取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